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打前鋒 美國守龍門 盧峯- ~+ G- p$ O2 R6 i9 `% g( b6 h
公仔箱論壇 L, E8 X' @; S3 v% G9 h. j
聽聽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說話,看看他的身體語言,就不難知道他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同意空襲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奧巴馬在宣佈美軍參與空襲時是一再強調,美國是為了支持國際社會、支持聯合國才派出戰機及發射導彈的;但他堅持,不會派地面部隊開入利比亞推翻狂人卡達菲。公仔箱論壇1 z( K: K: Y6 ]2 v2 {
5.39.217.77:8898* g- e* r+ m1 ?& H# X
正如我們在較早前分析過,今時的美國不同往日,今時的奧巴馬總統不同小布殊。不管在軍事上、財力上,美國都不大願意再捲入另一場海外戰爭。北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及人民起義儘管合乎美國的政治價值,但對財赤屢創新高,十多萬美軍仍在伊拉克、阿富汗執行任務的情況下,奧巴馬不願把利比亞扛在肩上實在很容易理 解。可惜的是利比亞狂人卡達菲本錢太雄厚,戰爭力頑強,在外界一致看淡下成功扭轉敗局,把反對派打得tvb now,tvbnow,bttvb( x5 P# X" u$ I f. U+ w4 ?9 H
- @" {, U m, T6 htvb now,tvbnow,bttvb節節敗退,美國再也不能袖手旁觀,只好勉強派點空軍、 花一點錢參與行動,以免被批評見死不救。跟美國的尷尬、勉強相比,她的歐洲盟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則勇進得多,法國更搶先向利比亞軍發動空襲。 這樣的反應其實不難理解。從歷史上看,北非歷來是法國、意大利的勢力範圍,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法國才正式撤出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殖民地;意大利在北非 經營的時間同樣很長。至於英國,二次大戰後好一段時間,地中海仍是她重要的勢力範圍。可以說,不管從歷史或地緣政治來考慮,法、英、意等歐洲強國對利比亞 的興趣比美國大得多,也比較願意展示一下所剩無幾的muscle(實力),讓這個地區的國家明白他們至少在這個區仍是要角,仍有相當影響力。; C6 _2 m1 r) V" G9 P: U
! |. q( h6 d" l- t7 y% \/ A5.39.217.77:8898除了歷史及地緣政治因素外,領導人的個人考慮也令他們勇於在利比亞大展拳腳。誰都知道,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向來愛出風頭,希望像前總統戴高樂那樣成為舉世重視 的世界級領袖。今次北非茉莉花革命及利比亞變局,正好讓他有機會展示見識及力量,展示他敢於扮演地區警察的決心。英國首相卡梅倫上任接近一年仍未能表現出大國領導人的份量,不管內政外交都陷於捱打局面,無法發圍。為了突破困局,令國內外不再把他視為乳臭未乾的「花 o靚」,他自然要盡力爭取表現。對外用兵肯定是表現領袖能力、魅力的最好機會,卡梅倫怎會放過機會呢?5.39.217.77:88982 Y3 S) M5 {+ s6 S$ f4 n
tvb now,tvbnow,bttvb/ D* t2 P, s( Q: N; Z/ Z0 D* C
不過,自從五六年的蘇彝士運河危機( Suez Crisis)後,英法等歐洲老牌強國都明白,單憑本身力量未必足以進行軍事干預,未必能迅速擺平局面,必須得到美國支持及參與才能萬無一失。偏偏美國一 直不願出兵,想置身事外,任憑反對派自行收拾利比亞。正因為這樣不同的盤算,令空襲行動及設立禁飛區拖延到近幾天才能落實。只是,遲來的空襲已令狂人卡達 菲有了喘息及重整實力的機會,要趕他下台比一個月前困難得多!
9 [6 v, O. S1 Q/ \& ]" [. ztvb now,tvbnow,bttvb/ Z' ?# d2 n u& E; L& g3 i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