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幼稚園大學

這是一班大三的學生:聰慧、用功、循規蹈矩,標准國立大學的好學生。看完期末考卷,批完論文報告,我把總成績寄出,等著學生來找我:零分或是一百分,他們總得看著卷子的眉批,與我印証討論過之后,才能知道為什麼得了一百分或零分。 假期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學期又結束了。學生來找我聊天、吃消夜、談功課:就是沒有一個人問起成績的事。 有一個成績應該很好的學生,因為論文的注腳寫得零亂散漫,我特意大幅度地降低了他的分數,希望他來質疑時告訴他一個教訓:作研究,注腳與正文一樣重要。5 F8 O! c2 s- y/ z1 T

$ q3 I+ f3 Z. [$ {4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是他也沒有來。 等了半年之后,我忍不住了:"你們為什麼不跟教授討論成績?" 學生面面相覷,很驚訝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怎麼敢呢?教授會很生氣,認為我們懷疑他的判斷力,不尊重他的權威。去討 論、詢問,或爭執成績,等於是跟教授挑戰,我們怎麼敢?"
* N# f/ A2 }; g- r/ E公仔箱論壇
6 D, ?  j1 J2 ~$ G( ?那麼,假設教授打了個盹,加錯了分數呢?或是一個不小心,張冠李戴呢?或者,一個游戲人間的老師真的用電扇吹考卷來決定成績呢? 逐漸地,我發覺在台灣當教授,真的可 以"getawaywithmurder",可以做出極端荒唐過分的事而不致遭到學生的反抗,因為學生被灌輸了二十年"尊師重道"的觀念;他不敢。有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上攔住了我的車子:"有個同學扭傷了腳踝,你能 不能送我們下山搭車回台北?我攔了三輛路人的車,他們都不肯幫忙!" 好吧!於是淚眼汪汪的女學生扶來了另一個淚眼汪汪的人,一跛一跛的,進了我的車。下山隻有幾分鐘的車程,可是車后兩個人拼命掉眼淚、吸鼻涕。受傷的哭,因為腳痛, 想媽媽;沒受傷的也哭,因為她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情況。- O, f3 c5 @# |. a- u* f

" S; v' C, t  ftvb now,tvbnow,bttvb事實上,這個驚天動地的"情況"隻需要兩通電話:第一通打給校醫,第二通打給計程 車行,如此而已。5.39.217.77:88981 P: K& S" [' f" L5 l* n2 c
我很驚異地看著這兩個女生哭成一團。她們今年20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 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還不到5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C& N( C) I
tvb now,tvbnow,bttvb3 v7 g! D5 D( J  \2 X" d. B
開始的時候,課堂上問學生問題得不到回音,我以為是學生聽力不夠,於是我把英語慢 下來,一個字一個字說,再問,還是一堵死牆;於是改用國語,再問。我發覺,語言的問題 其次,思想的貧乏才是症結所在。
" @% h. R. a' c3 y" ^# u& }公仔箱論壇
3 X6 O  v6 o3 M1 ~+ ~. X, T+ Q! ^  c5.39.217.77:8898學生很用功。指定的小說或劇本上課前多半很盡責地讀完。他能把故事的情節大綱說得一清二楚,可是,當我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他就瞠目以對--不知道,沒想過。他可以讀十篇愛倫坡的謀殺小說,每一篇都讀懂,但不能夠綜觀十篇整理出一個連貫的脈絡來。他可以了解蘇格拉底為什麼拒絕逃獄,也明白梭羅為什麼拒絕出獄,但這兩個事件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他不知道。他可以說出詩人艾略特對藝術獨創與模仿的理論,但是要他對王三慶的仿畫事件發表意見--他不知道,他沒有意見,他沒學過,老師沒教過,課本裡 沒有。
0 k7 F9 ~# F! R8 J" Z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5 [. I( |; Q8 f
我愛惜我的學生;像努力迎取陽光的黃色向日葵,他們聰慧、純潔、奮發,對老師尤其 一片真情。但是,他們也是典型的中國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個性,盲目地服從權威,更嚴 重的,他們沒有--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v3 \. }/ k2 c/ t. I3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3 ?- N7 I* Q; {) t' V
錯在學生嗎?tvb now,tvbnow,bttvb' z# L+ z9 [& @, u
tvb now,tvbnow,bttvb: ~; C# @. s& z
當然不是。學生是一坯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從小學到大專聯考這個 漫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暫且不談,讓我們看看這些"不敢"、"淚眼汪汪"、"沒有意 見"的大學生正在接受什麼樣的高等教育。, v3 u' L. p5 g+ z

' @4 |# \/ ]+ Q- c- Y) o20歲的人表現出5歲的心智,往往是因為辦教育的人對學生採取一種"抱著走"的育嬰方式。常常會聽到一些大學校長說,"我把學生當自己的兒女看待",一派慈祥。他也真做得像個嚴父慈母:規定學生不許穿拖鞋在校內行走,上課不許遲到,周會時要正襟危坐,睡眠要足八小時,熄燈前要洗澡如廁,清晨六點必須起床作操,講話時不許口含食物,夏天不可穿短褲上課,看電影有害學業,看電視有傷眼睛,吃飯之前要洗手,等等等。
) H. W1 j) b) `' U0 j& }5.39.217.77:8898- Y( Q& ?3 I; Y. T) {6 I
我一直以為大學校長是高瞻遠矚,指導學術與教育大方向的決策人,而不是管饅頭稀飯的保姆,但這也暫且不提。這一類型的教育者的用心,毋庸置疑,當然是善意的,問題是,我們論"事"的時候,用心如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實際的后果,而教育的后果何其嚴重!這種喂哺式、育嬰式的大學教育剛好吻合心理學家Levy早在1943年給所謂"過度保護"(Overprotection)所作的詮釋:第一,給予過多的接觸--"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第二,禁止他獨立自主--"你不許……";第三,將他"嬰兒化"--"乖,早睡早起";第四,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加諸其身--"你聽我的……"。在這種過度呵護的幼稚教育下成長的大學生,遇事時,除了"淚眼汪汪"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q2 C. J. q, j1 R2 l+ C4 M( N% H
& v8 ^7 u4 j7 q$ N" A+ b
教育者或許會說:這些學生如果進大學以前,就已經學好自治自律的話,我就不必要如 此提之攜之,喂之哺之;就是因為基礎教育沒教好,所以我辦大學的人不得不教。雖然是亡 羊補牢,總比不教好。
$ ]6 e* ]: X+ U) Q8 d- j* j# L- F. ?) ^7 W+ t; B, t* R0 |
聽起來有理,其實是個因噎廢食的邏輯。這個學生之所以在小、中學十二年間沒有學會自治自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接受喂哺式的輔導,那麼大學來繼續進行"育嬰",這豈不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把學生口裡的奶嘴拿掉,我們總要有個起點;大學不做,更待何時?再說,我們對大學教育的期許是什麼?教出一個言聽計從、中規中矩、不穿拖鞋短褲的學生,和教出一個自己會看情況、作決定、下判斷的學生--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為了塑造出"聽話"、"規矩"的青年,而犧牲了他自主自決、自治自律的能力--這是我們大學 教育的目的嗎?
# z' W: o: o7 ]
  r, I/ Z6 e; O" c; m-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生活上,教育者採取懷裡"抱著走"的方式;在課業上,許多教書的人就有用鞭子 "趕著走"的態度。
0 }- z6 C: L4 ~: l: U' n/ V' h1 Htvb now,tvbnow,bttvb
! t( z: ^, ~# otvb now,tvbnow,bttvb就上課點名這件小事來說。以學生出席與否作為評分標准的老師很多,他們的論點是: 學生都有惰性,今天我逼你讀書,日后你會感謝我。
* ~5 K3 s( g8 m4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Q/ T4 _. J$ l9 ^( X. f公仔箱論壇這個說法也很動人,卻毫不合理。首先,我們不應該忘記,開一門課程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在傳授知識,而不在鈴響與鈴響之間清數"少了幾頭牛"。照邏輯來說,如果一個學生不聽課就已經具有那門課所要傳授的知識,並且能夠以考試或其他方式証明他的程度,那麼他就沒有必要為了一個人頭點名的成規而來報到。歸根究底,這個"成規"當初之所以存在,隻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這一門知識--讓我們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去聽同一個人有系統的講--但是,一個學生,不論原因為何,已經擁有那個知識,那麼要他來作充數的形式就 是舍本逐末,也是為師者見林不見樹的錯誤。
: R1 g7 T; E# ~tvb now,tvbnow,bttvb; t# U& h6 }, M2 H
反過來說,一個學生沒有那門知識卻一再缺課,教授當然要淘汰他,但淘汰的理由應該 是:你沒有得到知識;而不是:你點名未到。上課出席率與知識吸取量並沒有因果或正比的 關系。& {9 o+ ~: I; k6 L3 t

' a' e1 q$ S" v公仔箱論壇為師者"嚴",我絕對贊同;愈嚴愈好。但是那份"嚴"與"逼"必須在實質的知識上,不在僵化的形式上。換句話說,教授可以用比較深奧的教材,出比較靈活的考題,指定比較繁重的作業,來逼使學生努力。但他如果尊重學生是一個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成人,他就沒有理由拿著鞭子把學生抓到教室裡來;充其量,作老師的隻能嚴肅地說:上不上課在你, 努力不努力也在你;你要學會如何為自己的行為擔負后果。+ f# S( v6 F" g

! U( n9 g# J2 M+ W( V  Z/ Q從小學到高中,我們的學生已經在"鞭策"之下被動了十二年,如果最后的大學四年他 們也在鞭下長大--他們會長大嗎?畢了業之后又由誰來執鞭呢?tvb now,tvbnow,bttvb' C* f/ E* Q9 K+ l

& s1 N" Q9 Z( Y+ v/ x2 f公仔箱論壇這種"趕著走"的鞭策教育貽害極深。學生之所以不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固然是 因為在"抱著走"、"趕著走"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學過如何去思考,有一個實質上的困難使 他即使想開始也不可能。5.39.217.77:8898( l/ j, s# m4 t" \6 }$ |
tvb now,tvbnow,bttvb' u5 d9 D2 F% \/ {
信仰鞭策教育的人不相信學生有自動好學的可能。於是設置了七七八八的課目,塞滿學 生的時間。大一的學生,譬如說,一星期就有三十多個小時的課。大四的課少了,有些系就 強迫學生修額外的學分,作為防范怠惰的措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w; _9 B3 `" E
公仔箱論壇- u/ {  h: e0 w, r, f. \# L1 j
可是我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 v% z: y0 `$ z. v) F+ I% c9 S
公仔箱論壇( P& f+ q5 f/ ~6 P
文學是思想;每一小時的課,學生除了必須作兩小時的課前預讀之外,還得加上三小時課后的咀嚼與消化,否則,我付出的那一小時等於零。文學,也不是象牙塔裡的白日夢;學生必須將那一小時中所聽到的觀念帶到教室外面、校園外面,與廣大的宇宙和紛擾的現實世 界銜接起來。否則,這個新的觀念也等於零。這些,都需要時間與空間,可是學生辦不到。他們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像媒婆趕喜酒一樣,一場接一場。他們的腦子像一幅潑了大紅大紫、沒有一寸留白的畫。如果怕學生怠情,我們應該增加學分時數強迫學生把"身體"放在教室裡呢,還是應該加深加重課程的內涵使學生不得不把整個"心"都投入?這是不是又牽涉到一個本末的問 題?
* Z: k0 B# P# A( L. K8 t9 ~公仔箱論壇) v% v% ~+ _* ?2 z) k9 f( @
我們如果不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我們又怎麼能教他們如何思考呢?在國外教書的那許多年,我踏出教室時常有生機盎然的感覺,因為在與學生激烈的反應與挑戰中,我也得到新的成長。在這裡,走出教室我常有被掏空的感覺,被針刺破了的氣球一般。學生像個無底的扑滿,把錢投進去、投進去,卻沒有什麼驚奇會跳出來,使我覺得富 有。
" x( L; X- F9 F* ~$ e- ]2 G% W7 ^$ B
說學生缺乏自治自律的精神,說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其實還沒有碰觸一個更基本的先決問題:我們的教育政策究竟希不希望教出獨立自主的學生來?答案若是否定的,這篇文章便毫無意義,可以燒掉。我是在假定我們的社會有意造就獨立自主的下一代的大前提 之下寫這篇檢討。% O0 t" j2 N* j& S1 m
公仔箱論壇2 \  z* ~* y* s
可是,如果這個假定的大前提是對的,為什麼我們在思想的訓練上,還是採取"騎著 走"的方式?tvb now,tvbnow,bttvb, y$ s- R7 W/ x$ q' ^
tvb now,tvbnow,bttvb& N- J% ?4 H; K+ n2 l0 F# A6 f: E
一方面,學生懦弱畏縮,成績有了失誤,不敢去找老師求証或討論。教授解錯了題目,不敢指出錯誤,大家混混過去。對課程安排不滿,不敢提出異議。不願意被強迫住宿,卻又不敢到訓導處去陳情。私底下批評無能的老師、社團的限制、課外活動的規則,或宿舍管理方式,可是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對當事機構表達意見。偶爾有人把批評寫成文章,要在校刊上 發表--"不必試,會被壓下來!"學生很肯定地說:"反正沒有用,我畢了業就到美國去!3 z, `2 p0 N/ Q

& U7 F3 Y5 h+ j, B公仔箱論壇另一方面,作老師的繼續努力強調"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連學生少鞠一個躬都當作對五千年中華文化與民族的背叛。"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在歷史上的意義我不去談,在現代講究分工與專業的社會裡,卻很有商榷的余地。"重道"毋庸置疑;對知識的肯定與尊重是教育之所以成為制度的基礎。但是"尊師",如果指見"師"必"尊"--隻因為這個人在這個位子--那就是鼓勵盲目地服從權威。到處都有誤人子弟的師,有不學無術的師,更有 招搖撞騙的師;我們有沒有權利要求學生"尊"無"道"的"師"?學生怯懦畏縮,是他們缺乏勇氣,還是我們迷信自己的權威,又缺乏自信,不敢給他們 挑戰的機會?5 k" v9 O% c5 @6 H2 h# @: {

' `: x& |; K( m  i"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若真心想培養出有能力"慎思、明辨、篤行"的下一代,為什麼又懼怕他因為"慎 思、明辨"而對我們的權威造成威脅?
5 i( i) x0 @, X% A. N) G5 r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G- w( |3 r  m# V. o! G+ \
台灣的大學在師資與設備上,比我自己的學生時代要進步得很多很多。中國學生的聰慧、誠懇,與一心想討好老師的認真努力,常常深刻地感動我。而學生資質愈好,這種幼稚化的大學教育就愈令我焦急難過。辦教育的人,或許本著善意與愛心,仍舊習慣地、固執地,把大學生當"自己的兒女"看待,假定他們是被動的、怠惰的、依賴的。這個假定或許沒錯,可是教育者應對的方式,不是毅然決然"斷奶",而是繼續地呵護與控制,造成一 種可怕的惡性循環。5 K, K) o. Y4 ?; S6 F
2 e; b9 H9 L" p4 h1 J( Z
令我憂心不已的是,這些"不敢"、"淚眼汪汪"、"沒有意見"、"不知道"的大學 生,出了學校之后,會成為什麼樣的公民?什麼樣的社會中堅?他能明辨是非嗎?他敢"生 氣"嗎?他會為自己爭取權利嗎?他知道什麼叫社會良知、道德勇氣嗎?
$ `) k+ C8 _& @1 m0 D/ Q; L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8 A  |8 w( N. i& M" O
恐怕答案全是否定的。公仔箱論壇3 k, W# p9 H1 y, O, h

7 L3 |& d1 W; ?; T! _7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真心要把台灣治好,我們需要能思考、能判斷、有勇氣良知的公民;在位在權的人必須張開手臂來接受刺激與挑戰。如果我們真心要把教育治好,為這個民族培養出能思考、能判斷、有勇氣良知的下一代,那麼辦教育的、教書的,就不能迷信自己 的權威;他也要禁得起來自學生的刺激與挑戰。
0 x$ t& b+ u. z( W3 C3 Wtvb now,tvbnow,bttvb2 n+ U8 C3 n$ k9 M+ ~
把我們的大學生當"成人"看吧!給他們一個機會,不要牽著他的手。
thanks for sharing......
把我們的大學生當"成人"看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