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試爆,當然為東亞本已不安的局勢投下新變數,而最令人驚異的應該是北韓人民的反應。新聞畫面裡,北韓人民興奮不已,甚至為「變成世界強國」而激動落淚。但上個月才有國際媒體報導,去年又有上萬北韓民眾死於饑荒,甚至傳出吃人肉的消息。獨裁者「寧要核子」,連老百姓也跟著「不要褲子」,這景象何其荒唐! 「寧要核子,不要褲子」,不但是毛澤東時代有此狂言,且越是窮國更可見到民族自尊心受到操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十幾年前即觀察到,印度在二十世紀末幾次核子試爆,以當時印度國內貧窮及國際譴責的背景,他以為印度人民必會反感於政府的愚蠢;沒想到,所到之處,皆聞老百姓一片自我陶醉之聲。 此事讓佛里曼深深感受到人民狂熱追求國族認同的魅惑威力,也難怪國際間種族仇恨的悲劇和戰爭從未停止。但另方面,經濟和科技力量促成的全球化趨勢,亦沛然莫之能禦;這正是他上世紀作品「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的主旨。 一晃又是十幾年過去,科技日新月異進步何止千里,地球都變平了,「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的比喻聽起來顯得落伍。但僅以東亞局勢而言,一場釣魚台風波,把中日之間的合作關係與投資成果打回原點;北韓的狂人統治,把「向錢看」的當代中國幾已忘懷的那種「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狂熱,又在朝鮮半島煽動起來。 人類何其短視又何其健忘,核子與褲子,正見證了世人總是不記得歷史的教訓。
, K+ [: n6 l( `0 g; G# E公仔箱論壇$ C; i8 f6 `( |6 Z8 k
- K* U% z& z" r8 D【2013/02/15 聯合報】( m3 x' T2 ~/ s) N% r4 k9 P! a+ ~
. g& v9 J% F2 q' f$ b- x5.39.217.77:8898
7 u; g4 D5 V6 Q, s' H6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