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廷(化名)國小時,媽媽發現他常常上課坐不住、愛講話,帶至兒童心智科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當醫師建議小廷需用藥治療時,媽媽很不能接受,直到國中後,孩子不僅課業落後同學一大截,連帶人際關係、自信心等都發展不完全,導致反抗性升高、上課到一半就頂撞老師,經醫師建議,並進行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後,小廷過動的狀況才逐漸穩定。以上故事是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詹翔琳醫師的真實案例。事實上,在治療ADHD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旦理解錯誤且不願意配合治療,對孩子來說傷害是一輩子的。以下也歸納臨床上常見的錯誤迷思,給各位家長參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G0 v6 t4 d$ O) Q0 X, x
迷思1:過動只是小朋友的通病,長大就會好?
% C2 \1 B; [' {- b6 ltvb now,tvbnow,bttvb詹翔琳醫師說明,孩子過動問題長大後改善的幅度比較明顯,但因大部分ADHD的孩子會合併注意力不足及衝動問題,尤其是注意力不足的部分,有些個案改善幅度相當有限,若沒有及早介入治療,長大後除了注意力不足造成的學習表現不佳外,也容易合併出現人際關係障礙、自信心不足、容易有挫折感、甚至影響日後的成就表現。) s# s3 u% l/ H& C/ ], \5 ]
迷思2:過動症只需要老師及家長勸導(行為治療),不需要藥物治療?5.39.217.77:88989 S- }6 ^$ D. O( D
ADHD不是單純過動、好動的問題,若家長以勸阻或責備的方式,僅能對於孩子的過動行為暫時有用,但對於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就很難達到效果;因此,若症狀到達需要用藥治療的階段,還是會建議家長讓孩子進行藥物治療。 公仔箱論壇2 G/ D) x! _8 F: F& R3 g
迷思3:過動症的藥劑量都很重,副作用也很大,對孩子身心發展有不良的影響?
% m3 \- C2 C7 ?& b2 r# r) a% gtvb now,tvbnow,bttvb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詹翔琳醫師解釋,ADHD藥物至今已使用多達5、60年,是相對安全的藥物,已知的副作用如:食慾較差、午休時不容易入睡,但經過醫師調整藥量後,多半都能改善這些副作用。3 K4 s' b% u' h8 W7 Y) z: }2 s, x
迷思4:藥物治療時間要多久?可以自行停藥嗎?
9 l! M- t! P+ g: d一般而言,用藥會以一學期來當成判斷標準,若孩子用藥一學期後,發現學習等各方面的成效都不錯,就會讓孩子在寒、暑假停藥一陣子,若表現更進一步,就會嘗試讓孩子在新學期減輕藥量或停藥,循序漸進地減輕藥量或是讓孩子停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U. i, X& H+ Z1 U' @6 u
迷思5:我的孩子應該是好動,不是過動吧?
l" I( P( A3 i4 M, F$ s5 d0 ctvb now,tvbnow,bttvb好動跟過動其實不好分辨,通常可藉由「好動行為會不會影響到他人」、「學習狀況」,以及「生活功能」等3面向進行觀察。舉個例子來講,孩子在園遊會時很好動、玩很瘋,但上課時卻可以專心聽講,這可以解讀成孩子是好動;但若孩子在園遊會時很好動,在課堂上卻坐不住、東張西望、難以專心,影響到老師、同學甚至是自己的學習狀況,就要小心可能有過動的症狀!5.39.217.77:8898& k3 `9 E9 ?. h: t. v
因此,詹翔琳醫師建議,若發現孩子可能出現注意力過動症的症狀時,除了持續觀察孩子的行為外,也應趁早帶至兒童心智科檢查;若檢查出來發現的確有ADHD問題時,呼籲家長應先學著理解,並跟著孩子一起努力克服,以鼓勵代替責罰,才是幫助孩子共同治療的正確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