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玲瓏奪目 大人小孩都喜歡 佩香包 驅疾避凶

玲瓏奪目 大人小孩都喜歡 佩香包 驅疾避凶
) [6 S# J6 E$ e( Q* T3 o9 p8 h, d) K
' c7 \9 j* H: I$ z: k3 N& [tvb now,tvbnow,bttvb
/ }* Y. x6 X0 k5.39.217.77:8898

" v1 t! z1 C( \1 Q! B「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五月初五端陽節,除了吃粽子、掛艾草、薰蒼朮、喝雄黃酒,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佩香包。香包外形艷麗奪目,不僅香味濃郁,還能趨疾避凶,大人小孩都喜歡。
7 o2 G2 }& c4 |1 r6 {5.39.217.77:8898/ l5 V+ N1 Z6 [* j  V" A* c
端午節香包是由戴五彩線而演變出來的風俗習慣。香包俗稱香布袋兒、香囊、荷包等,是端午節人們必戴的物件。香包由各種花色的布縫製而成,裏面裝有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蒼朮和雄黃等製成的香料粉。1 P" d9 V4 U) `+ F( L9 j0 C" q4 B6 @
8 W$ Q$ u0 A5 `
喜慶健康 佩戴有講究公仔箱論壇3 I5 B( q- b4 U- u/ w
* R8 o  l. P* a1 K. `' K
小孩端午節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包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在山西鄉村,不論豐年欠歲,貧富之家,端午節孩子們的香袋、長命線、艾葉虎是非做不可的。
' g' V7 D2 {8 H+ z9 n( x; n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X; ^7 x0 E: b! A+ Q8 K
一個小小的香包為甚麼能這樣牽動人心,千年不絕?傳說古時候,每年的四五月間,各種蟲害、瘟疫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訪民情,治理瘟害。神仙發現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懲惡護善,掏出五色香袋對善良的人說:每年五月初五,你們同家裏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門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從那以後凡是帶香包的大人小孩,蟲害見了便逃之夭夭,而沒有香包的惡人們不免被蟲害毒疫毒死了。
1 ?0 ~3 V3 e5 b/ [0 t( E+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3 |' C9 Z" \; _" K
關於端午節香包的記載有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們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正在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8 L4 j$ i. l+ p6 G
6 |, \6 v1 T2 p# C2 \tvb now,tvbnow,bttvb地域特色明顯公仔箱論壇- L& s5 J- E9 c9 _7 E) \
公仔箱論壇2 T2 i# d4 D+ ^6 |, o1 _
各地的香包各有特色,即便是同一個省份也體現出不同。例如山西,鄉村的香袋是用棉織布和絲線繡製成各種精巧玲瓏的小布包,裝上雄黃、蒼木、艾等中藥。其中有的繡製成「五毒」形象的蛇、蠍子、壁虎、千爪蟲、疥蛤蟆,還有虎、雞等動物形象的香袋;有的縫繡成瓜果蔬菜,花鳥草蟲。最複雜的是「虎踩五毒串」,最上的一個較大的老虎腳下吊著五種毒蟲,意為踩死毒害,消毒免災。用五彩絲垂金錫錢鎖掛於嬰兒胸前,纏紙帛,折菱角,綴於兒童腰間,把孩子裝扮得漂亮可愛,既有香潔避穢的功能,又是兒童們隨手可抓的玩具。孩子們把香袋作為端午的耍貨,同布虎枕、小石獅一樣,集裝飾、實用、戲耍於一身。
9 P8 s. k6 U( D.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D6 J  |$ j! k; @9 a( F% l
從山西民間香包玩具的藝術特色來看,晉北的粗獷大方,厚實質樸,誇張變形,感情深沉;晉南的精工巧秀,形象逼真,情趣生動;晉中的色彩豔麗,紋樣雅致。而今,香包的形狀種類繁多,體現出時代特色。現在的人不僅僅把端午節香包當做是避邪驅瘟之物,還成為了一種飾品。正因為有這麼多的作用和意義,所以,端午節戴五彩線、香袋仍延續至今而不衰,流傳至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