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K2 |# `, s6 B: `6 E, F$ ]/ x李美/圖 公仔箱論壇4 @! n: \, Q4 b( A8 v
“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近日,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網上引起熱議。原帖點擊率已經達到40多萬次,3000多個回帖,還有不少網站轉載。(8月8日《長江商報》)5.39.217.77:8898# ^) K. B9 [) c
- S% d) }3 u& a( j* W5.39.217.77:8898“寒門難出貴子”引發了網友普遍共鳴,無獨有偶,8月4日,《南方周末》也發表封面文章提出質疑《窮孩子沒有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文章認為:“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三十年來,國家的轉型在繼續,但底層個體命運的轉型,卻在逐漸陷入停頓。tvb now,tvbnow,bttvb/ E0 ?; I- x. L# b) S; k) k
; n& j% B T7 S0 f3 O h$ p. s( g
社會學把由于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于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稱為階層固化。“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有關數據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
! r$ s5 q: f" I( R2 D1 l& l& G& \- Z) W
造成“寒門再難出貴子”直接原因,在于當下的一些高考政策。誠如北大湖北招生組負責人朱懷球所問:“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疊加了優越家庭的優勢,寒門子弟拿什麼和他們競爭?靠什麼改變命運?” 事實上,不僅“寒門再難出貴子”,不僅農村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在失去信心;在求職上,農村學生同樣處于劣勢。現實屢屢表明,競爭者個人能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脈關係;這在一些公務員考試和壟斷國企招聘時,表現得尤其明顯。于是,“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概念日漸清晰,人們感到改變命運的渠道越來越窄。tvb now,tvbnow,bttvb7 E! h% B# ~4 B4 P, u
5.39.217.77:88984 j' X: q z) N7 K2 \' B
上海大學顧駿教授認為:中國階層劃分應該用一個同心圓來表述,而同心圓的核心就是“權力”;離權力越遠的人,就像螺旋轉動一樣,被拋出局外。在我看來,這一劃分不僅形象地描述了中國階層的現狀,也指出了階層固化的根源。而這就是權力的異化。公共權力私有化、公共權力部門化、權力部門利益化、部門利益制度化、權力使用交易化等,都是權力異化的表徵;而階層固化則是權力異化的副產品。在我看來,要想“寒門出貴子”存在可能,歸根結底是要約束與規范公權力,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平等的競爭機會和上升通道。(劉義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