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資訊]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陵四

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4-12 09:52 PM 編輯
" D) P9 H. r( h6 r0 ]% m" |: ]8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Q( K) v7 V6 y' [( X" N) K9 x
         2、列入遺產所依據的標準; Z4 d$ I& g- r. O% \#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R0 n1 D: _  A) W1 R
  清西陵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傑作
) }9 J5 R6 Q9 }. i. |tvb now,tvbnow,bttvb  清西陵規模宏大、內涵豐富,其建築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在中國皇家陵寢建築中絕無僅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布局與形制最符合中國的“風水”觀,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帝陵。泰陵前3座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紅門構成西陵的總門戶。昌陵建築與泰陵規制相同,但其隆恩殿內以花斑石漫地非常獨特,有“滿堂寶石”之譽;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築木構架均為楠木,並以精巧的雕工技藝雕刻出1318條形態各異的蟠龍和遊龍。祟陵殿宇木構架均為鋼鐵木,質地堅硬,被稱為銅梁鐵柱,其地宮內的石雕佛像精美無比。永福寺、行宮和親王、公主園寢則是清陵建築中完整保存的珍品。整個清西陵氣勢磅贍,雄偉壯觀,實為中國陵寢古建築中的精美傑作。6 j0 u% z# m& n/ [- d/ Z! N
  清西陵是中國陵寢建築最具特色的例證
7 B% i1 ?& ~' Y0 Z% I/ }/ ~tvb now,tvbnow,bttvb  清西陵402座古建築,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後紀陵寢建築樣式修築而成,它依據清宮式作法,在嚴格遵守森嚴等級制度的同時,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大紅門前石牌坊一改歷代皇家陵寢均設1架的規制而增加至3架,在用料、工藝上更細膩、精美;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飾彩繪作法,採用在原木上以蠟涂燙,壯美絕倫。自道光始,在陵寢建築上稍有衰落,但是裁撤石像生、聖德神功碑亭、明樓、方城等建築和以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又形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新模式。昌西陵羅圈墻及寶頂前神道產生回音效果,隆恩殿內藻井獨有的丹鳳彩繪,又成為中國陵寢建築的一個特殊例證。正由于清西陵擁有眾多的獨到之處,從而構成清代陵寢建築最具特色的例證。公仔箱論壇$ Q  g3 W' b7 _: d. f9 j
  清西陵古建築及環境具有一定脆弱性, \# T9 l5 B( {% Q* I3 J
  清西陵的古建築以木、石、磚為主要建築材料,大木結構易腐朽、易燃燒,磚石結構又易風化、侵蝕,圍繞陵墓的高火險等級古松柏又對陵寢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另外,隨著周邊工農業的發展,如若控制不當,又會對陵寢造成人為不良損害:因此,清西陵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又存在明顯的脆弱性。
' y) R8 q- d4 Q1 X  清西陵體現了滿清王朝信仰佛教的例證
5 s- R4 t% ~# Y  永福寺是一座專門為陵寢祭祀而修建的皇家禦用喇嘛廟,是清代皇帝尊崇喇嘛教的充分體現。在中國2000多年的陵寢建築史上,由于清東陵的隆福寺及明代帝王陵寢中的佛寺都已不存在,清西陵的永福寺成為明、清皇家陵寢禦用寺廟的孤品。同時,水福寺的保存也為滿清王朝尊重、信仰藏傳佛教提供了實物例證。
3 _3 X; V- t: T' [$ Z: ?公仔箱論壇  綜上所述,清西陵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準Ⅰ、Ⅲ、Ⅳ、Ⅴ、Ⅵ。
, p+ d7 h/ l5 [; U8 ~
+ E3 c5 ?+ ^. @& i% ^公仔箱論壇      3.描 述
; Q' A6 d" {7 Y. f8 j- n  Gtvb now,tvbnow,bttvb  ●遺產描述
4 N  \. _2 D" V公仔箱論壇  清西陵坐落在易縣境內,16處古建築群及15000余株古松分布在西陵鎮和梁格莊鎮。其中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泰紀園寢、昌紀園寢、妃園寢、端親王園寢、懷親王園寢、公主園寢、阿哥園寢、行宮、永福寺等各座建築群各具特色和價值。
' m4 Q' ?8 E9 S( ~4 j' ], o( C! r公仔箱論壇  泰陵 泰陵距易縣縣治15公裏,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佔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主體建築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樓開始,過一座五孔石拱橋,便開始了西陵最長的神路——2.5公裏長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寶頂,依次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大碑樓、七孔橋、望柱、石像生、龍風門、三路三孔橋、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方城、明樓、寶頂等建築。5.39.217.77:88981 s# I3 T! B% d6 D9 t7 B
! ]; y0 u) H4 k& M( E+ L
  石牌坊 坐落在大紅門前的三架巍峨高大的石牌坊,為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三架石牌坊坐落在大紅門前的寬闊的廣場上,一架面南、兩架各朝東西,成品字形排列,與北面的大紅門形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每架石牌坊高12.75米,寬31.85米,五間六柱十一樓造型,雖為青白石料的倣木結構,但卻未用鐵活,全部採用卯榨對接形式,樓頂雕有樓脊、獸吻、瓦壟、勾滴、鬥拱、額枋等。坊身高浮雕的龍、鳳、獅、麒麟和淺浮雕的花草、龍鳳等圖案相結合,使整個廣場生機盎然。三架石牌坊在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尚屬孤品。公仔箱論壇) @. L0 \) S7 G: h% z
  大紅門 大紅門是清西陵總門戶,建築形式為單據廡殿頂,面闊34.8米,進深11.35米,高13.3米。大紅門兩側有寬厚高大的風水圍墻向東西延伸,長達21公裏,把分布在廣闊的丘陵沃野之中的陵寢建築包容其中。tvb now,tvbnow,bttvb  e. w9 g- {1 z: ?) G
  更衣殿 專供後代皇帝及後紀等遏陵祭祖時更換素服之所,又稱具服殿。位于大紅門內神道左側,獨成一院。
$ I3 J( l% F  A4 q( Y  聖德神功碑樓 記述皇帝生平功績的主要建築,俗稱大碑樓。清西陵四座帝陵中只有泰陵和昌陵建有大碑樓。樓高26.05米,四面辟門,重循九脊歇山頂,樓內有兩統高大的品屃馱石碑,碑身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著皇帝生前的豐功偉績。碑樓坐落在94米×94米的廣場正中,四角各有一很高約12米的華表相襯,顯得碑樓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望柱雕刻精美,為神路的主要建築之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S0 j1 p" Z/ L9 S! F% y
  石像生 指安設在陵墓神道兩側的五對精美的石像生,分別是文臣、武將、馬、大象、獅子。清西陵只有泰陵、昌陵建石像生。
5 q( H, `( W* K1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七孔石拱橋 坐落在大碑樓與石像生之間,是陵區所有橋梁中唯一的一座七孔橋,橋長107米,寬21米,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橋梁。
9 G& n  t: K4 e4 P  龍風門 神道上門式建築之一,為六柱三門四壁三樓頂形式,周身用黃綠琉璃構件嵌面,壁心畫面是鴛鴦荷花圖案。tvb now,tvbnow,bttvb7 I$ i( }  n1 C5 M
  小碑樓 又叫溢號碑亭,是放置溢號碑的亭式建築,(溢號是中國封建時代在人死後按其生前事跡給予的含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四面有門,為雙循歇山頂,樓內豎龍蚨碑一通,碑陽鎊刻著雍正皇帝的廟號、溢號和徽號。5.39.217.77:88981 s; _% x* S8 V. Q6 r, L# |
  朝房、班房 坐落于隆恩門前。其中,東朝房是為祭祀準備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名茶膳房;西朝房是為祭祀準備面食點心的地方,又名鋍餑房;班房為護陵官兵值班的駐地。
/ [1 A5 F* D1 {9 K5.39.217.77:8898  神廚庫 小碑樓東面過龍須溝有一座坐東朝西的小院叫神廚庫,(是專為祭袍時制作、存放供品的地方)內有東神廚一座面闊五間,南北神庫兩座各面闊三間,省牲亭一座,除省牲亭外,其余幾座建築均為黃瓦覆頂懸山式建築。
% L; c& Y- C6 f) Atvb now,tvbnow,bttvb  井亭 黃瓦禿頂式,四柱飛檐,亭頂露天,露天的洞口與亭內水井口垂直,井口直徑1.5米,是祭祀制作供品的水源。tvb now,tvbnow,bttvb$ @; A' z% E3 K( u" e
  隆恩門 隆恩門是陵區前後兩大部分的分界和門戶,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隆恩門前面的建築分別坐落在神道正中與神道兩旁的廣場上,隆恩門後面的宮殿式建築群則由一道寬厚高大的朱紅圍墻包圍起採,形成了結構嚴謹的兩層院落。進入隆恩門的第一層院是一個磚石漫地的庭院,有大小不等的五座建築,整齊地排列在廣場的正中和東西兩側,最前邊兩座矮小的建築是焚帛爐,北面是東、西配殿,再北是隆恩殿,隆恩殿是陵區主體建築之一。- u2 K  \0 Z- h+ [0 d
  焚帛爐 又叫燎爐,是祭記時用來焚燒金銀錁子(金銀箔制成的小錠)和五彩紙的爐式建築。燎爐全高4米,長3米,寬2.13米,周身用黃色琉璃預制件構制成,歇山頂,爐基為黃琉璃須彌座。9 w5 l: a  _8 {9 N
  東、西配殿 東配殿為放置視板的地方。[“視板”為一塊一尺多長的長方形木板,上面按祭祀時令(“時令”在此指每年帝後忌辰、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的五大祭和每月初一、十五的兩小祭)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著祭奠死者的文字,在舉行祭袍儀式時朗讀板上的滿語]西配殿為一年一度帝後忌辰祭把時喇嘛念經的地方。東、西配殿各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附走廊。0 A1 ]( A$ Q+ p0 t+ h% |
  隆恩殿 又稱享殿,是陵寢祭記時的主要場所。整座建築建築在巨大的漢白玉基座上,重檐九脊歇山式頂,黃琉璃瓦覆頂,面闊五問,進深三間。殿內有三間暖閣,中暖閣設神龕,供奉帝、後的牌位;西暖閣內安置寶床,床上設檀香寶座,供奉皇貴紀牌位;東暖閣為佛樓,上下兩層供奉金銀佛像。殿內四根明柱瀝粉貼金,天花板上的彩繪鮮艷奪目,地面以“金磚”鋪漫,仍保持著原初風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 v) B0 g, E* M' X9 I/ C
     三座門 又稱三座琉璃花門、陵寢門,是前朝後寢的分界。陵寢門內由南向北依次有二柱門、石五供、祭臺、方城、明樓,高大的方城明樓是陵寢的最高點,明樓內有石碑一統,是皇帝的廟號碑,(“廟號”即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的名號)碑正面用滿、漢、蒙三種文字鐫刻著“世宗憲皇帝之陵”七個大字。方城後邊是雍正皇帝的墳墓。繞墓一周的高大城墻,叫寶城,寶城裏面的土丘叫寶頂,泰陵寶頂面積為3600余平方米,寶頂下邊是巨大的地宮。( O* D9 Q: c+ A1 c1 e
  石五供 祭臺位于明樓寶頂前,是皇帝、皇太後、皇後及妃擯、公主等祭祀的地方。祭臺分上、下兩部分。下為供座,兩塊巨石雕成的須彌座,寬6.43米,厚1.砧米,高1.47米;臺上居中置香爐一樽,兩側各有花瓶、蠟臺分列,計三種五件供品,稱為“石五供”。9 c- |% O  S! E' v) C
  方城、明樓 方城即寶頂前的方形城堡式建築,長寬各20.55米,高15.4米。方城上建有明樓,明樓內豎石碑一統,明樓後即為埋葬皇帝的地宮寶頂。
* j" h! I$ S' l  N. t( j0 k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昌陵 昌陵位于泰陵西1公裏,修建于1796年—1803年(嘉慶元年到八年),內葬仁宗嘉慶皇帝和孝淑睿皇後。昌陵的建築規模與規制和泰陵基本相同,唯隆恩殿地面獨具特色。昌陵隆恩殿地面鋪墁採用的是珍貴的紫花石(天然花斑石),每塊62厘米見方,磨光燙蠟,不滑不澀,磚縫如線,平亮如砥,石面呈黃色,綴以天然形成的紫色花紋圖案,其狀如竹筍、似春蠶、若芙蓉、像絨球,在陽光照耀下,似滿堂寶石鋪地。另外,朝房、聖德神功碑樓、隆恩門、隆恩殿、配殿、明樓、寶城、寶頂等較泰陵更為宏大。
6 f# j' b, _+ Q7 Y6 M  慕陵 慕陵始建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1836年(道光十六年)竣工。內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後鈕枯祿氏、孝慎成皇後佟佳氏、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鹹豐皇帝的生母)。其隆恩殿、東西配殿三座建築木構架均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做成,殿內外均不施彩繪,而以楠木本色為基調,其天花、群板、絳環板、雀替等處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條雲龍、遊龍和蟠龍(僅隆恩殿內就有木雕龍714條),三殿共有木雕龍1318條,成為清代帝王陵寢中獨具風格的藝術珍品。隆恩殿後增設玉帶河一道,石橋三座,卡子墻中央建石級,其上改一般的琉璃門為石牌坊一座及石欄桿。其北方臺上直接建圓形寶頂,無二柱門及方城明樓。陵園外無聖德神功碑樓(從此陵開始清帝陵中不再建大碑樓,其原因是由于道光皇帝當朝時國力不足,為提倡節儉,道光皇帝在修建自己陵墓時,下諭旨裁去了聖德神功碑樓等建築,其後代皇帝也就再沒建聖德神功碑樓)。神道無石像生、無望柱(清帝陵惟一無望柱之例)。隆恩殿、配殿、寶城等均比其他陵狹小。圍墻採用磨磚對縫的手法砌築,(“磨磚對縫”為中國古建築中的一種高級建築工藝,即將毛磚砍磨成邊直角正的長方形等,砌築成墻時,磚與磚之間幹擺灌漿,墻面不挂灰、不涂紅,整個墻面光滑平整,嚴絲合縫)墻頂覆黃色琉璃瓦,頗為素雅。清陵羅鍋墻一般為半圓5.39.217.77:8898/ t2 ^  x! O5 a/ ^
形,惟此陵用弧線。隆恩殿平面略近方形,中央明間與東西兩側問之間各施隔扇,外繞走廊,這在清代九座帝王陵寢中是獨一無二的。屋頂為高脊單檐歇山式,與其他帝陵的雙檐歇山頂不同。

& n$ I, E' Y* f2 r  崇陵 祟陵是中國最後一座帝王陵寢,始建于1909年(宣統元年),完工于1915年。內葬德宗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該陵採用了先進的建築技術,隆恩殿構架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木建成,有銅梁鐵柱之稱;特別是殿內四根金柱採用瀝粉貼金的盤龍裝飾,為清帝陵的獨到之處;檐下增設了通風孔;殿外四周散水既寬又陡;明樓和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禦帶河,地宮內鑿有14個水眼與龍須溝相通,為地宮排水之用;隆恩殿本身月臺三面無石欄;陵前建木石混合牌坊。
. ]) [, t# E* t1 u  Y( i8 o; m0 e公仔箱論壇崇陵雖建于清末民初,建築規制仍壯觀宏偉,在眾多的建築物中,地宮工程最為浩大,祟陵地宮如同其他帝陵地宮一樣,為拱券式石結構建築,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須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地宮內有寶床,皇帝、皇後的棺停放在寶床之上。四道石門是地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八扇石門上浮雕著菩薩立像。祟陵地宮于1938年被盜,1980年發掘清理並對外開放。

2 X" I, y/ \* ?, N5.39.217.77:8898  泰東陵 泰東陵是清西陵三座皇後陵中規制最完備、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皇後陵,它是高宗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後的陵墓。始建于1737年(乾隆二年)。完工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歷時40年,共有建築29座,佔地3.73公頃。
) E" ^% W1 z# L; X% q公仔箱論壇  昌西陵 昌西陵是仁宗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後的陵墓。始建于1851年(鹹豐元年),建成于1853年(鹹豐三年)。昌西陵與慕陵體制相似,于方臺上直接建圓墳,沒有方城明樓,建築規制雖簡陋,卻有其特殊之處:一是隆恩殿內藻井彩繪為丹鳳展翅,獨自翱翔,其他後陵則為3朵蓮花襯以18個金點的水浪花紋;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禦帶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為無欄平板橋;三是三座門前圍墻為方形,三座門後北墻為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墻上。圓形寶頂毫立于北弧墻前,祭臺立于三座門的中門內,而弧形圍墻產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聲現象,是中國陵寢建築中的孤品。# r- G3 _1 U6 u7 `6 {5 W3 ?
  慕東陵 慕東陵為紀袝後葬的陵寢,修建于1831年—1836年(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六年),(“紀襯後葬”:由于該陵寢初建時為紀園寢,後因皇後也葬入其中,紀園寢升格為皇後陵寢,故稱為“紀袝後葬”)埋葬形式與其他後紀陵寢不同,建築格局與眾不同。鹹豐五年孝靜皇太後葬入慕陵紀園寢,從此改為慕東陵。在原基礎上進行了局部改造,改綠琉璃瓦為黃琉璃瓦,並按皇後陵的規制添建祭臺、東西配殿、燎爐及神廚庫等。為了突出孝靜成皇後的地位,後寢部分用弧形圍墻將其分兩層院落,弧形圍墻內建有孝靜成皇後的寶頂,圍繞弧形圍墻外埋葬著道光的12個妃嬪,形成以孝靜成皇後為中心,眾妃擯環抱于內弧形圍墻之外、外圍墻之內的形式布局,這種後、妃合葬方式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是絕無僅有的。
( N/ [8 t& I( A0 ^! ?# Y) S1 {, a- D$ V3 ~9 r( `- T. v
       泰妃國寢 泰妃園寢是世宗雍正皇帝妃嬪的墓葬群,修建于1730—1737年(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按清朝規制,紀園寢不設方城、明樓和配殿。綠色琉璃瓦蓋頂的圍墻內共有21個墳頭,從南向北分為3排。根據所葬主人的身份高低從前向後排列。第一排葬入1個皇貴妃、4個妃;第二排葬嬪、貴人;第三排葬常在、答應等。
7 \( i. y4 X% L8 P7 K5 @  J. I  昌妃園寢 昌妃園寢位于昌陵與昌西陵之間,規制與泰妃園寢相同,規模比泰妃園寢稍小,內葬仁宗嘉慶皇帝的17個妃嬪。修建于1796—1803年(嘉慶元年至八年)。5.39.217.77:88982 F" J6 \! M' A/ b0 o
  崇妃園寢 祟妃園寢坐落在祟陵東側500米處,修建于1908—1915年(光緒三十四年至民國四年),內葬德宗光緒皇帝的兩妃——珍妃和瑾妃。它雖建于清朝末年,其規模仍較為可觀。崇妃園寢共有建築12座,清皇家人員最後一個葬入帝王陵寢的是瑾妃。1924年52歲的瑾妃逝世,葬入祟妃園寢,1938年祟妃園寢被盜,墓內珍寶盜掘一空。4 m$ p; e# r; P8 I: Y
  端親王、懷親王、公主、阿哥等國寢 端親王園寢、公主園寢、阿哥園寢均坐落在泰陵東6公裏的張各莊村。端親王園寢內葬世宗第一子弘暉、第二子弘昀、第七子弘盼、第八子福宜;這裏雖然只埋葬著4個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但它嚴格按照王爺園寢的規制修建,整座園寢佔地O.4公頃,建有石平橋一座、廂房二座、宮門一座、享殿一座、陵寢門三座,這些建築比不上帝後陵寢的壯觀與豪華,但它結構緊湊,肅穆莊嚴。. j  e7 _2 V- n9 v7 Y% k1 f$ A9 J
  公主園寢 內葬嘉慶皇帝第五女慧安和碩公主和第九女慧憨固倫公主,它是清西陵境內惟一的公主園寢。
  E$ K4 B. u* i6 y- z7 z. D) ~+ S& ]阿哥園寢內葬世宗雍正皇帝的第三子弘時、第十子福沛及弘時的兒子永坤。
7 l- b, B8 _9 W" q2 Z7 N2 w. \% M
  懷親王園寢 位于昌陵附近的太平峪村,佔地O.4公頃,內葬世宗第九子福惠。
0 O+ Y2 f: Q: s0 B  永福寺 永福寺俗稱喇嘛廟,修建于1787—1788年(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它是皇家陵寢禦用寺廟,位于泰陵東6公裏的梁格莊村西,整座寺廟共有19座建築,其建築依山勢的自然起伏形勢建成,建築面積4300多平方米,寺內所有建築被3米高100多米長的高大石墻包圍起來,使寺廟顯得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m: l) ]' [% o; I) J" z
  永福寺坐北朝南,單體建築依次為石橋、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牌坊、碑亭、東配殿、西配殿、普光明殿、寶雲閣等。當年主體建築內供奉著佛教所尊崇的各種佛像。經過200余年的風風雨雨,各座建築及殿內陳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1988年至1995年間國家撥專款進行了全面修繕,修繕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狀。其中大木結構、梁架、柱、鬥拱、瓦件等大部分為原構件。特別是在彩畫保護上,凡能保留的彩畫均原樣保留,如山門、普光明殿、配殿等內部保留了大面積的乾隆時期的彩畫,有效地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1995年5月1日永福寺正式對外開放,永福寺現已成為歷代帝王陵墓中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喇嘛廟。# V+ F- E: M8 l; Y% b" Q: M
   行宮 行宮是皇帝出行在外時的休息、住宿場所。清西陵行宮是清代兩大陵墓群(清東陵、清西陵)中惟一保存下來的行宮。它位于泰陵東6公裏的梁格莊村,建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是清朝皇帝謁西陵的下榻之所。清朝從北京到西陵一路共建有4座行宮,即黃新莊行宮、半壁店行宮、秋瀾行官、梁格莊行宮(即清西陵行宮,是惟一保存下來的行宮)。
# Y9 G, A1 r$ Y# Q清西陵行宮佔地2.47公頃,共有建築17座。當年這裏是一處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幽雅舒適的封建帝王的行宮。主要建築有石平橋、朝房、宮門,宮門內有值房、膳房、垂花門、長廊、前殿、後殿、穿堂殿、配殿、鑾輿庫、小謝等。行宮的建築均為灰布瓦蓋頂。光緒皇帝的棺停曾在這裏停放數年。清西陵對外開放後,行宮己辟為賓館。

7 S. _7 M0 W! @: L  e& F  古松林 清西陵除有16座古建築群以外,還有號稱“華北之最”的古松林。自1730年(雍正八年)興建泰陵開始,清王朝就在陵區栽植松柏常青樹木,到1915年(祟陵完工),185年間共栽植松柏樹20萬株。隨著歲月的流失,陵區樹株受到減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陵區樹木的栽植與管理,尤其是成立了西陵文保所以後,進一步加強了對古松柏的保護,同時注意補栽松、柏樹,據不完全統計,幾十年來西陵地區人工種植以及飛機播種的樹株已達40萬株。1997年西陵文管處又對15000余株古松建立了永久性的文字記錄檔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