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是痔瘡的一種類型,日常飲食、外部刺激、肛門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外痔的發生。外痔有四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那麼,不同類型的外痔該如何護理呢?
- M5 k$ g9 u3 @0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h9 A" y: \5 t
@1 [% {4 V4 W9 a9 ?; B公仔箱論壇1.結締組織性外痔5.39.217.77:8898: [% @& c x. d ^& |
結締組織性外痔,又稱為皮痔和皮贅痔,女性最為多見。tvb now,tvbnow,bttvb! s0 H# A! B8 c; w) M
結締組織性外痔是因肛門部的結締組織經常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如婦女的白帶、肛瘺的膿水等)使局部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組織腫脹、皮膚皺褶逐漸增大而成。這種痔組織無明顯靜脈曲張,呈結締組織增生性改變。有時一個,有時數個,底寬頭小,圍繞在肛門邊緣。但在肛門前後正中處最為多見,大小不等,平時一般無明顯症狀。
6 f( V! G+ D$ y2 B得了結締組織性外痔之後,污穢的糞便和分泌物很容易隱藏在外痔內側,便後不易擦盡,內褲中常有糞便污漬。此病的保健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潔,經常用溫水坐浴,減少肛門部磨擦,防止發炎引起腫脹疼痛。如經常發炎影響工作和活動時應及早手術切除。公仔箱論壇8 k8 O( [$ ?, L" d5 w+ j
% J; j- g+ J% T7 ~! G, x0 z) l) r0 btvb now,tvbnow,bttvb2.靜脈曲張性外痔5.39.217.77:8898' U# W+ B. X6 v7 x0 G% B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由外痔靜脈曲張、血液瘀積而成。病情發展緩慢,大多繼發於三期內痔以後。輕者,平時不明顯,當用力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壓時肛緣組織隆起。重者,平時可見肛門部有紫褐色組織凸起,按之柔軟,用力按摩後隆起的凸出的現象可以縮小或消失,肛門用力後又可出現。靜脈曲張性外痔不發炎時一般多無疼痛,可有肛門部不適感。
' D9 ^! P# _' n; U2 x( Z: f1 I公仔箱論壇靜脈曲張性外痔形成後要注意防止感染,經常用熱水坐浴或熱敷,便後用軟紙在肛門部按摩,並加強肛門收縮鍛煉,平時可多做肛門氣功保健操,注意勞逸結合,臥床休息,幫助肛門部血液回流。同時可適當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加肌肉的收縮力量,加速血液迴圈,以利於靜脈曲張性外痔的穩定和好轉。# `1 h" V4 O: S0 G* k! w
3 O/ B$ y: x5 Y' l# K6 ptvb now,tvbnow,bttvb3.炎性外痔
' [) P$ a# A y9 N; z$ R) z5.39.217.77:8898炎性外痔是在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的基礎上發炎後引起,也可見於血栓性外痔的急性炎症期。出現肛門部組織腫脹、充血、疼痛明顯,患者行走活動受限。tvb now,tvbnow,bttvb! o/ A# U5 ^0 W; f, o N5 o8 Y, D4 k! y
炎性外痔的預防主要是及時治癒結締組織性外痔和靜脈曲張性外痔,保持肛門清潔衛生,防止感染,減少肛門部的摩擦。醫治有關疾病(如婦女白帶、肛瘺等),經常用熱水坐浴熱敷,增加肛門的抗病能力。
$ P& k5 }: z+ R炎性外痔發作時應臥床休息,並給予抗炎治療,可口服紅黴素等消炎藥片,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肛門局部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坐浴,亦可用中藥煎湯熏洗,並外敷芙蓉膏、三黃消炎膏或紅黴素軟膏,每日更換1-2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同時要保持大便通暢。特別是要防止因恐懼大便而拖延大便時間的現象。
2 E7 N# `( R' k% G- U
$ N5 P5 }" {2 K8 N) @4.血栓性外痔: p+ t$ u8 t7 @2 Q+ k
血栓性外痔多因大便乾燥、排便用力過猛或肛門部遭受磨擦擠壓後小血管破裂,血液瘀積在皮下凝固而成。此病大多突然發生,肛門部有一個凸起的圓珠,質硬,看上去顏色發紫,壓痛明顯,很容易識別。血栓外痔的預防主要是保持大便質軟、排出通暢,並注意進行肛門功能鍛煉。
% `; ]8 D8 B0 k! [/ S對於血栓性外痔的護理,初起時不宜用熱水坐浴,以免增加出血使痔核增大,可以口服延胡索止痛片、參三七傷藥等,局部蓋上棉花敷料並用肛門帶加壓包紮,同時臥床休息減少磨擦。2-3日後方可熱敷,促使吸收消散。幾天後如不消失可請醫生摘除,以免以後形成結締組織性外痔。公仔箱論壇/ j& Y: X4 G7 f5 l
5.39.217.77:8898- v0 Z) {, T3 w9 m' n I( J
9 z/ _% P0 h0 r' D& w& K; B
一旦出現肛門墜脹及便血等外痔的常見症狀,應立即請有經驗的肛腸科專家進行診治。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以為熬一下就過去了,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只會使病情更加惡化。及時正確的治療才是最佳的選擇!(摘自“自然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