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後沙峪村的村民趙先生因家中被盜後報警,村裏扣除了他當月的“和諧獎”獎金。該村黨支部書記周紹本解釋,此舉目的是讓村民提高安全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家財產安全。(9月23日《京華時報》)8 a, p7 E6 C n; x
所謂“獎功罰過”,趙先生家招了賊,罪咎在賊,趙先生一報案卻給村裏扣罰了,儼似責任歸到了趙先生頭上——“落”了賊的“井”,還要被村委會“下石”,豈非咄咄怪事?而若趙先生不報案,也並非什麼功勞,包括周支書所稱的“讓村民提高安全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家財產安全”,那也是村民的本分甚至本能而非什麼功勞,又何獎之有?tvb now,tvbnow,bttvb( a+ A3 [' s& Q3 G) D9 N$ I! x
村委會的用意也就只在壓制村民報案,以減少村中發案率,從而得個治安工作得力,治安環境良好的光鮮政績;于是乎,設置出這麼個“和諧獎”的“胡蘿卜”,誘導村民漠視失竊了報案的常識,放棄失竊了報案的權利,配合弄虛作假;而倘不乖乖就范的話,扣罰獎金的“大棒”也就隨之打來了。tvb now,tvbnow,bttvb8 J: R+ j2 ~% B; D5 C
據說,後沙峪村設立“和諧獎”一年以來,報案的數量大大下降。但是,這也不啻是在掩耳盜鈴。沒報案不等于案件沒發生過,只是在統計數據上沒有顯示而已。數據失真的發案率,于治安工作的改進,于民眾的安全感,又有何益?(于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