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跨領域研究團隊今天(30日)發表一項大數據的癌症研究,團隊分析約300名血癌病患的基因巨量資料後,成功發現可預測血癌治療後存活率的基因標記,相當於「基因算命」,患者未來只要先進行2到3小時的篩檢,醫師就能依據檢驗結果,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 _7 ^6 I' I: w5 _由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與台灣大學生醫電資所所長莊曜宇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利用高通量生物晶片技術,分析台大醫院約300名血癌病患的基因表現圖譜,取得全基因表現的巨量資料,並使用生物資訊的分析方法,在數百個微小核糖核酸與幾萬個基因中,發現在血癌中相當重要的3個微小核糖核酸,以及另外11個基因的表現,以預測病人的後續狀況。
. X3 \1 V9 Q8 M' V; J莊曜宇指出,未來病患在確診後,可測量這些微小核糖核酸及基因的表現情形,並計算分數,每增加1分就代表病患的死亡風險會增加為2.1倍。莊躍宇:『(原音)根據這個基因的分析,我們可以來把病人將來分成所謂叫做比較高風險的病人跟低風險的病人。』公仔箱論壇! F( Z' g) J7 M- V' Q
研究團隊表示,患者事前的篩檢只需花費2到3小時及新台幣1、2千元的檢測費用,醫師就能視相關基因的表現情形,進行治療效果的預測,以減低醫療資源的支出,這項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國際腫瘤類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