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書店事件加劇港人恐懼的集體想像/文:林沛理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1-22 07:35 AM 編輯
* M2 W  H- F0 s6 g. v, u5.39.217.77:8898
. {! M4 m, x9 |# N7 }1 E; x2 [5 a) R書店事件加劇港人恐懼的集體想像/文:林沛理5 v8 y/ Y( r- e) D- R9 }

: M9 L( {/ h3 u- S% ~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M2 N' T5 n$ d' R九七回歸之後,兩套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論述——社會學家會稱之為「competing discourses——在香港出現,展開一場關乎香港人福祉與香港前途的「心戰」。
' @6 @0 C6 X1 @& s4 e* Ntvb now,tvbnow,bttvb
9 K! u8 t. Z. m% S9 P+ Q& |
回歸後兩套論述恐懼蓋過機遇
5 r$ y. D2 r1 [$ m0 H)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q8 \4 H: u6 G: r" u3 |9 |. [& I公仔箱論壇一套論述把回歸大陸視為香港最大的機遇。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消費力、市場規模和持續經濟增長各方面皆傲視全球,自然會帶給回歸後的香港各式各樣、數之不盡的盈利機會。這套論述的主要倡導者是北京、特區政府、建制派和親中媒體,也不乏立場中立的學者、社會領袖、評論人和新聞媒體。按照這套論述最樂觀的分析,九七之後香港人不但得到「一國」的好處,也不會失去「兩制」保障的自由,魚與熊掌兩者兼得,「the best of both worlds」。香港人可說是立不敗之地和無後顧之憂。! R3 _5 p* U' k% I. F7 ]
% V5 _$ o  y! ~, d" N3 x
另一套論述則把回歸大陸視為香港最大的危機。這套論述的主要倡導者是反北京傳媒、與中共有深仇大恨的民主派元老、港英政府高官和本土勢力。在他們的心目中,中國共產黨是滿手鮮血的罪犯、兇手和大獨裁者。將香港的主權還給大陸等於送羊入虎口。按照這套論述最陰謀論的分析,「一國兩制」是一隻空心的特洛依木馬Trojan horse),讓北京可以藏身其中潛入香港。北京的最終目的,是要同化和大陸化香港。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在當中扮演的角色與扯線公仔無異,好讓北京能夠以代理的方式管治香港(rule by proxy)。如果香港人不起來反抗,「我城」很快就會成為「迷城」。大陸鯨吞香港,將會是一場「等待着發生的大災難」(a disaster waiting to happen)。! W0 ~; j2 g. h7 c. T' c  F/ j

$ s) m  G- W8 L7 J7 S* m4 X! ^簡單說,第一套論述曉之以理和誘之以利。它重視的是機遇,強調的是利益,訴諸的是理性人的牟利動機。第二套論述動之以情和危之以害。它利用香港人對香港的感情,以及他們對中共的恐懼,發動一埸「香港保衛戰」。: c" f5 T, ~& Y3 _4 m8 B

- d: v7 t) C# Q3 G) ?香港回歸大陸踏入第19個年頭,如果要寫香港的回歸史,其中一個角度就是描述第二套論述如何蓋過、壓倒和取代第一套論述,終使今日的香港成為一個受恐懼影響,甚至由恐懼帶動和導向(fear-driven)的社會。公仔箱論壇4 F) ^- s6 e& D7 t% q( e

2 b7 I  O( o8 j-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懼有時可以幫助我們趨吉避凶,就像生病是身體向我們發警號一樣。可是,當恐懼成為社會的主導情緒,那麼恐懼即使有再大的功能都會功不抵過。倘若恐懼成為社會的原動力,這個社會必定淪為一個防衛心重(defensive),只懂得事後作出反應(reactive),甚至不假思索地反對社會及政治改革的反動reactionary)社會。公仔箱論壇) h" g$ D: J& |% e& A# @" f

! {( I. E" t3 U0 x! V8 J& b港人「恐共開關掣」值得當局者正視反省公仔箱論壇$ ]6 H' t) Q7 g& r

2 t% \. N6 O% f& J) O2 [tvb now,tvbnow,bttvb一直以來,香港成功,因為它最大的驅動力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精神,而不是消極的逃命和脫險本能。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香港如魚得水,締造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雖然奇蹟背後埋藏着令人髮指的社會不公);因為香港人的實事求是超越意識形態之爭。資本主義訴諸人的自利本性,這種牟利動機(profit motive)已成香港人的基因。  s5 `6 C" l8 ]% L7 g7 q" l
* M$ ~8 h8 }" s1 _" E- B# {/ {
近年來香港的發展令人擔憂,恐懼似乎已經取代牟利動機,成為很多香港人判斷和行事的基礎。不管是23條立法、國民教育爭議,還是反水貨客活動或者政改,彷彿香港人身上多了一個「恐共的開關掣」,只要一有人按這個掣,他們就會前仆後繼地上街抗議。恐懼不僅蠶食心靈,也蒙蔽理智,令人不止看不到自己的利之所在,更會做出諸多違反自身利益的事情。6 [4 R* k" T" q: C& O

$ o7 n: b7 p  m! Y公仔箱論壇為什麼一向自利心重的香港人選擇相信第二套而非第一套論述,這是一個北京和特區政府應該正視和深刻反省的問題。箇中原因固然十分複雜,但從最近發生的銅鑼灣書店5人失蹤案可以看到端倪。
" C5 ]* O( j' [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6 j. T; a6 f
両可以撥千斤,一宗小案的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可以削弱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因為它為恐懼販子(fearmonger)兜售的故事提供真實性和可信性。在香港人的集體想像,它令「原本以為不可能在這裏發生」(it can't happen here)變成「真的可以在這裏發生」(it can really happen here)。換句話說,它證實香港人最害怕的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英文所謂「confirm their worst fears」。
+ C2 d: s  b& q4 dtvb now,tvbnow,bttvb. v/ q. z% F3 N5 v& ]0 E0 D4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