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重浪,一風吹到立立亂。一百五十噸聚丙烯膠粒被十號颱風韋森特吹落海,引發一場生態危機,令港人聞膠色變。膠粒禍港,既是意外,亦是人禍,今次事件一方面激發市民維護生態環境的公民意識,另一方面凸顯港府通報及應急機制嚴重不足。tvb now,tvbnow,bttvb: ?) z+ J7 M1 _- V/ x! p# H
事發兩個星期後,當局昨日才舉行跨部門會議商討善後對策,足足慢了幾拍。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聲稱各部門已各司其職處理膠粒事件,至今已清理七十噸膠粒;她強調膠粒不是危險品或化學品,對生態和食物安全風險不高,當局會繼續監察,亦會加強抽驗市面出售的魚類,以及跟海產養殖場保持溝通,市民毋須過分擔心云云。* m- Q3 W7 i9 U' V
可惜,林鄭月娥姍姍來遲的交代,並不能釋除市民疑慮。事實上,港府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態事故,不論是通報機制還是危機處理,都顯得後知後覺,反應遲鈍。海事處早在上月二十四日已接獲膠粒墮海報告,卻掉以輕心,只是按程序通知港口使用者便不了了之,直到兩日後驚悉多個水域均發現膠粒蹤影,才如夢初醒,急忙通知環保署和食環署,惟為時已晚,膠粒早已大規模擴散。5.39.217.77:8898, q, {( m, B! n9 k& \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環境局和食衞局等相關部門,竟然是從環保團體口中得悉事件,可見港府內部通報機制形同虛設,部門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根本無法有效協調運作。最為人詬病的是,當局在知悉事件後,不但沒有即時公布,反而諸多隱瞞,直到環保團體踢爆,市民自發到沙灘清理膠粒,才不得不公開交代。這樣被動及遲緩的處理手法,實在匪夷所思。
3 v, z0 b0 v$ O( `) L事實上,雖然當局不斷強調膠粒無毒,甚至聲稱即使進食膠粒亦未必有事,但正如專家指出,聚丙烯是工業原材料,不可分解及溶化,而且會吸收毒素,魚類進食後可能影響整條海洋食物鏈,甚至連岸邊生物亦受影響,造成生態災難。當局對今次事故漫不經心,拖拖拉拉,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的。人們有理由相信,萬一本港發生更嚴重的生態危機,當局的應變可能更加混亂。公仔箱論壇# n* @2 [3 z# I5 ]# ~8 E
今次事件除了暴露應急機制有漏洞,亦顯示港府環保意識不足。當大批市民自發到沙灘清理膠粒,以實際行動維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家」,當局初時依然無動於衷,彷彿不關他們的事,這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環保一向是民熱官冷,市民的環保意識遠遠勝過港府。: [# \2 T4 \1 D/ P4 R* {
誠然,今次事故是意外,是不可預測的,但將意外的影響減到最低,則是完全做得到的。「禍患常積於忽微」,當局必須吸取教訓,盡快改善應急機制,防止再出現類似亂象,否則,港府管治威望受損事小,引發奇災巨禍事大。tvb now,tvbnow,bttvb, q# x! _& R+ i l$ e2 Z
公仔箱論壇/ v! g4 O( y! |4 _' E4 ?' K+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0 D! u7 \4 T6 E
東方日報正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