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之門多鈍鐵】5.39.217.77:88989 K" W, @$ T4 O) J2 f& n* R; R7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X8 O4 z- l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1 |- t5 {" r' C# [# m
* L+ E: b4 v# g2 G. s0 t6 H
「大」讀「太」,大宰是春秋時代的職官名稱。有位大宰問子貢說,孔夫子這位老師,真是聖人,他為什麼這樣淵博,樣樣都會?子貢當然捧自己的老師,他說,那當然!天生的聖人,(等於現代說「他是當聖人的天才」。)而且學問又淵博。
3 z- I! v6 P( j# Y/ H% s5.39.217.77:8898
|# @/ O9 e$ s. l( I$ l. c3 itvb now,tvbnow,bttvb後來有人把他們的這段談話報告孔子,孔子聽了這個話就說,你們以為大宰真的了解我嗎?不然,因為我是孤兒出身,從小從艱難困苦中站起來的,貧賤中什麼事情都做過,人世間一切人情世故都通達了,所以對於人世間乃至下等的事都懂。君子對自己要求很高,始終怕自己人生經驗不充足,誰夠得上稱學問淵博呢?這種都是恭維的話,不能聽信的,天下的知識是求不完的。《莊子》也有一段話說:「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求無限的知識,太危險了。這個道理是很對,但對年輕的學生,這下半截話,我們就打住不講了。否則,他們正好引《莊子》這句話為不讀書的理由。tvb now,tvbnow,bttvb& U+ N. o- q/ b- y
' f; G$ A- R% k a6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孔子這裡講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由此我們回過來看東西兩方面的文化,人類的歷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都是從艱苦中站起來的。而自艱苦中站出來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所以對一個人的成就來說,有時候年輕多吃一點苦頭,多受一點屈折艱難,是件好事。
, i+ j2 k9 x8 [% @+ \9 h$ w, s9 Qtvb now,tvbnow,bttvb2 k4 V( J4 d, p7 Y4 j
我經常感覺這二十多年在台灣長大的這些青年們,大學畢業了,乃至研究所也畢業了,這二十多年中,從幼稚園一直到研究所,連一步路都不要走。在這麼好的環境中長大,學位是拿到了,但因為太幸福了,人就完蛋了,除了能念些書,又能夠做些什麼呢?人情世故不懂。真正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老實說,我們這老一代,比他們都行。為什麼?我們所經歷過這一時代的大亂,今日的年輕人看都沒有看到過。逃難、餓飯、國破家亡的痛苦,更沒有經歷過;也許說在電影上看過,但那是坐在冷氣裡的沙發上看的。學問是要體驗來的。所以孔子的這句話,要特別注意。
, m M7 C/ U" f. P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G" ^5 k* h( h$ ]
【古之學者為己】
( f0 B( Q1 K# V7 [; L* ^8 D
" U) p1 \0 b+ d" j* W' P+ {7 G《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公仔箱論壇 ]/ {+ H8 C1 o }; V, A, K
) }& W6 Z6 U( }) n5 S3 n/ Y+ S
牢是孔子的學生琴子開。他說,孔子說「吾不試,故藝。」這句話很妙了,如以現代觀念來說笑話,孔子沒有參加聯考——考試,所以學問淵博了。好像反過來說,一參加考試,就完了。有沒有這個道理?當然沒有。也有人解釋說,孔子是說,因為我不輕於嘗試,所以就多才多藝了。這是怎麼說法呢?他們說,在大庭廣眾之中,或在宴會裡就看得到,凡是喜歡說話的人,總容易被人家看穿;而坐在那裡,一問三不知,不表示意見的人,誰也不知他的學問多高深,實際上也許一點學問都沒有。
% ^. B& T; P. G, d7 _1 I5 s5.39.217.77:8898這個道理,宋太祖趙匡胤曾經運用過。當時江南還沒有平定下來,江南來的使臣是文學家,有名的才子,南唐的徐鉉,奉命出使到宋朝來。趙匡胤就考慮,在宋朝有哪一個大臣的學問可以壓倒徐鉉?經過一番討論,決定不下來,結果宋太祖在自己衛隊中,選了一個相貌堂堂的衛士,穿了外交禮服,去對付徐鉉。徐鉉到了宋朝,一一表演,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哲學、科學、文學都搬出來。而這位冒充外交官的衛士,唯唯是應,什麼都不談。三天以後,徐鉉就認為宋朝的確有人才,以這位負責接待的先生來說,深藏不露,不知道有多大的學問。所以「吾不試,故藝。」也可以從這第二個笑話去理解。9 Y# r5 U5 u- V+ l, _+ L9 R
, D) _- F5 S+ X/ T1 ^
還有第三個笑話,是拿童二樹的不考試來解釋。童二樹這個人,我似乎提過,是清代的畫家,梅花畫得很好,也是有名的理學家、學問家,但沒有參加過考試而沒有功名。古代考試都很麻煩,為了防止「夾帶」要搜身。童二樹在進考場時,門口的警衛要搜查他。他說國家開科取士,目的是要甄選天下的人才,現在我來應試,卻先把我當小偷看待,我的人格就首先喪失了,那我何必參加考試?他就這樣提著考籃走了。從此不參加考試,在家裡讀書作學問。作學問自己用得著,然後就成大名。這是第三點解釋。這些都是拿《論語》當笑話講的解釋。
& E1 y- B0 \8 c3 c0 Q: I6 G) @- C4 a& h8 i& M, \( T6 _
那麼我們來尋求這句話的真正涵義,上面孔子剛剛講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而下面由他的弟子琴牢說出,孔子說:「吾不試,故藝。」這樣連起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的求學問,是為自己學問而學問,並不是為了要嘗試什麼,並不是拿學問來作工具求取功名。
$ ^- J8 z4 _1 U* \; y: f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n/ z* R& m% g' v& ~4 c; Y$ X
秦漢以後的儒家多用孔、孟思想做敲門磚,求取功名,這不是孔子的精神。孔子因為是為自己作學問,不以學問作功名富貴的嘗試工具,所以他的學問,到達最高的藝術境界。! W7 {- ]7 m. D1 U" m8 I& W
! h; J( s* C# h7 w! T: `% x" T R;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現在讀書,進學校是為了將來求職業,為了前途,所以書讀得沒有藝術境界,很痛苦。過去我們讀書,像我個人,喜歡研究佛學,喜歡研究禪。在當時來說,是開倒車,沒有人理的古董,但是我喜歡,有興趣,愛學什麼就學什麼。若是讓我學政治、銀行或經濟,恐怕打死我也學不好,說不定圈圈都會畫錯,一萬元多一個圈就是十萬元。誰知道當年所走的冷門,幾十年後的今天都變成這麼熱門,真是我想不到的。那當年為什麼求這個學問?為自己作,沒人要求,只是自己興趣所在,非做不可。因為這樣,才沒有條件,沒有限制,也不考慮這一套東西學了能不能混飯吃。沒有飯吃喝稀飯,沒有稀飯還有西北風,誰管它那麼多!必須有這個精神,才能深入,才能稱為學問,所以「吾不試,故藝。」大概可由此看到一些名堂了。
8 V. o0 V8 {4 s公仔箱論壇: q& v! m5 z. L" q8 o- w
下面說到孔子真正學問的修養境界:tvb now,tvbnow,bttvb1 J+ d5 ]' b0 I$ N: C1 P
8 C% M" G- q# V/ p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8 O9 g, v" @0 V% P- s, l+ T/ _* G; g0 h0 n4 t+ q
這是孔子的真正修養,尤其是反映前面所講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孔子說,你們以為我真正有學問嗎?我老實告訴你們,我一點學問都沒有,我什麼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來問我,我實在沒有東西,就他的程度所問的,我便就我所知的答覆。如果他本身很鄙俗,來問我一個問題,我的確答不出。那我怎麼辦?因為沒有主觀,沒有成見,就「叩其兩端而竭焉」,反問他提出問題的動機,就他相對思想觀念的正反兩面研究透了,給他一個結論。所以我沒什麼學問,不是我給他答覆,是他自己的意見提出來問我時,我替他整理作個結論而已。tvb now,tvbnow,bttvb9 [/ v% p0 B# B, }. @
8 K9 k: X* K1 k, J5.39.217.77:8898教育本來就是這樣,真正的學問修養也是這樣。知識最高處就是「無知」,就是始終寧靜,沒有主觀,先沒有一個東西存在,這是最高的學問境界。不但孔子如此,世界上很多大宗教家、教主、哲學家,都是如此。5.39.217.77:8898+ _$ h$ K/ g" n o6 D" j
# V" z% O* u; e# S3 y, M, q+ ]$ i希臘第一位哲學家——西方文化中的孔子——蘇格拉底,也和孔子一樣,出身貧苦,什麼都懂,行為作人也很相似於孔子,他說:「你們把我看成有學問,真笑話!我什麼都不懂。」這是真話。釋迦牟尼也講過這樣的話。他十九歲放棄了王位而出家修道,到了三十二歲開始傳教,八十一歲才死。四十九年之間,他最後自己的結論說:「我這四十九年中,沒有講過一個字,沒有說過一句話。」真理是言語文字表達不出來的。我們可以退一步說,孔子所講的「無知」,是俗語說的「半罐水響叮噹,滿罐水不響。」學問充實了以後,自己硬是覺得不懂,真的自己感覺到沒有東西嘛!空空洞洞的沒有什麼,這是有學問的真正境界。
$ Q* K; B( ~3 g( X6 Y5.39.217.77:88987 v+ t; X( \5 \4 s, X: |
如果有個人表現出自己很有學問,不必考慮,這一定是「半罐水」。從學武的人就很容易看到,那些沒練到家的人,就喜歡比畫,他是筋骨發脹,並不是故意的。而練到了家的人,站在那裡好像風都會把他吹倒,打他兩個耳光,他會躲開,絕不動手。學問也是一樣,一個人顯得滿腹經綸的樣子,就是「有限公司」了。所以孔子這一點,就是學問修養成就的真正境界。
, c1 |1 X) `1 [. d# Y. p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 Y( A8 t9 F0 |: u; |
下面是孔子晚年的感嘆:3 b% M w& k2 z! l; \
tvb now,tvbnow,bttvb Q3 F5 B; m% Z/ Z9 [0 ]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9 x. K: ]2 o/ y7 Y! ]# i公仔箱論壇
1 t, m) S* S, v9 z公仔箱論壇這是感嘆時代,孔子認為自己一點希望都沒有。他的希望不是對他個人,而是對於時代,感嘆時代的無法挽救。我們中國文化中,有幾樣東西很奇怪的,就是龍、鳳、麒麟。中國文化是龍的文化。黃帝的時候,就對龍的觀念非常重視,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中國文化的標誌就是龍。
g, u/ B8 A; B9 n5 P, D/ E# g5 g {4 }& k% H% @
講到這裡是一個大的問題了。西方人據《聖經》,認為龍是惡魔,所以有一派教會,不准家裡有龍的畫及模型。而且更認為第一次「黃禍」是元朝;還有第二次「黃禍」,就是東方這個「魔鬼」要來了。這是西方文化的秘密。過去英國人已經做了一百多年的試驗,促使中國的孤兒與外國的孤兒結婚,結果第一代生下來,眼睛變黑了;再生一代,頭髮也變黑了;到了第三代皮膚也變黃了。隨便怎樣配都是這樣。所以西方人看到中國人的東西,他們內心上都在防備。我們身為中國人,對這件事,不能不知道。
: i7 X/ X/ [3 m/ L5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H" A, m, E% l/ K# B5 v; L. v& u
所以西方政治方面的人物,知識分子,儘管對中國文化敬佩,但他們內心還是處處防著我們。西方人有了這種思想,所以認為「龍」是可怕的,國內某一教派的人也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 {# z: V3 _, v
8 x, u9 u1 C" N7 F0 S* I+ Y! f5.39.217.77:8898另外,西方文化有一派認為中國的龍就是恐龍,這也錯了。我常告訴西方朋友,不要把恐龍當作中國文化中的龍。但中國文化中的龍到底有沒有?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在中國的歷史上,始終沒有一個人看到整個的一條龍,「神龍見首不見尾」看了龍頭,看不見尾,看到身子,看不到頭尾。所以把恐龍當作中國的龍,是一個大笑話。但究竟有沒有這個生物,不去管它,這只是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到底是代表什麼呢?八個字,就是《易經》的文化所表示的:「變化無常,隱現莫測。」8 f& `4 _6 ?. |; H9 x7 d
公仔箱論壇+ H, K2 a- c; v: h9 H5 s# I) r# T
所以我們對中國文化,要有「子畏於匡」的那種信心,永遠打不倒的,永遠站起來的。為什麼要用龍來代表?因為中國人所講的龍,是空中能飛,陸上能走,水裡能游的動物,說大可以塞滿宇宙,說小可以細如髮絲,這就是我們的龍。中國文化就像這個龍。
! [% `- }- L- B. G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m5 V- H9 Q: y1 S& X, n7 l
至於鳳,同龍一樣,在畫上畫得和野雞相似。但始終沒人看到過,只是傳說上,要世界真正太平,聖哲的皇帝出來了,鳳鳥才出來一下。所以孔子用鳳來感嘆這個時代,所謂「鳳鳥不至」,這句話的涵義,等於現在的說法——「這時代不是我們的了!」而「河不出圖」這句話的意思呢?中國古代文化的來源是《易經》八卦,而八卦的來源,據說是黃河中出現了一條龍,龍變成了一匹馬,這馬的背上背了一個圖案出來,這就是《河圖》。另有《洛書》,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對於天文地理工程的計算沒有辦法,後來在洛水裡有一隻白色的烏龜背了一個圖案出來。大禹看了以後,發明了數學最高原理,因此而計算出工程的結構,治好了水患。於是《河圖》、《洛書》就成為了中國文化科學與哲學的先導。, F- k' Q" t$ j% Q* h
tvb now,tvbnow,bttvb) k/ z( Y0 i" h/ N& y- @1 t
孔子的感嘆就是說像「鳳鳥至」、「河出圖」這樣兩個了不起的時代,再不會出現了。換言之,他雖想挽救這個變亂的時代而達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紀大,也辦不到了。這段表示孔子文化修養的高超,做事作人,挽救歷史時代是那麼熱忱,那麼有心,可是他覺得時間不屬於他,大有力不從心的感慨。
$ c) y" q4 E& @+ I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 e8 @; y# n
【行為心理學】
2 F3 @* k, l7 M; g/ a6 P6 |" c
& L; H" |# f8 o$ E/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下面再敘述孔子的行誼:
2 N6 a' P8 K! ]" y2 n2 \8 Z& Z
i q) D- J/ r9 f% ^$ ~$ l《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6 c* Z$ y n7 b$ D1 w#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w1 P0 c; g* Atvb now,tvbnow,bttvb這幾件事,從文學上看起來很平常,許多人都可以做到。孔子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深入研究,就覺得不同。這節所記載的,是孔子作人態度的誠敬。尤其對這三種人,他是特別嚴肅的。「冕衣裳」,「冕」是頭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執政的人,所謂貴人,掌政權的。古代中國的衣服是上下裝,「衣」是上裝,「裳」是下裝,像裙子一樣,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樣的下裝,後世才演變為褲子。我們所看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長袍只到膝下,再下還有一截露出來的就是裳。「冕衣裳」就是官方的禮服,代表貴官執政的人。「瞽者」是瞎子。孔子看到這三種人,「雖少必作」。這個「少」字就是年輕。過去講儒家思想的人,說這個「少」是印錯了,應該是「坐」,孔子雖然坐在那裡,也必定要站起來。這本朱熹注的四書上也有這樣的解釋,說孔子如果看見這三種人,即使坐在那裡,也要很嚴肅地站起來。
" x: a% W- r( m0 o! t*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M, Z& p0 q# F: t9 M, k9 q1 X
其實並不需要改這個字,少就是少,意思是說孔子看見這三種人,不問他年齡的大小,他必「作」。「作」就是變了臉色,也就是態度嚴肅起來。看「齊衰」的人,是一種同情;看到執政的人,等於我們現在看到國旗,必定要致敬;對於瞎子,是憐憫。孔子對於這些人都是非常肅敬,不問他們多大年紀,「過之必趨」,如果要經過他們前面,一定很快的走過去。' d, ?3 K z2 B3 B
8 |4 L" i. e, k9 ?" ~4 V2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字面是這樣解釋的,深一層看他的意義,為什麼孔子看到這三種人神態都會變,而且還特別記載下來,指出這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呢?仔細研究,與心理的觀念、個人的道德修養有關。現代有一門新的學問,所謂「行為科學」,或者叫做「行為心理學」,如果以這一種新的科學觀點,來分析一個人的個性,和他作人做事的思想才具都有關係。由此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個道理來了。
% B( z1 q1 B# Y9 y- u公仔箱論壇, w8 W* X: C/ y! y( d
平時我們在街上看到出殯的行列,不倫不類,沒有禮儀,亂七八糟,以致一般人對喪儀都無誠敬之心,所以一般人對死者也沒有什麼同情之感,有時候還覺得很討厭。這並不是對死者不憐憫,也不是對喪家遭遇的變故不同情,實際上是社會風氣把禮儀弄壞了。以前常看見人家門前貼了「當大事」、「制中」、「嚴制」、「慈制」等白紙條——現在恐怕有許多人對這些字條都看不懂了。5.39.217.77:88980 f4 { k1 p# M" K
; X& s- Q$ m. ]5 E9 K2 h2 u- S公仔箱論壇中國的禮儀,重視人生哲理,素來認為生死是一件大事,從出生到死亡,在人生過程中,實在是一件大事。所以家中有人死了,便稱「當大事」。「制中」就是表示在服行喪事當中。平日稱父為「嚴」,稱母為「慈」。「嚴制」就是服父親的喪制,「慈制」就是服母親的喪制。過去的教育裡,我們對這種家庭,非常誠敬,到了他們的門口,都不敢喧嘩。這個態度有兩種意義:一種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這方面素來誠敬;其次是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同情這個家庭發生了變故。從前在大陸的農村裡,如有人家辦喪事,鄰居親友都會自動去幫忙。因為孝子心情太悲痛了,所以由大家幫忙,不讓他管事。現在變成好玩的了。
3 {* d* y) L* {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m# s# y6 Z' U* ~
還有,過去我們讀書,就受這樣的教育,即使自己的地位很高,官做得很大,回到家鄉,如果經過祖墳或祠堂的時候,在相距一百步以外的地方,騎馬的要下馬,坐轎的要下轎,然後走路步行經過,乘船的要在船上站起來。直到離開了一百步以外,才能再騎馬或上轎,絕不可以騎馬坐轎經過祖墳或祠堂的。否則要被人罵,被人看不起。tvb now,tvbnow,bttvb1 v% |% z1 H" o3 C5 K' }
+ Y! g( {3 M1 V. R我們從小在家裡,看見父母長輩從自己的面前經過,都一定要站起來,兩手還要拱一拱。我個人的經驗,幾十歲了,回到家鄉還是如此。就是現在想起父親,心裡還是一種敬畏之心。只是幾十年來,學制改了,改成了所謂洋學堂,把這些禮儀都廢了。所以現在我們的國民禮儀,變得很可笑,中國禮儀沒有了,洋禮節也不懂。
8 _8 [! K9 b% V( B( u9 ?( C# k+ M" S0 Z/ c
這裡就說到孔子對禮儀的重視。他看到有喪事的人,心裡發生一種同情心,態度也隨之肅然。至於對第二點冕衣裳,穿制服的人,執政的人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執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國家的體制,就等於我們現在看到國旗,自然肅敬。對於瞽者,就是對可憐的人,範圍擴大包括了殘廢的人,看到這種人,心裡自然肅然起來。
+ P: O, Y7 c1 i+ `" u" L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l) Z8 u P* y. b7 U# k0 ?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小動作,沒有什麼要緊,但是從這上面可以看出一個人學問的修養、作人的修養到達什麼程度。拿行為科學來說,一個人看見別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無同情心,甚至於像小孩子看到燒死老鼠一樣,在旁拍手歡呼。試問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肅然起立,且「過之必趨」,一定走快幾步,不敢多看,這就顯示他心理上的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