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愈遲卸擔 孝老愈難指望
$ P% W. c7 F6 Z; g/ ?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7 \- c2 q# O( M' G4 {; B1 R! P, {" N
「阿里巴巴」期待「芝麻開門」,正在全球旋風路演,有望近日在美國上市。屆時是否花費「養老本」買一些「阿里」股票?年長的華人想法不一。
$ R, F! o4 {* p9 d5 j# S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a4 }$ f: W- J; v- z
現時,與蘇格蘭「獨」派熱衷於「分家」大相徑庭的是,如今不少華人子女輩找到工作後,非但遲遲難以「獨力成家」,甚至還要年老的父母貼錢資助置業,延續經濟「臍帶」,形同繼續供養。1 o- q2 F7 G! N" ^% o6 l
tvb now,tvbnow,bttvb W/ @7 }; h+ R$ t4 z
有人留意到,傳媒報道大陸和香港樓市新聞時,近期往往會用到一個過往少見的名詞,就是「父母客」。這批買家表現比「投資客」更勇,入市態度更積極,不惜一擲百萬,為的是幫助子女置業,成為了支撐大陸和香港樓市的一股重要力量。6 b& p0 r, ^ P$ W3 `2 j
9 B ~5 t' G% I& _; `
與此同時,一項最新調查又顯示,愈來愈多大陸和香港家長安排子女放洋留學,為此花費百萬計,卻是一項難望回報的投資。該調查指,有意將子女送出國接受教育的家長,在兩岸三地中,以香港的比例最高。子女成績中等,進不到本地理想大學,一些家長會送他們出國升學。子女如成績優異,也有家長希望他們能夠進入哈佛、牛津等一流名校,認為其提供的教育比本地大學更優秀。甚至有家長早在子女中學時期,已經送他們到外國,避過本地的考試高壓,及為升讀當地大學作部署。
; `8 K2 S; l8 j1 R$ Z0 j5.39.217.77:8898
6 @3 P# l' R" C8 D3 O/ q公仔箱論壇海外留學所費不菲,眾所周知。英美澳加這四個屬於華人熱門留學的國家,調查顯示每年留學所需費用由二、三十萬不等,讀四年大學就要用一百多萬元,如果提早在中學階段送子女留學,且入讀私校,總花費就更驚人。
# ~' p! E7 f' N! ?# w* H3 Y
1 t8 e# M/ k2 G1 o2 U+ {tvb now,tvbnow,bttvb此外,今天不少中產家長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在他們嬰幼兒時期已經為他們安排遊戲小組,中小學進不到官中名校,則為他們報讀直資或私立學校,還有數之不盡的興趣班、訓練班、補習班。由小到大,花在子女身上的教育開支都相當吃重。
# R% h* p: U: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R7 I! i2 C1 M7 L0 g0 ]$ ~0 w
有的研究中心推算,即使生活節儉及讓子女接受十二年免費教育,由母親懷胎至子女大學畢業,養育子女都要花費接近一百萬元;如果生活比較「中產」,送子女入直資或私立學校,花費要五百五十萬元;再加上送子女到外國留學的話,養育開支更高達六百八十多萬元,假設每年通脹率為百分之二點五,計及通脹的育兒成本將接近一千萬。
}: F+ }5 F# s4 U9 @: d; Z公仔箱論壇
6 R1 @. q# p$ _; \# r1 e7 ~/ V5.39.217.77:8898以往子女大學畢業,容易找到待遇不俗的工作,不但經濟獨立,還可以補貼家用,在經濟上回饋父母。父母得到子女供養,早年在子女身上的「投資」終於得到回報,安享晚年。但是,今天不少子女就算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也未必負擔到自己的日常開支,如果要置業,就更大歎難以「上車」,許多都要父母資助。5 L# X: u7 d4 i3 }1 T! K'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x3 g% T. u$ S
一些中產父母,拿出過去多年辛勞積蓄下來的「養老本」,部分甚至抵押原已供滿的名下物業,資助子女置業,例如代付首期,子女只負責日後的每月供款。有的家長是為應付子女急需,有的是為子女籌謀未來的安樂窩,也有的希望以供樓來強逼子女儲蓄,減少無謂消費。大陸和香港甚至有經濟不算太寬裕的父母,寧願自己搬去鄉村養老以騰出市區樓給子女居住。
2 F- H$ x% E. K" N# Mtvb now,tvbnow,bttvb4 |% W- {+ \. x" W
一些中產父母老來還要貼錢助子女置業,退休生活水平可能為此打折扣。要減輕中產父母的育兒負擔,政府宜加大在教育和住屋方面的資源投放,同時增加置業機會及緩和樓價。公仔箱論壇0 q7 p9 N/ x: d+ z
2 p$ h9 C/ F' D# W4 s9 \% ?# }子女方面也應多出一分力。現時有些子女生活消費比父母多,仍然要父母補貼買樓的情況。有父母願意為子女付首期,竟然有子女為日後供樓影響自己消費而哭哭啼啼。多體貼父母的苦心而在自己的消費模式略作改變,多為父母想,減輕上一代經濟壓力,應是今日社會盡孝的新要求。
7 L3 S. a3 h6 g- Y! K0 S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