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金融市場風聲緊 內幕客假公濟私
0 h+ N1 g0 g( d! G) X9 {" c5 U- ]tvb now,tvbnow,bttvb& z( w0 k" X/ M# E x2 c0 N. F
一、
3 \+ j I+ ?% E6 k& }5 l) j0 y
! m8 y9 X2 o' Q2 G R5.39.217.77:8898事先張揚久矣的聯儲局加息,看來會在今天宣布(加的成數比不加高),不過,看「垃圾債券基金接連倒閉」的市情,「息魔殺到」相信亦不會太「殘忍」,那即是說,以筆者之見,在當前債市山雨已來的情形下,耶倫主席不會出重手,以免市場人士把跌市導因歸諸聯儲局!
; X5 `, b" L7 t1 |/ a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H6 e3 H2 x( E% U3 }
每桶原油美元價從高峰(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的一百三十六點三一元,輾轉下挫,至昨天曾見三十六元;當然,期間油價有升有跌但大趨勢向下,「能源組合投資」特別是那些持有垃圾級石油和煤氣債券的,不少已「暫停贖回」甚至面對清盤厄運。富國銀行企業融資部負責人昨天對傳媒說,當前的能源(主要指石油及煤氣)價格已進入三十年未見的循環,而當前的下降循環顯示尚未見底;令市場好友沮喪的是,與能源有關的股票和債券的跌勢,目前才剛開始,一個「特大熊市」(epic bear market)正在形成。tvb now,tvbnow,bttvb) T9 E, l& A6 `/ U+ n% w7 @. d
; [. O& o8 u+ G4 F; [5.39.217.77:8898能源熊市來勢洶洶,當然是過去數年漲升過甚的「回饋」。眾所周知,二○○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後,各國尤其是美國政府,除了開動印鈔機,對金融業並無進行任何結構性興革,而所印以千億美元計的鈔票,在利率近零的環境下,這批「廉價信貸」,不少流入金融市場,令投機性股票和債券價格飛升;這種旺盛市況,與增長似有若無的西方經濟背馳,顯示升市是過多鈔票追逐較少股票的結果。可惜,牛市不常,能源價格由於經濟發展呆滯,「經濟火車頭」中國已成強弩之末,能源價格遂在需求放緩之下回順。按照「常理」,在供過於求的條件下,產油國應減產紓緩供求失衡以穩定價格,但以沙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出口組織不作此圖,因為該組織希望藉低油價打擊高成本的頁岩油公司及再生能源企業,令它們無利可圖而停產甚且破產,如此石油才能重奪主導能源市場的地位。顯而易見,這些「新興行業」是傳統能源工業的強勁競爭對手,它們的崛興,一度令油產國顯露頹勢,當情勢因需求不足而逆轉時,傳統石油工業不肯減產壓低價格的動機,不難理解。事實上,這種情況對能源用家有利(本港兩電昨天不是宣布明年會減價嗎?看來煤氣公司亦不得亦步亦趨,因為煤氣價格跌幅不亞於石油),但那些持有能源企業的股票及債券的投資者,便只有大嘆倒楣了。; ^2 K9 Z! |* ^( z& x, n
tvb now,tvbnow,bttvb! t- W% D" @1 G9 r' ?. t0 |% ?
昨天本報多位作者和本欄提及那家「聚焦信貸互惠基金」暫停「贖回」(那意味基金持有者可能血本無歸),令人不期然聯想到二○○七年八月下旬法國百利保受美國次按危機之「累」、其旗下三家基金周轉不靈「暫停贖回」、引發華爾街金融風暴的舊事……。在這種情形下,聯儲局加息在即,不論幅度多少,意味廉價甚至免費信貸時代終結,金融市場因而存在翻天覆地之變,是可以理解的。公仔箱論壇) L0 O: T2 E9 b) k7 a
5.39.217.77:8898 Y8 i* j% U/ t7 X% c1 e3 _3 K
由於聯儲局「醞釀」加息,由來已久,那即是說,市場早已做好「迎接加息」的準備,但有誰想到在過去十八個月,油價會急瀉三分之二!如此大出市場人士意外的變化,會大大彰顯加息對市場的破壞力。這種令有心人戚戚然的態勢,加上就業市場突失上升動力、工業生產呆滯而零售市場乏起色……,在在預示聯儲局若不改變在今天(美東十六日)議息會議加息的決定,將會鑄下「歷史性政策錯誤」(historic policy-error)。不過,資金和信貸如斯泛濫,聯儲局能不加息以期令市場重新走上健康之途嗎?!% F0 B3 J- ]+ i" j) b* E
5.39.217.77:8898% h6 Z: ]2 H6 U
二、
, c" H$ Q2 t) v6 J+ }; Ctvb now,tvbnow,bttvb
; M+ P( ~1 U4 K R" l& Atvb now,tvbnow,bttvb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的股票,本港偶有所聞,惟近年已在美國蔚成時流,路透社去月中旬一項研調指出,在紐證上市的三千二百九十七間非金融公司中,二○一○年以來百分之六十以上公司有或多或少的股票回購,這種「財技」,去年達高峰,以回購及派息合共的資金,已超逾有關公司期內的總收入(Netincome),此為「史上第一次」。數據顯示,迄今三月的財政年度,相關公司在回購上動用五千二百多億元(美元.下同)、總派息三千六百五十億元,即公司一共用去八千八百五十餘億元,比期內公司淨收入八千四百七十億元還多!回購及派息總額,一向遠遠低於公司淨收入(公司對滾存利潤有更佳用途),如一九九○年為淨收入百分之三十八、二○○○年增至百分之六十,但現在已達百分之一百一十以上。公司如斯「慷慨」,原來另有目的。
8 i j6 d! R, A%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 q2 ~/ X0 a
統計顯示在過去十五季,回購令公司每股盈利增約五分之一。顯而易見,回購一方面可令投資者以為有關當局看好盈利前景,因此斥資購進本公司的股票(比作其他投資有利),由是亦「跟風」購進;一方面是回購的資金變成公司利潤(派給股東),提高每股盈利,股價相應上揚。回購有利公司股價升勢,不言而喻。( v4 o* Y @ f6 i/ V: D3 m
6 }. Y' R! J' P6 _* S! ~8 Dtvb now,tvbnow,bttvb可是,在這種對「公司有利」的回購活動中,「公司內幕客」——公司決策者、董事及若干專業人士——卻靜靜拋售公司股票獲利。據華爾街證券研究公司 Trim Tabs的統計,「公司內幕客」平均每天沽出值四億五千萬元的本公司股票;在十二月九日發布的消息顯示,十月間他們賣出本公司股票共達七十三億元。該公司首席研究員Santschi不無感慨地說,這幾年來,上市公司的總回購額達一萬三千七百億元,數十億以至數百億元的沽售很快被消化掉;不過,公司是以他人的金錢(OPM,即股東的錢)回購而「內幕客」不愛「公仔紙」愛「銀紙」,有藉OPM托起公司股價而自己卻賣股「袋住先」。「內幕客」這種做法必須定期公布,為法例所容,但未免令人聯想到他們既主張公司回購又決定賣出自己所持股票,即變相以公司資金購進自己的股票。這對街外股東(不少還因公司回購而投入)是不公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