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是中醫的術語,實際上等同於「補脾」,是指恢復脾的健運、健康的意思,是一種治療方法。其實「健脾」是一大類方法的統稱,其中包括了多種方法在內。
! t# {7 ]( |1 o5 A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胃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地方,傳統術語叫「腐熟」水榖,當食物消化之後,胃裏頭就產生人的氣血津液,之後就收藏在脾臟;當收藏充足之後,亦會散布給其他臟腑和全身去使用。傳統中醫不講「吸收」,而叫脾氣「散精」、「輸布」,中醫更為着重氣血津液是否流通,只要能夠通行到各個地方,就自然會被吸收了。脾胃就有如工廠裏面「生產與加工」和「收藏與輸送」的兩大工作,其中脾就好像一個倉庫那樣,主管收藏和輸出。5.39.217.77:8898: g. a, A* F$ G* \" i( ?
既然脾是人氣血津液「收藏與散布」的功能,「脾虛」也應該分為兩大類問題:脾虛可以指脾自身的氣血津液收藏不足,也可以指脾給他處的氣血津液散布不足。可是,這收藏和散佈的問題未必是脾虛的根本原因。例如胃虛弱了,無法產生人的氣血,自然脾也無氣血津液收藏;又如身體中間有濕氣停滯,脾的氣血散布可以受到阻礙;又如肝氣鬱滯克制了脾臟,也可以導致脾氣不能散布。
/ b7 n% ^6 E' G# u5 s2 j9 J% E5.39.217.77:8898健脾中藥有不同
. q$ N ? G) K! k* wtvb now,tvbnow,bttvb故此健脾可細分為多種方法,例如有健脾和胃(開胃)、健脾益氣(補氣)、健脾利水(除濕)、健脾疏肝(理氣)等,實際上其功效應都是倒過來的,即是:透過和胃以健脾,透過益氣以健脾,透過利水以健脾,透過疏肝以健脾等4大類。具體的健脾藥物也有不同選擇,例如和胃健脾的有木香、砂仁、麥芽、甘草;益氣健脾的有人參、黃芪、山藥、大棗;利水健脾的有白朮、茯苓、薏苡仁;疏肝健脾的有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
; A- `# i( ^" @8 ~3 vtvb now,tvbnow,bttvb以上所列舉的4大類補脾方法,可以稱為狹義的健脾,是一般認為脾虛的幾種細分類型。進一步說,由於「健脾」是指恢復脾臟收藏與散布的功能,可是不但上述的4大類藥物能夠達到此一目的,可以說,任何中藥也可以是「健脾」藥!
; x& X& n s( l5.39.217.77:8898例如感冒的時候,風寒氣侵襲人體表面,也可間接導致體內的脾氣不能散布出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治好感冒,去除身體表面的風寒氣,最後也可以健脾!(治感冒的藥方之中,大都加上健脾益氣的藥物。)又如人體飲食寒涼太過,導致了脾胃虛寒,這時候要用溫熱藥驅除脾胃寒氣,實際上也是一種「健脾」,只不過中醫也會給另一個名字——「溫脾」而已。
6 u* x: C: q+ m/ T% Q) jtvb now,tvbnow,bttvb所有藥物皆可以「健脾」的想法,可以稱為廣義的健脾,其實就是體現了中醫「治病必求於本」的思想。脾虛非一定要健脾,要視乎脾虛的原因給予整體的診治。5 S4 e4 W4 U* s4 q(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