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醫學文獻記載,目前有超過900種的藥物、毒素及草藥,已被發現有肝毒害作用;5%的黃疸病例和10%的急性肝炎住院病例與藥物有關;在美國需作肝臟移植的原因當中,藥物性肝病居首位;50~70%患者在用藥2周內發病,80~90%患者在用藥8周內發病。究竟致病藥物有哪些呢?王志堂提到以抗結核藥最多,其次才為中草藥、鎮痛解熱劑、抗生素、麻醉藥、抗癲癇藥、降尿酸藥等。7 \* ~5 E {1 y& f
4 a5 ^6 K" P! i3 k) J那些人又容易有「藥物性肝炎」呢?王志堂歸納有以下七大好發族群︰(一)年齡>50歲者及老年人;(二)女性;(三)体重不足者、蛋白質高度缺乏者;(四)B型肝炎、C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五)有過敏病史者;(六)腎功能異常者;(七)酒癮者。
5 U$ d' k! U- Q. {2 Q8 t, z2 j, V( l" U( G4 d3 ^- E5 l
診斷方面,首先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先天代謝性肝病等可能疾病,及病情發作與藥物使用之時序相關性。再者,由於「藥物性肝炎」目前並無特殊指標或有效的檢測方法,因此有賴醫師與病患的高度警覺性及合作。
( R8 Y- E d# e8 d! h/ R9 F/ H
4 }& ^* ]2 ?7 o0 T- k5.39.217.77:8898治療方面,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及解毒藥物、持續追蹤肝功能、多休息和高蛋白飲食,如及早發現即刻停藥,通常90%的患者在3個月內都可恢復正常。0 y# r7 e7 Q+ j5 w! R$ j
0 j4 W( z7 M( i8 l* \
醫生提醒民眾,是藥三分毒無論中藥、西藥、草藥或補藥,甚至某些強調愛肝、保肝的食補,都可以算是一種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服用不當都有可能吃出問題,因此用藥一定要在醫師的監測下才能進行,勿自行買藥服用。用藥前需了解藥品的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如有傷肝的副作用,必須定期檢測肝功能。服藥劑量不宜過大,期間也不宜過長。需長期使用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肝功能,而肝病或腎病患者,用藥時要在醫師指導下適當減少藥量。雖然傷肝藥物不勝枚舉,但也不能因噎廢食,為了顧肝而不敢服用該使用的藥物,使得病情更加惡化,反而不妥,依照醫囑與醫師密切配合,才能遠離病痛保健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