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7 s7 W0 E8 i5 b" l) D/ X, |
【敝屣功名尊道義】
; M6 g9 d3 Q( _& Z& {) i公仔箱論壇
0 x' F' W5 V( I$ P$ H6 }2 Atvb now,tvbnow,bttvb以下講到仁人對社會做大事業的原則:- o9 \1 a2 G8 \( k
9 U+ I# I3 O' p( X) C- s! p公仔箱論壇《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8 ^6 T0 Q+ o6 ~) |( `; \2 Ytvb now,tvbnow,bttvb/ }1 @* b) o* N Y8 V2 w
古代的諸侯立國的大原則,是要謙讓就位,最後又功成不居,所以老子就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這是上古文化的傳統思想,後來儒道兩家都奉為圭臬。而中國幾千年來歷史的事實,每當撥亂反正的時候,都是道家的人物,用道家的思想來完成大業的。等到天下太平了,才由儒家的人物出來大講治平之道。道家的功成身退,而又退得不大好的有兩人,一個張良,一個諸葛亮。比較退得可以打八十分的是姜太公,諸葛亮大概可以打六十五分到七十分,因為欲罷不能,只好鞠躬盡瘁了。
" _3 T4 f2 a% `& H- p. C%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8 Q. G0 k4 S
道家的人不求名不求利,隱顯無常,所以更覺親切可愛。這與西方文化的觀念大相異趣。我們看歷史上道家的人物,要去考證他們可真要命,他們學問再高,功勞再大,最後還是隱掉了,修道去了。修道以後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要了,最多報個代號叫什麼子、什麼老的就算了,有時還裝瘋裝癲,如神龍見首不見尾。
: G4 [# S2 ~1 |* Wtvb now,tvbnow,bttvb
3 n, P- {& @2 z: g0 X9 Ptvb now,tvbnow,bttvb近世的西方文化可不然,一個人如果成功了,就要拿什麼什麼獎金,名要大,利要多,越大越多越好。由此看來,中西文化的確在基本上有所不同。中國文化真誠謙虛的精神,是孔子非常贊成的事,他大加讚揚身退之道。尤其他對吳泰伯、伯夷、叔齊等不肯當帝王,最後逃走了的這些人,稱揚得不得了。這並不是他鼓勵人不要當皇帝,不要搞政治,而是說你有才幹的話,就好好幹一番,成功了就退隱而不居功。公仔箱論壇, M3 R: k- K* t' f$ Q4 j"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i3 A" D" C" s1 c! m
所以孔子在這裡感嘆,能以禮讓為國的人哪裡有呢?不以禮讓為國,用爭奪來的,或用手段起來的,那麼文化的精神就不要談了。司馬遷就根據這個道理,寫了一部《史記》,大談其歷史哲學的觀點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H- N" ^; p# v
U8 K9 \9 `' g# D3 g'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說到這裡,想起我以前的一位老師,他是遜清最後一次科舉的探花。我學習舊體文寫了一篇文章向他請教,他許以在滿清時考一名舉人、進士沒有問題,我當時也很傲慢,心想前清進士的文章,也不過如此而已。
# ?5 [3 }( k) ?5.39.217.77:8898
) C; R' @" [ g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後來碰到一位老師,我把寫的詩文拿給他看,他派頭十足,瞄一眼,往旁邊一擱,響都不響。我心想這是什麼道理?後來寫了一篇文章,再給他看,又是往旁邊一擺,他說:「你怎麼會寫文章?」我說:「人家還說寫得不錯哩!」我這個人狂妄得很,我說:「老師,你說哪點不對?不對的,幫我改。」他說:「《伯夷叔齊列傳》你讀過沒有?」我說:「當然讀過呀!《古文觀止》上都有,我還背得呢!」他說:「你背過了《伯夷叔齊列傳》,你就懂嗎?」我說:「那麼!要請老師再加指點。」他說,「你回去。再倒背一百遍,背完了來見我,再告訴你!」這位老師真了不起,我心裡很不服氣,氣得不得了,其實他這種教育法,當時是要刺激我。我回去再看,後來看出道理來了,我去看他,我說:「老師!我看出道理來了,我講給你聽。」他笑著說:「好!你真懂了,不需要再講了。你也可以寫文章了,這樣才能懂歷史文化,文中才另有一隻眼呢!」這位老師的教育手法是這樣的好,實在終生感激不盡。tvb now,tvbnow,bttvb) r1 d& k! b8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8 `, l( B# h" J( y
《伯夷叔齊列傳》真難懂,司馬遷的全部思想的綱要都擺進去了。在《史記》中,帝王的傳記叫「本紀」;諸侯、宰相等,有功業成就的人的傳記叫「世家」;再其次為「列傳」,為某人的傳記。
/ `; T2 D% c, _) S% k- x- C" x7 u, J# x6 T
講列傳,大體上應該和我們現代的傳記一樣,某人,某地人,家世如何,出身什麼等等。可是《伯夷叔齊列傳》中,敘述伯夷、叔齊的話沒有幾句,初看起來,還真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不知他說些什麼,越說越遠。文章一開頭是:「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等等,一路下來,亂七八糟,東一句,西一句,伯夷、叔齊的事情,倒是沒說幾句。可是他把歷史哲學全部的觀點,都放在這一篇裡。他同時講到,上古中國文化,以禮讓為國,但告訴我們,堯讓位於舜,舜讓位於禹,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並不是說句:「你還不錯,由你來做。」這樣簡單,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都經過「典職數十年」,叫他跟著做事做了幾十年,做部長,又做行政院長,都做了。考察他,認為他實在行了,然後才讓位給他。
0 ^. v# w2 q2 v/ _6 S7 Ctvb now,tvbnow,bttvb
0 L! c. V- I- Q' O「傳天下若斯之難也」,中國文化公天下個個讓位的過程,是這樣不容易——德業的建立,需要經過這樣長久的考察。他說從此以後沒有了,不是你拉過來,就是他搶過去。他說得很明白,因此他說從此以後就有問題了。
/ ~7 N* {/ [ k( o6 k9 Btvb now,tvbnow,bttvb
% `. U/ c. w1 C8 e9 |5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武王統一天下,「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把武王的馬拉住,告訴武王:「你不能這樣做」。原因如何如何。武王以後,禮讓為國的精神就更沒有了。不過說得沒有這麼明顯而已,必須你自己去體會。所以有人說《史記》是漢代的謗書。實際不止是漢代的謗書,是對中國歷史嚴厲批評的一部謗書。但是司馬遷有一個把握,他說要把這部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這個牛可吹大了,換句話說,他把當時的學者罵盡了。他等於說:「你們還能看懂我的書嗎?只有把它藏起來,將來會有人看得懂我的書。」
8 @& t3 b6 {3 q" V3 z公仔箱論壇
6 \. ^8 O! B) q- Z7 ntvb now,tvbnow,bttvb由此再回轉去看孔子所說的「禮讓為國」的精神,在春秋之世已經沒有了,於是接著說下去為什麼要禮讓為國的政治哲學。
3 @+ L5 y; P, L1 u- Q' F' ]( {% V: ^: E- l1 z( L# t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tvb now,tvbnow,bttvb8 x# ]" f9 O# _6 L$ b
5.39.217.77:88989 V" \/ B7 x, ~; n- P9 i
一個人不怕沒有地位,最怕自己沒有什麼東西站得起來。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拿道家的話來說: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認為三不朽的事業,這是很難的成就。# C3 X8 }' S: n" U1 A0 P
tvb now,tvbnow,bttvb7 H0 [7 `5 r# [7 m5 n" u; b' p
上古之人首在立德,後世則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只講功業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退隱的老子,後世儒家尊奉為「素王」的孔子。這個「立」,是自己真實的本領,自己站得起來的立。不怕沒有祿位,也可以說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養。同時也不要怕沒有知己,不要怕沒有人瞭解,只要能夠充實自己,別人自然能知道你。同《學而》篇最後的結論,是一樣的道理。4 T$ n- n- f: ]5 E7 f
【孔子四字禪】公仔箱論壇; _3 B9 i8 q$ i8 ~0 o6 {, O
公仔箱論壇- a. }/ b+ g! z' S' M. x7 H$ u
講到這裡,剛才提到過的一個問題又來了,上文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大問題。現在呢?
, w) t. E$ ]( w3 E,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 a0 O- A- f$ r% M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b2 I+ U5 F3 F0 p0 d"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x' a. o: u# t. E, Q" N5.39.217.77:8898這是千古以來一個大問題、一個大疑案。孔子說「一以貫之」以後,現在便有什麼「一貫道」等附會的宗教團體出現,成了問題中的問題,真有匪夷所思之感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8 b0 p1 u2 J" n8 w v
公仔箱論壇: i6 f: r( E9 O# |) ^0 {6 J
曾是曾參。孔子對曾參說,為什麼不對別人說?這就是人的問題了,怎麼是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討厭。公仔箱論壇+ y. D; v' x* ]7 O* k) I4 i
tvb now,tvbnow,bttvb) ?- l: G" ?3 [* M1 L
我們現在姑且把他劇本化來說,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裡,曾參經過他的前面,於是孔子便叫住他:「參!」曾參聽到老師叫,回過頭來,於是孔子便告訴他說:「吾道一以貫之。」就是說,我傳給你一個東西,一以貫之。這一以貫之的是什麼呢?如果說是錢,把它貫串起來還可以,這「道」又不是錢,怎麼一以貫之呢?但曾子聽了這句話以後,打了個拱說:「是,我知道了。」孔子講了這句話,自己又默然不語了。同學們奇怪了,等孔子一離開,就圍著曾參,問他跟老師打什麼啞謎呢?夫子又傳了些什麼道給曾參呢?曾子沒有辦法告訴這些程度不夠的同學,只有對他們說,老師的道,只有忠恕而已矣。作人做事,盡心盡力,對人盡量寬恕、包容。就此便可以入道了。
. x, v# u- j, x# w; S" p. e- }& r) d- @3 [) C* T+ R
曾參講的對不對呢?有問題!那不叫「一以貫之」,該「二」以貫之了,因為一個忠,一個恕,豈不是二貫?明明孔子告訴他「一以貫之」,為什麼他變出兩個——忠恕來?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說我們研究孔子的心法,這是一個討厭的問題,因此只有借用別家的東西,講幾個故事給大家聽,作為本題的參考。5.39.217.77:8898* ]: E! |8 s: C5 _9 l0 f2 ?
我們知道,目前最流行述古的禪宗,現在社會上一般都稱為「禪學」。禪宗有一個故事,在文學上也很有名的,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是說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梵文的譯音,釋迦是姓,中文的意思是「能仁」,牟尼譯成中文是「寂默」。晚年住在靈山——也叫靈鷲山。釋迦是十九歲丟開了王位出家,三十二歲成道弘法,一直到八十一歲才過世,有四十九年從事於教育,現在我們暫且不用宗教的觀點來研究它。)有一天上課,在禪學裡叫「上堂」,後來我們的理學也用這個名詞。下面有很多學生們等他,都不知道他這天要講什麼,結果他上去,半天沒有說話,他在面前的花盆中,拿了一朵花,對著大家轉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這朵花的樣子,一句話也沒有講,下面的學生,誰也不懂老師這一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所以這叫做「拈花」,就是釋迦拈花。
3 `) w0 p8 }4 P' U+ A0 a0 Z6 {5.39.217.77:8898釋迦拈花後,他有一個大弟子迦葉尊者,(葉,根據舊的梵文譯音,音協。尊者,就是年高德劭的意思。)釋迦牟尼的弟子,大部分與孔子的相反,孔子所教的都是年輕一輩。釋迦牟尼所教的弟子,大部分比他年紀大。佛經上記載,迦葉尊者在釋迦拈花後「破顏微笑」。什麼叫做破顏呢?因為宗教的教育集團,上來都規規矩矩、鴉雀無聲,大家神態都很嚴肅。可是在這嚴肅的氣氛中,迦葉尊者忍不住了,於是「噗嗤」一笑,這就叫作破顏,打破了那個嚴肅的容顏,但是不敢大笑,因為宗教性團體的戒律,等於說管理制度,非常嚴肅。他破顏以後,沒有大笑,只是微笑。那麼兩人的動作聯合起來,就叫做「拈花微笑」。# h. M& S; [5 ]; s
. r6 @+ x# i5 v* i k; l. M+ M0 P0 Ptvb now,tvbnow,bttvb此時釋迦牟尼講話了,這幾句話是禪學的專門用語,等於孔子對曾參講的「一以貫之」是一個道理。解釋起來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幾句話譯成中文是:「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音瑪哈,意為大,大成的意思。)迦葉。」就是說我有很好的方法,直接可以悟道的,現在已交給了這位大弟子迦葉。這就是禪宗的開始。所以又稱禪宗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法門。說它不須要透過文字言語,而能傳達這個道的意思。現在我們不是講禪學,暫時不要去研究它。(我是不大主張人家去研究的,我常常告訴朋友們不要去研究,因為怕一般人爬進去了,鑽不出來。)只是引證這樣一件事,比擬於「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類似相同。公仔箱論壇1 o' C, b7 R$ d3 g8 {& Z4 Y1 ?
5.39.217.77:8898. T* a' ^+ ?. C; ~8 O
孔子講的一貫是什麼?而佛家又為什麼一個拈花,一個微笑?等於我們有兩個人,一個舉起一支粉筆,另一個說:「懂了!」除非這兩個人有「黑道」術語、暗號,才知道彼此講的是什麼。對嗎?——一笑。
- s" t T- \+ Y) ~7 }. g2 p5.39.217.77:88985.39.217.77:88983 r% E- H% ~& S5 _
現在我們再引第二個故事加以說明。禪宗到了中國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時,(這個教外別傳的法門,就是脫離了佛教的經典之外,不限用文字,而以另外的方法來傳心,後來宋儒理學講「孔門心法」,也就是套用這個名詞的意義而來。)一個印度籍的達摩祖師(所謂祖師,就是有別於教主),他也是王子出家,禪宗的傳心法門,到了他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八代了。我們知道,到了我國宋朝的初年,印度的佛教,整個沒有了。阿拉伯文化的侵入,伊斯蘭教權力統治了印度。所以宋朝以後,印度連佛教的文獻都沒有。# d7 c7 B; _/ U1 p
tvb now,tvbnow,bttvb1 A; O/ _% H- _& Z/ u' u1 T
今天要研究佛教思想,老實說,只有中國保留的文獻最完整。十七世紀以後,英法等國才開始由印度找到殘缺的、遺留的佛教文化資料,譯成外文而產生了西方的佛學系統。但到現在為止,他們不承認中國的佛學系統,這是西方人有意的,尤其是有些人有意製造的。實際上宋代以後,印度的佛學系統已經全部到了中國,非常完整,且具規模。印度本土的佛學則可說是銷聲匿跡了。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佛學系統,是另外一個系統,那應該說是西方人的後來的佛學系統。這是世界學術史上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在這裡不去管它了。4 j2 s! x2 ^% b9 H$ p
. [ o" X5 F1 M |7 O, u( Y8 ltvb now,tvbnow,bttvb達摩祖師是在隋唐以前,梁武帝這個階段,從印度把禪宗帶到了中國。後來流傳下來,到唐代傳至禪宗的六祖——廣東的惠能,就是中國的第六代禪宗祖師,他沒讀過書,卻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在中國文化史裡,這一段相當於是佛教的革命,推翻了依文解義的經典研究,產生了中國文化中一股佛教的新精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s. c" R4 R6 y
六祖下來,後來有一個和尚「俱胝禪師」,我國禪宗「一指禪」故事就是由他而來——不過要注意,有一本書名為《三指禪》,是研究按脈的醫書,不要誤認作禪宗的書。怎麼叫「一指禪」?禪宗是不限於借用言語文字傳道的。六祖以後的這位大禪師,有人問他什麼是「道」?他回答得很簡單,每次都是舉起一根食指示人,說道,「就是這個!」這個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可是問他的人卻懂了,悟了道。
- P1 x) @9 G& O" c(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L6 L; ] V$ P! K3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有一天老和尚出門了,不在家,一個跟了他很多年的小沙彌在守廟。這天有個人來找老和尚問道,小沙彌說師父不在,你要問道問我好了。問道的人便請小沙彌告訴他什麼是道,小沙彌學師父的模樣,舉起一根食指向那問道的人說:「這個!」那個問道的人很高興,跪下來了,因為問道的人真懂了,悟了道。這個小沙彌可真不懂。等師父回來了,小沙彌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師父。師父聽了報告進去了,一會兒背著手出來,要小沙彌再說他怎樣向人傳道,小沙彌再比劃著伸出一根食指說,「這個!」師父放在背後的手一揮,手上拿了一把利刀,把小沙彌的那根食指砍斷了。小沙彌手指被砍,大叫一聲:「唉喲!」小沙彌也因此悟了道。
) u9 v; R1 N9 @; f1 v5 N5 M公仔箱論壇
4 y7 ~* v5 H% v& g5.39.217.77:8898禪宗像這類的故事很多,我們不管禪宗的道。這裡所提到的幾個故事,跟孔子說的:「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不是一樣嗎?這是由禪學回頭來看《論語》,發現孔子也和一指禪一樣,他說的「一以貫之」這個「一」字是什麼東西?曾子聽了,也等於迦葉的微笑一樣,說:「是!我懂了。」曾參懂了以後,孔子出去,門人們圍著曾子,問老師說了什麼?可見孔子對曾參說這段話蠻不簡單的,所以同學們才問他到底什麼意思,曾子於是回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實際上,意思是說,你們不要問,你們的程度還沒有到哩!
& |, ~: E& Z" h6 |8 Vtvb now,tvbnow,bttvb
3 M" w+ r9 F9 T$ ?/ x& m. \3 t5 r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