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Happy Valley : 香港沒有 Hongkong Bank (上)

Happy Valley : 香港沒有 Hongkong Bank (上)$ b% L9 e# B  z2 A

  L- s7 y( l" k: }5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N6 e4 X! M) ?- B9 R9 n) r/ C8 u3 |8 p7 u- c
; W3 L- |! D5 h3 g# H! H0 `" L

2 @6 K& R# l. x) G5.39.217.77:8898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本港創立150周年,市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滙豐發行150元紀念鈔票的炒賣價值,卻很少人關心這家曾經陪伴港人一同成長的百年老店,已今非昔比。「今非昔比」並不是説業績或服務質素等,而是與香港的情誼,已今時不同往日。
) D$ h+ E  t* T8 o, atvb now,tvbnow,bttvb8 P; o& Q! S, c; |) K2 e
滙豐控股能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環球金融機構,與過去半個世紀,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事實上昔日的滙豐銀行,英文為「Hongkong Bank」,筆者昔日在外國讀書,見到滙豐銀行的分行,亦有一份特別親切感。而要了解滙豐與香港的關係的轉變,從過去幾十年的滙豐廣告片,可以看到當中的變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j4 m* f: ?( M# M6 Y3 n- k" N" a1 X
3 E" W* A* w& D1 E% j! o; C; c
公仔箱論壇4 s/ R6 k. Z8 L1 K: L0 }6 g
& ?+ f5 I4 W9 @7 z: t% ^6 E) _
在七八十年代初的滙豐,廣告充滿香港的本土情懷,例如在80年代初,一輯關於自動櫃員機的廣告片,就找來在電視片集飾演楚留香的鄭少秋擔當主角,在舊滙豐總行門外飛簷走壁,相信對當時的香港人來説,這是一輯非常入屋的廣告。公仔箱論壇; I4 [6 t, |, p4 {
tvb now,tvbnow,bttvb* A; o! l6 T9 q) m7 T

' M6 t$ E" j4 e- vtvb now,tvbnow,bttvb, c2 d4 F! p% p' k
這段時期,不少滙豐的廣告片都是鼓勵客戶在滙豐開立「紅簿仔」戶口,這絶對是港人的共同回憶。對當時的一般市民來説,滙豐是一家百分百的本地銀行。 而事實上當時的滙豐,即使有海外業務,所佔的業務比重相當之低,香港的業務比重最少也達到八至九成以上,因此,當時滙豐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可以説是密不可分。
& ]* x5 k1 s/ M! x% B( W5.39.217.77:8898
& ]# O# `4 q. u2 _! R3 N) e8 t0 J不過,隨着香港前途問題的出現,政治環境的轉變,令滙豐與香港的關係,開始出現轉變,先是滙豐的中央銀行角色被逐步淡化,而1990年12月17日,對滙豐及香港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日子,當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主席浦偉士宣布,在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之上,成立一間控股公司「滙豐控股」,註冊地為倫敦,變相將滙豐遷冊到倫敦。雖然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註冊地仍然是香港,而且有自己的董事局,但控制這間銀行的滙豐控股,則名符其實變成一間英國銀行,尤其是在1991年,滙控收購米特蘭銀行,令滙控在英國擁有全面的銀行業務。並且成功令滙豐的業務較為分散,不再單一依賴香港市場。
. I% I, Y" ~4 O& U( Y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M; s3 q, ?7 ~& Q! D4 ?
這個時期的滙豐雖然正逐步邁向國際,開始向外擴展銀行的版圖,但當時在香港的滙豐,並未即時抹去香港的色彩,最少1990年成立控股公司之後,Hongkong Bank這個英文名稱,仍得以保留一段時間。8 K* Y1 O1 w' B9 t0 w9 w  o" ~

- U7 M3 Y$ J2 `" Y" h5.39.217.77:8898 + ^, h9 v! d4 ]
公仔箱論壇' r7 e5 ~7 o+ o7 \
而當時香港正面對九七回歸,港人都憂慮前途問題,並出現移民潮,當時滙豐的宣傳方面,採取與港人共同進退的策略,以「與您並肩 邁向明天」作為廣告的宣傳口號,部分廣告更以港人選擇留下來發展,作為廣告訊息,向社會發放正能量。公仔箱論壇; p. K6 \! J8 y7 E* I. T4 S5 V. i

$ t& }. L$ O2 E9 S4 h3 E) z) }* ?不過,在香港順利回歸後的一年,「Hongkong Bank」這個英文名稱正式在滙豐的歷史中消失,取而代之是「HSBC」,一個完全沒有香港元素的英文名稱。筆者印象之中,在滙豐高層口中再次出現「Hongkong Bank」,是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於2009年三月宣布供股時,請求香港股東參與供股行動時,曾在記者會上大打溫情牌,説滙豐是「Hongkong Bank」 。而這次供股行動亦證明,香港的老股東是非常擁護這家百年老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5 h: x" H$ x6 C
tvb now,tvbnow,bttvb% `. Z' ^6 T7 Z4 @

1 A3 _. r: p( d" R2 @tvb now,tvbnow,bttvb3 \- s- R8 J$ A5 J
在99年至2011年這段期間,滙豐的廣告亦開始坦白地説出作為一家環球銀行的面貌,99年開始,廣告的宣傳語句為「金融薈萃 服務全球」,2010年左右,更以「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為宣傳口號,從這個時期的廣告可以看出,當時滙豐對自己能成為一家環球銀行而感到自豪。2 i) |  X+ g) {& o& `

  [2 b3 U! A. I2 J5 h9 M7 Q. V這些廣告片播放的日子,正是滙控向外積極併購的時期,滙豐控股主席龐約翰接替浦偉士之後,於1998年至2005年,合共花了470億美元,分別收購美國利寶銀行、法國商業銀行,墨西哥銀行業務以及美國Household。而不用筆者多説,這些收購滙豐之後要付上非常沉重的代價,不單是金錢上,就連聲譽也受到嚴重的打擊。而最傷心可能是那班長期支持滙豐的老股東,08年之前仍是「紅底股」,但以近期的情況來説,要「大笨象」變回「紅底股」似乎愈來愈遙不可及。
) z1 i* U5 e' w6 q  _0 }
5 ^  r9 R% w& x0 T滙控行政總裁歐智華,不斷強調已盡一切的努力去改善營運狀況,包括出售一些非核心業務,甚至大幅削減滙豐在全球的規模,只要看看年報,就會輕易發現銀行的網點及服務的客戶正在萎縮,環球銀行確實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環,至少肯定不再是銀行的賣點。所以不難發現,滙控近年的廣告,完結時已再沒有「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這句口號了。其實沒有這句宣傳口號,並沒有甚麼大不了,但最令筆者擔心是現在新的廣告片,結尾似乎再看不到甚麼宣傳語句,當中有很多可能性,但如果是反映,滙豐已失去了焦點,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時,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 j1 k' @# U! X% t' S6 wtvb now,tvbnow,bttvb  q3 o7 Z, d. f8 x. O
當然筆者亦留意到,在滙豐成立150周年之際,似乎以「緊密聯繫客戶 助握無限商機」作為宣傳主題,並強調滙豐怎樣由一家香港的本地銀行,透過把握商機,演變成為環球銀行。但這家本地銀行,今日已不再本地,不再香港,即使業績表現告訴我們,滙豐根本擺脫不到香港,這些年,香港仍然是滙豐控股盈利貢獻最大的地區,而且在海外有任何風風雨雨,香港股東仍然對滙控不離不棄。tvb now,tvbnow,bttvb3 x- l; x. X0 B% }5 m# J% \7 d# B

# @6 T+ E4 B  @+ ?, w!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很可惜這家銀行,已不再是七八十年代與香港人一同成長的Hongkong Bank,銀行的體制上,真正要效忠的國家是英國而不是香港,縱使她仍是香港的發鈔銀行,但她始終是一家百分之一百的英國銀行,並不是香港銀行。或許她從來不是真正的「香港銀行」,昔日她也只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效忠港英政府的Hongkong Bank 。
  
香港沒有 Hongkong Bank (下)tvb now,tvbnow,bttvb1 Y6 A3 d3 F! i1 H

) y7 A# ?4 g% a. ?9 W$ v, C5.39.217.77:889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g7 x! t/ X. u2 e7 s( _6 R8 h  x
5.39.217.77:8898; a9 x! A9 H( |* g" {4 t: l
今日的香港金鋪成行成市,但昔日的香港銀行多過米舖,街頭街尾都必定有間銀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銀行分行少了,而這些銀行的名字,亦在併購的過程中消失,但真正消失的不單是銀行的名字,而是失去了香港人的銀行。
; j' S0 Y$ c+ e8 P- p! U+ htvb now,tvbnow,bttvb5 K8 y7 P; w# ]+ w* t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環銀行林立,不少開設在這些地方的銀行,都是香港的本土銀行,除了今日為人熟悉的恒生銀行及東亞銀行之外,昔日本地銀行還有永隆銀行、永亨銀行、廖創興銀行(其後易名為創興銀行)、淅江第一銀行、廣安銀行、廣東銀行、友聯銀行、海外信託銀行、恒隆銀行及新鴻基銀行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T" U; O: V; B8 X& I/ }+ G
tvb now,tvbnow,bttvb+ O& E. _9 q+ B6 z
上述很多銀行,筆者也不認識,因為很多銀行在筆者懂事之前已消失得無影無踪。但這些銀行其實不是真正消失,只是在併購過程中,被併入其它銀行之內,被其它銀行消化了。例如永隆銀行、永亨銀行及創興銀行,現時仍會見到他們的名字,只是不是他們的品牌被換了,就是在她們的名字之前加了母行的名稱,而最重要是這些銀行的實際持有人,已不再是香港人。
) I" _: Q' L" Q* K8 {
0 {/ S: k! A6 s8 c; L其實,怎樣去定義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存在一定困難,如果主要股權由港人持有的銀行,便是港資銀行,滙豐控股也可能是港資銀行,眾所周知,港人過去很喜歡持有滙控,所佔的比例相當之高。但當然,滙控股權分散,始終沒有單一大股東,很大部分股權由歐美基金持有,滙控亦自稱,股東來自127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因此單用股權比例去界定並不準確。" T8 _7 ]9 ]& B
5.39.217.77:88984 M2 t$ S$ W/ @5 E! k9 Z
但如果用銀行註冊地去界定,就更加糢糊,因為即使在港註冊的銀行,本身的大股東或母公司,是海外機構,那已經很難説她是一家港資銀行,最簡單的例子是中銀香港,她是本港註冊銀行,但作為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她一定稱不上是港資銀行。而最諷刺是,本港三家法定的發鈔銀行,她們擁有香港重要的發鈔權,但嚴格來説,三家發鈔銀行也不是香港人的銀行。
, m0 v( I$ F  T2 Y公仔箱論壇' }3 S. K  ^* I1 l# s* @
為何要執着地去界定,甚麼是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呢?從股東或客戶的角度,是港資或外資,根本也不重要,最重要是銀行賺到錢或提供到最優質的服務。但如果從香港的整體社會利益出發,是否屬於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這就有另一層意義了。
, z- D, w3 t) S" u5.39.217.77:8898; U% {; `7 V" e: ^% ]; r! p* P1 c0 b
假設一個地方叫A,有一間當地註冊銀行,稱為A銀行,她的業務以A為主,可能由居住在A地方的人持有或管理。當她發展至一定規模的時候,這家A銀行的盛衰與這個A地方已有很緊密結連,這家A銀行將會很重視A地方的前途及經濟發展,因為這與A銀行的利益密不可分。另一方面,A銀行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受制於A地方的監管,因此A銀行的商業行為,亦會充份考慮A地區的整體利益。
3 G! l$ f) t6 `1 l) h: F5 J公仔箱論壇: n5 O$ f" ?$ y$ M% R, c
在金融海嘯之後,不少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監管機構都要求當地銀行,減少海外規模,以及積極向當地的企業提供貸款,協助挽救當地疲弱的經濟,先不去討論這些行政干項是否正確,但可以清楚見到銀行與一個地方的經濟利益是極之緊密。公仔箱論壇- J( i! Q! i4 j: V( @# H
tvb now,tvbnow,bttvb4 T9 L# Q/ A3 p2 t, ?% V8 o' R
將上述兩個事例搬回香港,以三家發鈔銀行為例,其中兩家英資銀行,其實相當接近上述所提及的A銀行,都是本地註冊銀行、受金融管理局監管、在香港歷史悠久、部分股權由港人持有,而最重要是香港業務是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因此香港盛衰,確實會直接影響她們利益。但很可惜,這兩家銀行的總部都在倫敦而非香港,銀行整體上主要接受英國的監管,加上高級管理層及董事會,幾乎全是英國人,明顯地她們的最大顧慮,始終是英國而非香港。tvb now,tvbnow,bttvb( c, W& X+ G: v4 a$ y
5.39.217.77:88980 O, C$ N7 j0 l% y/ ~/ {; h
那有甚麼問題呢?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可能沒有明顯的問題,但歸根究底,這兩家英資銀行在本港的商業行為,基本上純粹以自身的利益或英國的利益,作為最優先考慮,對她們來説,香港是一個重要的營商地方,但不是她們真正的家,再加上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她們即使要效忠,也只會向北京效忠,必定不會向港人效忠,因為她們很清楚,真正香港的「話事人」是北京而非港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w) a7 ^0 w; r1 r* R* x1 J% H
tvb now,tvbnow,bttvb# s/ K) L" f1 o# Y9 A; Z
至於中銀香港就更不用多説了,這家銀行完全由中資掌控,而這個中資機構又是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她最關注的當然是自身的盈利,甚至是遵行黨所旨示的任務,與香港人的距離就更遠了。
$ Y( o& b; ~9 P公仔箱論壇
0 A1 D6 b: [- Q8 x; p3 ztvb now,tvbnow,bttvb回看過去數十年,香港的銀行業務展迅速,甚至傲視區內所有地區,但今日香港的銀行,已淪為內地、新加坡或其它地區的併購對象,即使現時仍有數間銀行由港人真正持有,但她們在業界的影響力已極之有限,未來可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亦有相當大的限制。香港人的銀行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像香港回歸中國一樣,已成為不可挽回的事情。
8 Y) O2 X; n) g6 s6 f, C* G
- f) _# c' a8 c/ p7 Z, p從政治的角度,這可能也不難理解,銀行為百業之母,其影響力在所屬地區的影響力極大,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逐步在港人手上取得銀行的控制權, 減低港人對銀行業的控制權,這可能是完全掌控香港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港人的自主性, 不單在政治上,在經濟領域上也早已經完全失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