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失業率與全球化

                                                                                        C觀點 - 施永青公仔箱論壇0 [. |* A4 E$ D+ ]8 B% C: F
                                                失業率與全球化                                                公仔箱論壇! E( K. Y: I- t$ H  d# g0 B. ^, F# t
                                                (2012年08月10日)am730

3 x' k. r/ n3 X+ v5 i" ^3 z                               
, b6 n8 ?3 p. n. ^
                                                                       
                                                                                                                                                  
  •                                        
                                                                        ) q. {+ F0 d$ F$ @6 _8 V
                                                                                                               
                               
. ~3 h, \6 |, q+ @
                       
4 q0 f0 {5 y+ p; H公仔箱論壇                                                                                                                                                                                                                                                                                                最先鼓吹全球化的是歐美先進國家。先進國家有資本、有技術、有產能、有產品;不只有,而且多到沒法在本國消化耗盡。所以,他們極之需要把這些剩餘的資本、技術、產能、產品,向其他國家輸出。為了促使其他國家門戶開放,歡迎他們進來,於是西方國家就鼓吹地球村的概念,以對抗弱國的保護主義。
: X% ?* |& G! Q0 c2 X1 g1 B5.39.217.77:8898在強弱懸殊之下,西方國家的品牌、甚至是生活方式,迅速流行全世界。可樂、麥當勞、基層無人不曉。經濟能力許可的,就買法國香水、意大利時裝、美國iPhone。落後國家本國的產品根本沒法抗衡,弱國的本地經濟大都淪為強國的附庸,只能替強國的品牌加工。% t- `. b, _. G, b( a- D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強國的企業很快就變成國際性的企業,當然賺了不少錢;但對弱國來說,也不無好處。強國除了利用弱國的消費市場外,還利用弱國的廉價勞動力,紛紛把生產線轉到弱國。這種做法,大大加快了弱國的工業化的速度,解決了弱國的剩餘勞動力。弱國的農民去工廠打工的工資雖低,但收入仍遠比耕田好。弱國人民的生活,因而大幅改善。金磚四國,以至近期的印尼、越南、泰國,都是全球化之下的得益者。tvb now,tvbnow,bttvb7 C6 @" h& C) @1 t4 h# n
然而,由於強國的企業紛紛把生產工序外移,本國的工人紛紛失業,保護主義的思潮反而在強國率先抬頭。美國就有聲音認為,美國出席奧運的運動員不應穿著由中國製造的運動服。歐洲的一些專賣中國產品的市場,就經常遭人搗亂破壞。歐美民間都在不斷要求對外國某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至發起運動要抵制一些把產品移去外國生產的名牌。tvb now,tvbnow,bttvb& _" a- G5 V" w' ?3 @$ R
站在蘋果公司的立場,他們的iPhone、iPad,只會交予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生產。要他們把產品留在國內生產,除非(i)美國工人願意收第三世界工人同一樣的工資;(ii)made in USA的產品可以賣得貴一些,足以抵消較高的生產成本;(iii)美國政府願意對本地生產的商品予以補貼。蘋果公司暫時仍未把幫助本國工人就業視作自己的社會責任。公仔箱論壇! W& F8 D  C8 b  l8 T$ `( B# \7 J
蘋果公司或許可以這樣解釋,他們正在協助地球村的公民就業,他們的工資發給第三世界的工人,在改善他們的生活上,能比發給美國工人產生更大的效益。既然人權無疆界,那第三世界的工人是否也應與美國工人享有同一樣的工作權?美國工人憑甚麼覺得自己應優先獲得工作?
, K: L/ ]: C% Ytvb now,tvbnow,bttvb擺在歐美先進國家的工人面前有兩條路,要麼選擇失產,等政府救濟;要麼降低自己的工資要求,與第三世界的工人一起競爭。現時,選擇後者的工人不會很多,所以先進國家的失業率,在全球一體化之下,只會有增無減。- L, z2 a% A& 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