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13 11:34 A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w# Q" z% x( i" f, a* i3 Z* [
tvb now,tvbnow,bttvb' B) S4 K+ i7 x# b% `6 l6 n5 C, ~% P
助歐連任 戴利任重道遠 林博文
& R; \: {1 V3 D! `( I6 e2 h公仔箱論壇
: o/ Z) D5 m, r$ g5.39.217.77:8898歐巴馬任命柯林頓時代的商務部長戴利(William M.Daley)出任白宮幕僚長,用意有三:一是為二○一二年連任作準備,二是強化與企業界的關係,以改善經濟,三是走中間路線,不左不右,取悅獨立選民。過去兩年圍繞歐巴馬四周的親信,都已(或即將)紛紛求去,他們並不是和主子關係不睦,而是回到歐巴馬發跡地芝加哥為連任成立前進指揮部。歐巴馬需要嶄新的白宮幕僚協助他再起跑,時間已經不多,這批新幕僚必須早日繳出成績單。tvb now,tvbnow,bttvb0 V$ q: Y$ a+ u" F
6 F( e! Z' h1 W; ~* Y2 {) T5.39.217.77:8898戴利的父親李察做過多年芝加哥市長,是個有名的霸道而又跋扈的「帝國市長」,一九六八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即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在芝城舉行,反戰分子大鬧會場,全市亂成一片,老戴利調動鎮暴警察武力鎮壓抗議群眾,為風城(芝加哥別名)留下汙名。老戴利有七個子女,其中一個亦叫李察,已做了六任芝城市長,即將下台,出任幕僚長的威廉(暱稱比爾)排行最小,但頭腦最好,亦最會賺錢,戴利家族在芝加哥的地位與權勢如同波士頓的甘迺迪家族,他們均為愛爾蘭裔。有些共和黨人指控老戴利在一九六○年大選時幫甘迺迪做票而造成尼克森落選,絕大部分史家對此說法嗤之以鼻。公仔箱論壇8 ]" M* p) T" T3 g
3 m: p, p3 x+ b, H)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戴利家族在政治上不像甘家那樣照亮全國性政治舞台,最高官位只是市長和部長,如今甘家已告沒落,戴利家族則仍在發亮,至少朝中有人掌大權。歐巴馬與戴利雖同屬芝加哥幫,但交情不深,歐巴馬出道晚,熟悉的政治老手不多,走了一個芝加哥幫的幕僚長(伊曼紐回芝城選市長),只好再找一位芝加哥幫來幫忙。歐巴馬搬進白宮後,除了幾位高層親信,其他重要幕僚也都是從他的參議員辦公室帶至白宮。他們深諳國會作業,卻不知如何把白宮變得更有效率,亦掌握不到國事政務的輕重緩急。故導致在經濟仍然惡化之際,歐巴馬把全副精力投注於緩不濟急的健保改革;在舉國上下呼籲解救失業危機時,歐巴馬卻連續幾個晚上研究阿富汗局勢。tvb now,tvbnow,bttvb/ e2 {8 b4 E% T. Z' H
. z/ {: m9 D) y: z2 {4 C- r
白宮幕僚長是總統的守門人兼機要祕書兼最貼身的顧問。他可以決定誰可以見總統、總統應該看什麼公事、哪一項政策優先以及一些重大的人事布局。易言之,幕僚長是總統的耳目和決策參與者。嚴格說來,歐巴馬挑選戴利當他的幕僚長,可說完全和他競選時所標榜的理想與口號大相逕庭,其時歐巴馬大聲疾呼要「改變」(change),改變華府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氣候,要遠離特殊利益集團以及為這些集團充當馬前卒的遊說客(lobbyists),要建立一個以民意為依歸、以民心為取向的新政府。兩年下來,歐巴馬雖有一些作為與成就,但距離人民對他的期待和他自己的目標相去仍遠。在茶黨崛起、共和黨掌控眾院的情勢下,歐巴馬為了政治現實和政治前途,找了一個華府超級大說客戴利當他的幕僚長,這不是很諷刺嗎?
+ v: r% E* `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1 ^1 d4 A- }1 V( `3 n'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戴利在一九九七年一月至二○○○年七月擔任柯林頓的商務部長,在爭取國會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時,建立赫赫戰功,柯林頓一直很感激他。今年六十二歲的戴利辭卸公職後即一直當說客,從二○○四年開始擔任大通銀行高級主管,主要工作是監督該銀行設在華府的遊說組織,年薪高達五百萬美元。此外又做波音飛機製造公司董事兼說客,年入廿三萬美元;並任艾波特(Abbott)製藥公司董事兼說客,年入廿二萬美元。能者多勞的戴利亦擔任西北大學校董和中間路線組織「第三條路」的董事。戴利當說客的時候,積極遊說白宮稀釋不利於保險業的健保條款,大力反對設置消費者財務保護署。保護署終於成立了,但在戴利和一批金融界說客(包括國會議員)的影響下,保護署的權力與功能被大幅消減了。歐巴馬找戴利到白宮當「參謀總長」,很明顯地是要討好金融界、工商界和華爾街,從說客搖身一變為白宮幕僚長,這種轉變未免太快、太急、太招搖了,戴利日後難道不會碰到利益衝突的道德困窘嗎?許多自由派和民主黨左翼人士不滿歐巴馬拔擢中間偏右的戴利,他們認為歐巴馬為了連任而背叛自由派。其實,歐巴馬並不是真正的自由派,就像柯林頓亦非足金的自由派,他們都是政治現實主義者,權位第一,意識形態靠邊站。歐巴馬現在走的路和所用的人,都是當年柯林頓走過的路、用過的人。柯林頓和民主黨在一九九四年國會期中選舉慘敗後,轉變方向,走中間路線,結果兩年後以壓倒性比數擊敗共和黨杜爾的挑戰蟬聯總統。歐巴馬現在最想學的就是當年柯林頓那一套中庸治國術,但問題在於柯林頓玩政治很有技巧也很靈活,人緣又好,那時候美國政治亦不像今天如此惡質化,至少沒有像裴林這批唯恐天下不亂的煽動家。
# N: a3 _7 ^7 k2 Ttvb now,tvbnow,bttvb0 ~4 F# V y. |8 Q0 b: ]0 m
歐巴馬找戴利幫他看家,做白宮大總管,為連任暖身。戴利也許可以做一個很稱職的幕僚長,但歐巴馬還得靠自己的能力、才幹和造化,才能像柯林頓一樣斬將搴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