香港歌星除了北上之外,也常常穿梭台海,飛赴台北演唱。這時的香港電影,又有新局面出現。徐克、吳宇森、程小東的《上海之夜》,《刀馬旦》,《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不但香港叫好,在台灣都賣座,片中的國語版插曲開始在台灣流行。《晚風》,《躲也躲不了》,《當年情》,《黎明不要來》等歌,都頗受歡迎,並獲提名《金馬獎》。這時,港台兩地音樂人交往開始頻密,經香港回祖國的不少。羅大佑、李宗盛、齊秦、蔡琴等人的歌,如《之乎者也》,《大約在冬季》,《恰似你的溫柔》等國語創作,在港開始也很受歡迎。這是先前《橄欖樹》,《酒干淌賣無》,《龍的傳人》等國語歌曲餘威帶起來的。台灣的新一代作曲人在民歌和校園歌興起後,作多方面嘗試,到了八十年代中葉開始成熟。踫上香港樂壇唱片生產量激增,歌曲需求量大,求過於供,於是大量改編歌(cover version)又應運而生。像1986年第8 屆「十大中文歌曲」,十首金曲之中,有七首是外語歌改編(20)。台灣國語歌可說是來得合時。國內歌曲如崔健的《一無所有》,王虹的《血染的風采》此時亦傳入。毛阿敏、韋唯、那英等國內歌手都紛紛來港演出。不過,因為風格仍然保守,一時未為港人接受。
: r: e" F3 D$ ]+ M5.39.217.77:8898(20) 李再唐﹕《流行的歲月──香港中文流行曲的演變歷程》,1993 年「廣州首次流行音樂研討會」李氏發言(抽印本),頁17– 19。
5 T: W3 y. H0 j) ?0 M2 R. [5.39.217.77:8898& |4 U) K; [7 i( J' z7 G) Z0 R
5.39.217.77:88986 K9 c. I" u$ q. D D
本來,香港地處海峽兩岸中間點,正好在兩地交往,做交流的中介,如果能夠成事,會是大中華音樂界的完美組合。可惜,只有地利,另外卻有其他因素,令這完美結合,沒有發生。
% M% W. [' e4 X, s
3 J) v o' T+ ?1 K7 p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2 Z* \2 f9 I1 F: x
8 d8 G u n! C) |+ {7 q公仔箱論壇(B)七九、八四、六四的歷史影響tvb now,tvbnow,bttvb0 T0 ^6 A, D0 W
1979 年,歷史的契機,促使香港的工業走向一條發展和過去完全不同的路,加速了香港工業的轉型。這歷史契機,有或然,也有必然,成因複雜。但開端之始,不在香港,在國內。而且不在1979;在78 年的北京。
' h3 k/ }# ?! W% N: Xtvb now,tvbnow,bttvb1978 年十二月,北京召開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確定了鄧小平提出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翌年,先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再逐步在沿海諸城市全方位開放。公仔箱論壇$ C, \) y! i4 w- H6 J
與此同時,香港勞工工資日高,土地價格日日颷升,在勞工密集的工業中,優勢逐漸開始消失。開放後的中國內地,工資低,土地廉宜,於是香港勞工密集工業,逐漸北移。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等地,開始形成了「前店後廠」現象。香港母公司負責設計,市場策略,推銷和財務,內地就是後勤生產基地。這現象令製造業僱用工人的人數下降。80 – 81 年,製造業工人約90 萬,到89年已少10 萬人,到1992年,跌至57 萬。幸而香港服務行業發展迅速,吸納了這批被迫轉業的工人。但時間一長,情況再發展,失業率就不再維持在2.0%低水平,香港經濟根基起了變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p4 b2 M# V# e, W+ X
1979 是個歷史契機轉變的年份,但香港人還沒有察覺其中各種影響,只是興高采烈地紛紛北上。不過,因為土地契約年期問題,1997之後,界限街以北和新界的租借區如何處理,令中英兩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1982 九月鄧小平和英首相載卓爾夫人在北京會面。中國斬釘截鐵,一錘定音,公開宣佈,1997 年收回香港,但實行「一國兩制」,設立「特別行政區」,由「港人治港」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1984年12 月19 日,中英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聯合聲明》。然後,開始制定《基本法》作為將來香港管治的依據。研究中英外交史的學者黃康顯在《香港的生存問題》(21)一書的結論,認為香港前途,「仍然樂觀」。他覺得,雖然英資公司如「怡和」遷冊,香港亦有移民潮,但這些一早遷移的行動,無非找尋太平門。有了太平門,移民就會回歸,因為香港仍是「生財有前景之地(22)。」這結論中的預見,頗為準確,可是沒有人可以完全準確地預見將來。因為歷史在必然之外,尚有極多或然。很多適逢其會,機緣巧合的變數,沒有人可以預知。5.39.217.77:88983 B* t- e0 ^! Z. }
(21) 黃康顯﹕《香港的生存問題》(香港﹕博益出版社,1987 年)。公仔箱論壇9 R8 L7 V. F' p8 v# q9 Y
(22) 同註(22)頁184。
" Y3 u9 g+ ~: y, stvb now,tvbnow,bttvb
1 [3 r3 @) B: v9 S; N! `$ m
" ^: c2 V9 v$ m" X M6 Htvb now,tvbnow,bttvb香港人有極大自由,卻沒有相應的民主。長期以來,港人都患上政治冷感症,多年來唯一一首有政治內容的歌,是宣傳直選的《同心携手》(23)。但政治層面之外,每位港人,都努力發揮所長,追尋個人理想。而在追尋過程,受到法治保護。身份認同,也以「香港人」自居。雖然明知自己「中國人」身份,但對外地同胞,總有些未必言宣,卻其實存在的歧視。這歧視不一定很深;但有歧視倒無可否認。這方面,香港人是眼光淺狹的「大香港主義」支持者。所以香港流行曲一提到中國,說到與祖國有關感情,多數流於空泛,寫的是個感覺上存在,而不是實質的中國。像羅文唱的《中國夢》就感情豐富而實質很少。
* G b# e; ^$ z. g4 c! x公仔箱論壇(23) 《同心携手》從未真正出版,只在集會裡播錄音帶,或發歌譜供與會人士合唱,而一般來說,唱片公司人士都不願意採用政治性歌詞。
8 ^1 i3 _7 L+ Wtvb now,tvbnow,bttvb4 _) s2 c" a$ C5 j$ A6 `: M
, ]9 E! Z9 l* {4 k( R
另一方面,香港的音樂工業,都不願意產品中有太多政治性詞句。早年許冠傑的《加價熱潮》原稿,本來有「黃面佬冇力,卒之入埋英國籍」的句子,但到唱片出版,已變成「我望能生對翼,即刻飛上月球搵過食」。彭建新唱的《借來的土地》,鄭國江原詞是「這是片暫借的土地生不了根」,但後來「土地」改成「美夢」。林子祥主唱的《包青天》電視劇主題曲,黃霑原詞是「但願我中國,天天見青天」,「中國」亦被迫改為「心裏」。8 b, l) A8 g- ?4 S1 I3 P
tvb now,tvbnow,bttvb- M) w9 t% T- p4 j$ E* j
流行文化權威費理夫(Simon Frith)認為﹕「對唱片行業來說,聽眾基本上是無名無姓的。所謂流行的意思,照定義,必是跨階層與區域界限的,因此成功的秘訣,是不開罪任何人。」(24)這「不開罪任何人」的態度,是上述幾宗改詞例子的原因之一。但香港人,無論身份,無論行業,都有不願涉入政治或力避與政治發生任何關係的習慣。詞人被迫改詞,未嘗不與這長期冷感有關。
) o C" g( ]' d2 z0 Q) e* Y(24) Simon Frith : “Industrialization of Popular Music”,載James Lull 編﹕”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Newbury Park : Sage Publications,1992),p.58。本文作者譯文。
z& J9 @9 q# O2 W& r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 f! G" Z* F, u' t f6 s
tvb now,tvbnow,bttvb9 u; H: S# r& w/ W( ?6 m# R
公仔箱論壇" q1 |8 f, s6 {" x: i+ G
可是,《滔滔兩岸潮》的時代,確然是個充滿矛盾,充滿抗爭對衡因素的時期。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本來已經無言地接受現實,卻想不到1989 年會有「六四」事件。港人不問政治,努力求生,卻從來不乏熱情熱血。1989年5月透過電視傳媒看見北京同胞上街,和「天安門廣場」同學們聲淚俱下的演說,大受感動。演藝界從來就多熱情熱血之士,於是發起二百多位歌手與藝人,舉行十二小時不停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籌得港幣一千二百萬作為民運支援。而跟着香港人大遊行,參加的有一百五十萬眾,聲勢的浩大,堪稱空前。
% l8 B8 x! V. n# c; ~" t! u/ r公仔箱論壇「六四」過後,香港開始反思。但反思的結果,在流行曲裏反映得很少;只有屈指可數的作品涉及這敏感題材。其中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力作。7 j6 {) E* P- a! H% b7 w
6 A) v4 n: M. L: v/ l2 Mtvb now,tvbnow,bttvb社會學者陳海文認為香港的本土文化有三大表現途徑。一是通過富足的生活消費,一是顯示港人求生存的態度。然後就是解脫的方式(25)。面對「六四」,香港人只覺無助與無奈,於是只能自求多福,把目光投向自己喜歡的消費方式去。滿足了個人消費慾之後,就呼朋喚友唱一夜豪情的卡拉OK,或者看齣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大笑幾場,宣洩一下心中悶鬱,無能為力的事,不妨忘掉。反正記住又如何?對生存絕無幫助。「六四」後看「九七」,自然心中有些驅不去的陰影,但離九七,仍有時間,到時再算。明天,也許真會更好。何況,未來事,誰也不能預料。5.39.217.77:8898. a2 x6 c4 q! |% C# r
(25) Chan Hoi Man :《Prolegomena》,載冼玉儀編﹕《香港文化與社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5 年),頁44。本文作者譯文。
. q) f4 V x7 T5 f6 k5.39.217.77:8898
/ n0 o& L- P; j4 s- r2 ]+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 L9 [$ |0 b3 P
(C)八八.九五 ─ 兩個運動
0 `: ?7 i! L, `tvb now,tvbnow,bttvb1. 中文歌運動
+ ~7 g4 M% b" `% j- S8 G/ b公仔箱論壇
- T- l3 }2 b# F, c, Q' |公仔箱論壇1988 年,對香港流行曲界的影響,比89年的「六四」要大。那年,新上任的總經理俞琤公開宣佈,商業二台在農曆年一到,以後就只播中文歌曲;而且逢星期一推出「百份百原創日」。這是香港大眾傳播媒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新獻;當時引起了頗大迴響,持正反意見的都有。綜合各家言論,本文作者贊同文化研究人黃志淙所說﹕「每日從傳媒聽到的歌,絕大部份是中文歌」,並不等於「流行歌曲本地化」(26)。「量」也不等於「質」。但作為商台新總經理上任,這一招是漂亮的,着實大收宣傳之效。而據該台節目總監在「香港作曲家及填詞家協會」《會訊》1988年發表的《新一代的聲浪》所展示的數據,在全播中文歌的初期,收聽率跳升百份三十(27)。雖然,在朱耀偉的《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引述後來在商台任職的詞家周禮茂,有「數字不代表一定客觀」的說法;但大事宣傳之後,一段時期吸引多百份三十電台聽眾,並不是太困難的事。9 G! y' J2 d, t$ v
(26) 黃志淙﹕《創作風氣應推崇》,《突破少年》132 期(1989 年11 月1 日),頁44。
) A$ Z4 l) J3 @* v D公仔箱論壇(27) 朱耀偉編著﹕《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香港﹕匯智出版,2001 年),頁26。$ m0 P! `( W) ~
x% g9 O# Q9 y! ?: r: }- e6 x/ V公仔箱論壇
! h U# x8 q% W0 E8 E+ k+ f商業二台的聽眾,即使跳升之後,仍然有限。不過,這運動和時機的配合,非常巧妙。八十年代末,香港經濟上升軌跡依然,唱片行業本來就非常興盛。紅歌星如羅文等人,一年例有幾張個人大碟面世,都很暢銷。所以不容易分析音樂行業興旺,是不是「中文歌運動」的影響。不過,有一個正面的事實,卻的確應該歸功「中文歌運動」。這運動因為將播放的空間擴大了,本來極少機會出現電台節目的「非主流音樂」,忽然多了播放率,於是生存空間開闊,呈現了生機。獨立唱片公司東主兼創作人韋然就認為「對我們一群獨立人士是個完完全全的生機。」香港人崇尚選擇,認為這是自由的體現。另類音樂令樂迷多些選擇,應該不失為好事。所以,在這方面,「中文歌運動」有其貢獻。不過,此長彼消,大氣上少了英文歌,也有影響,令聽眾耳朵,跳不出港台歌曲範圍,長遠來說,是自絕於高水準音樂,日久有功,會損港人耳福,破壞力不可小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9 j% [ M4 ?; B
6 {" \0 c) C4 W! s9 L& |2 f0 L+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N2 a/ ^% j5 W! U公仔箱論壇
/ ]- y' z& Z" a(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原創歌運動
+ f2 [- O0 p$ t1 rtvb now,tvbnow,bttvb& h1 r. m: t; G6 t4 ?( ]
1995 年,商台再接再厲,推出「原創歌運動」,這是完全不播放改編歌曲的抉擇。影響更大。影響之一是令唱片公司減少改編外國歌曲。其二,是為本地創作人開拓了更大空間。至少,表面上的確如此。但試行了一兩年時間之後,壞影響漸漸浮現。唱片公司本來就已經明白不能長期改編外國歌。不過,改編外國歌曲其實有各種不同好處,一是歌的品質有起碼保証。二是跨國公司可以保護自己屬下出版歌曲充份使用。三是珠玉在前供倣傚,製作比較容易。但改編歌太多,本地創作人作品沒有出路,對整個行業發展自然是不健康和負面的。
- C( L, r# [*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h& @" C9 M7 {, b8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a9 K6 W- [, B4 G/ y3 k9 y
可是,需求忽然增加,求過於供,水準就會低降。香港市場狹小,創作人才本來就不多,市面上忽然每年需要,多於平時一兩倍,歌曲水準自然難以保持。其實,創作是不需要鼓勵的。有創作天賦的人,自然有不能遏止的創作衝動,非滿足了之後不會停下來。作品量多,很可能,質就降低。在短期效果看,市場需要,忽然激增,創作人自然收入頓升。但作品多了而水準下降,時日一長,就會變成惡性循環,令顧客停止享用不夠水平產品。以今天的香港市場狀況,回顧當天,本文作者敢說,95、96 年商台的「原創歌運動」,頗有椻苗助長之嫌,後果接近「好心作壞事」。雖然,香港流行音樂的衰落,原因很多,但商業電台的「原創歌運動」,在沒有好好的配合香港現實條件而驟然推出,卻是香港流行音樂曲盛而衰的一個轉捩點,令1997年後,香港樂壇和唱片工業一蹶不振,而且似乎前景看不見有什麼復甦跡象。5.39.217.77:8898* }" k( C2 L; R. O3 O1 x*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S7 s, } d# C
; N/ @" U% P7 {8 T0 Z W(D)九七的轉捩; E+ r: N( C4 n1 b) @/ f+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W. I2 O% ?( t
1997 年,是香港歷史極重要的一年。是年7月1 日,香港回歸中國,結束了一百五十六年的英國殖民統治,成為「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鴉片戰爭遺留下來喪權辱國的耻辱,自此從中國人的心底抹掉。) } U) D3 f7 |
新組成的特區政府,在香港舉行了一連串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很多直接和香港流行音樂有關。不是演唱港產歌曲,便是由流行音樂歌星擔任演出嘉賓。而代表政府正式統籌慶祝活動的「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更特別委約香港流行音樂人創作回歸主題曲。委約活動,香港市民視為理所當然,絕無異議。其實正顯示香港流行音樂在社會上的代表性地位已經官民一致,無論階層都已經一律接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S5 O( P' ~ t V, [& k$ l( |
; b7 U$ L. I8 ^! Itvb now,tvbnow,bttvb這也不是剛組成的特區政府故意締造親民形象,六月三十日回歸前夕,港英政府舉行的英方降旗告別儀式,主持的兩位司儀其中一位,正是主唱《上海灘》的著名流行曲歌星葉麗儀。流行音樂人地位如何,真是不言而喻。
2 r& m$ W! J. k2 j- W# e, h- |tvb now,tvbnow,bttvb
0 g& D; m& u/ h* L7 y, X& |& [6 O1 j* [4 i+ E' n
U% G1 `# k! k1 [5.39.217.77:8898但儘管這時,香港流行音樂表面上好像領盡風騷,風光之極,骨子裏,卻正在向下坡路直衝,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香港樂壇,自此盛極而衰,每況愈下。而疲不能興的局面,正是在一九九七年顯露的。
6 W- y2 i; @0 a3 M j" [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4 D" {$ S- \" q9 J# M
; v9 b- a; G4 j/ n( M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1 t4 A5 X1 l& L& g( z3 [* [
1. 九七前的興旺5.39.217.77:88980 \" G6 ~! e2 H! _6 N, J) f. y# _
- b N/ Z- w" @, x$ A(a) 經濟繁榮.消費高漲
6 k0 o" O2 {- Z# t8 B* xtvb now,tvbnow,bttvb
5 {; u7 \; u# H" }5.39.217.77:88981984 年,中英發表了《聯合聲明》之後,雙方爭拗無日無之,令香港人困擾極大。英國殖民地政府在1984年起,進一步發展代議政制,改革立法局,1991 年香港舉行了開埠以來第一次立法局直選。而香港最後一任殖民地總督彭定康(ChrisPatten),1992 年到任後提出一連串政改方案, 這種種英方「去殖民地化」(decolonization)的部署,引起中方大力反對和猜疑,令香港過渡期間紛爭不止,最後要另起爐灶,成立「臨時立法局」(28)。tvb now,tvbnow,bttvb" O" ^8 A! ~+ J6 E% T$ r
不過,政治上的風起雲湧,雖然令經濟上出現種種波動,也令數十萬香港人移民英、美、加、澳等地,可是整體經濟,卻仍然維持繁榮,不停增長。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為香港帶來的利益,不但帶動了香港的轉口貿易,也改變了香港的生產結構。1996 年的香港,根據當時財政司曾蔭權的說法,是「世界第三大銀行中心,第七大股票市場,外匯成交量為世界第五位,也是全球五大最繁忙証劵市場之一,四大黃金市場之一,和亞洲最大的資金市場(29)。」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雄踞世界第一,機場客運和貨運量也名列世界前茅(30)。雖然,貧富懸殊加劇,但「富有富奢侈,窮有窮消費」。消費力高強,是香港九七前的普遍現象。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z( B- X" G5 z/ j9 ^. |5 T
(28) 謝均才﹕《歷史視野下的香港社會》,載謝均才編﹕《我們的地方.我們的時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17 – 1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4 J1 A5 l9 L% T6 Z
(29) 曾蔭權﹕《香港1997 經濟展望﹕1997 – 98 財政預算案演詞全文》,1997 年2 月27日。[ http://www.info.gov.hk/fb/bdgt97/chi/cprelude.htm].
}+ n( `9 u7 T* q$ w(30) 同註(28),頁 18 – 19。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Z( `3 n' ?7 `
0 N" b0 Z' b2 p. G0 C( N
5 B+ _' P& e0 U5 t# F
8 ^- E( V5 Y6 l9 i6 S' j) }1 \
7 F6 z+ ]3 @% k7 d) {
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重視「名牌」,人人追求「美感」和「感性」的物質消費(31)。香港變成二十四小時運作的不夜天城市,夜生活熱鬧之極。此外,多家連鎖店及大商場崛起,改變了以往的零售消費文化。香港成為遠近來客購物的中心。「港式生活」影響深遠,成為其他華人社會模倣對象,代表了現代化,富裕,肯消費而講究的生活要求。而音樂市場,亦隨着香港市面繁榮,越來越興旺,聽演唱會,到卡拉OK唱歌,變成了港人的經常活動。
" F' ?7 I' V: S" m3 E7 b* N0 O+ V公仔箱論壇(31) 張月愛、章嘉雯﹕《透視香港年輕人的消費文化》,載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 - 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年),頁472 – 475。/ {/ _# T9 {/ J- D
: J% |3 Z- U" m. j6 U9 U L0 M, s
tvb now,tvbnow,bttvb, }3 L( ~% W- d1 I+ g
唱片市場的產量,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分會的數據,到1995 年的音樂光碟年產1,700 萬張,零售值是十八億港元。到1996 年更昇至1,800 萬張。香港唱片的銷售,已遍及全球,雖然在歐、美、澳洲,仍然只是局限在華人地區,但確實已無遠弗屆,成為香港普及文化非常重要的成員,極具代表性(32)。
) R% w2 D8 Q! r+ \, r(32) 黃霑﹕《流行曲與香港文化》,載冼玉儀編﹕《香港文化與社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5 年),頁167 – 168。
* f. u) I8 x, s1 r) i5.39.217.77:88985.39.217.77:88987 C" e4 b. A) u# Q6 R6 G
/ G n$ O# b0 n
(b) 天王天后.歌神校長
- N, G2 z* V( C9 v5 b( j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z$ P- L: R4 P* |0 j
香港流行音樂,自從 70 年代中期現代粵語流行曲的興起,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本土聲音和面貌。但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雖然也算人才濟濟,創作繁榮,可是流行音樂,最要求新異,一旦歌迷注意力轉移,而沒有新潮流及時而起,市場就會萎縮,証諸中外古今,都未有例外。到了90年代初期,香港流行樂壇,已經出現疲態。tvb now,tvbnow,bttvb% \- ^, V. y) k, z
tvb now,tvbnow,bttvb3 v! @2 Y4 r I& |7 t a
公仔箱論壇; d2 P" n! T% D
疲態的其中一大原因,是幾位紅人,幾乎同時宣佈離開舞台。先是被封歌神的許冠傑退休,不再在歌壇叱咤。他在幾年前患過「高山症」,幸好痊癒,無心戀戰是人之常情。他後期的唱片,也銷路大不如前,及時退隱,在歌迷心中保持美好印象,亦是理智兼聰明的行動。於是1992 年40 場的「紅館」演唱會,見證了「歌神」許冠傑榮休,香港流行音樂界,少了一員主將。加上90年,張國榮有封咪行動,其後,92 年梅艷芳也告別舞台,兩三年之內,幾位大紅人相繼退出江湖,香港樂壇,就剩下了一位「校長」譚詠麟和葉蒨文、林憶蓮、周慧敏、陳慧嫻等幾位女歌星在支撑。於是台灣的張洪量、庾澄慶、伍思凱開始走紅,連本來只算是「另類地下音樂」,絕少在傳媒出現的「廟街歌王」尹光(33),也一年之內,「紅館」開了三次個人演唱會。5.39.217.77:88989 W, K3 P* v0 Y! f4 g- e
(33) 所謂「廟街歌王」是指尹光的盒帶,只在低下階層聚集的油麻地「廟街」才有出售。尹光初習粵曲,所唱粵語流行曲,多為迎合小市民口味的諧曲,歌路與鄭君棉、鄭錦昌相近。以《鐵窗紅淚》流傳較廣。
% c& {, S; F9 n3 d! p5 D5 _- L9 R, _2 Y0 A. m& |0 }
( Q& u. t) s% b4 y5 ~4 p! }3 o8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空間出現,「香港電台」把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拉在一起,封了他們做「四大天王」救市。傳媒乘機大事吹捧,倒也掀起了五六年的熱潮。而其中歌唱最具實力,歌藝特佳的張學友,1993 年的唱片,銷路達300 餘萬張,盡破東南亞紀錄。令他成為世界十大暢銷歌星的唯一亞洲歌手(34)。劉德華也成績甚佳,一個人累積了60張白金唱片(35),而歌迷會遍及全球,更為香港流行音樂會,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 }! K$ O$ \- Y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4) Jeff Yang, Dina Can, TerryHong & The Staff of A. Magazine: “Eastern Standard Time – A guide to AsianInfluence on American Culture” (New York: Mariner Books, 1997), P. 254 –256.
3 A) ^( g8 U6 B0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5) 同註(34),頁256。5.39.217.77:8898 J0 X. N; [2 @0 a+ D. I7 T7 b
. g2 Q' c$ a0 f& I1 y) W公仔箱論壇
, I- U5 d& M* D3 f2 }91 年,羅大佑空降香港,夥拍林夕,創設「音樂工廠」,《皇后大道東》一鳴驚人。北京的王菲,一曲潘源良詞的《容易受傷的女人》紅極一時,為香港帶來了樂壇新氣象。跟着台灣的「滾石」唱片也此地設公司,一時各方英雄薈萃匯聚,本來開始像強弩之末的香港流行音樂,注入了強心針,銷路依然強勁。但隱伏在繁榮現象之下的種種不利因素,亦越積越強,到香港經濟由強轉弱,馬上兵敗如山倒,唱片市場潰不成軍,即使陳奕迅、楊千樺、蘇永康、鄭秀文、盧巧音、許志安、李克勤等歌星日漸成熟,也挽回不了香港樂壇的衰敗。公仔箱論壇+ y S3 l+ s6 _' c
冰凍三尺,自非一日之寒。過去十多年的興旺,令香港樂壇形成了一大堆劣習。在營利年年上升的時候,不思改進,一旦四面楚歌,完全手足無措。
9 i) T8 E% f6 m7 F& b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 v. n8 B* r+ b/ R; R9 v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