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陝西小吃

做为一个陕西人最爱吃的几种小吃5.39.217.77:8898; j7 {! k( h& z3 ]& c
“凉皮”1 X/ J2 l5 C. a% y' i
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陕西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陕西风味小吃和陕西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
0 |) Y3 ~% |/ p    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都有凉皮,但却因做法、吃法、调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种风格。4 \: x+ ~# S# K

4 b* n5 n9 r% g0 c;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汉中米面皮
& t& Z; W1 a9 W1 e4 ?; l    汉中属陕南,盛产大米,用大米面做面皮是汉中人首先发明,历史悠久。所以汉中、城固等地的米面皮在陕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卖面皮的往往要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以招揽客人。因风味独特,吃的人很多。 6 D3 I2 q- r: `* w/ x
5.39.217.77:8898; y6 E  S3 Q, C4 Z7 W8 |/ T( m3 v
秦镇米面皮
+ F; B; V7 y9 s0 [$ _公仔箱論壇    秦镇是长安县的一个镇,离西安很近,秦镇的米面皮也有悠久的历史。秦镇米面皮和汉中米面皮的区别主要在软硬和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和辣椒油。秦镇的米面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所以秦镇米面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同时,秦镇的米面皮比汉中米面皮要稍硬,更适合一些年轻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镇米面皮经营者也很多,有小摊小店经营的,更有开大店经营的,位于南稍门的一家秦镇凉皮已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1 ?2 R3 R, _. L9 K: r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F6 G7 E% h" x( B3 A6 F
麻酱酿皮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 U4 k. r( f$ h2 i
    在陕西农村,也有用小麦面蒸凉皮的,农村人一般叫酿皮。酿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面皮无差异。但在西安回民中,酿皮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它除了放醋、盐、味素、辣椒油外,还要放芝麻酱,吃来又别有风味,所以在西安,人们又把回民的这种凉皮叫做麻酱凉皮。 公仔箱論壇4 Q0 k8 C+ g5 Q9 G1 J, s0 _8 o

! `/ a. s8 \& n* x) I1 d8 P岐山擀面皮
2 P8 Y9 l. b2 O2 T( Z9 u公仔箱論壇   可以总称陕西凉皮四大花旦
! `( f5 M& a- X6 G; ~0 s9 `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 B4 a4 d. K
哨子面的传说
7 d' s( n( |! O% `$ ^0 B2 |% n公仔箱論壇  哨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哨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哨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4 E- x& |7 T- W/ V  哨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猗觉寮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刘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tvb now,tvbnow,bttvb0 v( x5 [4 Y4 a) n$ H8 B
  关于"长命面"所以会改称"哨子面"的事,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哨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哨子面"。据史实,臊子肉出现在北宋时期,《梦粱录》上记载有专门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铺。但当时是否已经出现"臊子面",还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下了"哨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哨子面"至少在高濂写此书前,就已经问世。
* n1 s" {, b( I# ^6 J7 |2 t  哨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8 W/ x" w9 i% M" y* ]: |$ r8 s
tvb now,tvbnow,bttvb; l6 Q. u0 t9 W* l; P0 q+ C
不辣的/ Q  h% q' M  y9 N  Q3 f2 D' E
5.39.217.77:8898, _0 A8 M# ?( L* N' C3 k
羊肉泡馍的来历
1 ~  d/ V* h) R; Z5.39.217.77:8898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  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S# n+ E  Q9 E8 A: r
( B9 e# H8 T! f( q: q3 D: i; Q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c$ g/ m$ x+ ~3 n6 m$ T4 l

8 n7 K9 _& Z) C1 x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 @: \' k' C' S& U8 @tvb now,tvbnow,bttvb
- i' B4 v' [' C$ y3 Y* Y4 p0 I  西安牛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西安专营牛羊肉泡馍的“天赐楼”在桥梓口开业。回族名厨马建行掌勺,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300多年来,继“天赐楼”之后,又先后涌现出“老孙家”、“同盛堂”、“义祥楼”、“一间楼”、“老童家”、“鼎兴春”和“老刘家”等10余家泡馍餐馆,竟相钻研,各具特色,使泡馍技术日臻完善。tvb now,tvbnow,bttvb6 T7 U4 k' P9 s$ p6 }
5.39.217.77:8898- P6 T) [# G1 G6 n2 A* g$ o
  1936年,国民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馍宴请蒋介石。1947年,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时,曾用牛羊肉泡馍拉选票。当时报纸标题有:“君欲竞选国大代,请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馍换取一张选票。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李达将军,曾分别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馍宴请过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品尝后高兴地说:“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国的饮食文明”。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曾用牛羊肉泡馍宴请贺龙元帅。后来,西安牛羊肉泡馍在首都北京落户。现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和新街口西安饭馆,均经营牛羊肉泡馍。西安饭馆的牛羊肉泡馍,还受到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元帅的青睐,多次慕名前往品尝。1986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西安技师传授泡馍技艺,使牛羊肉泡馍这一地方风味食品跻入国宴行列,身价倍增。1989年,西安“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tvb now,tvbnow,bttvb3 c2 X' f  [, C3 u9 k  d6 S, \
tvb now,tvbnow,bttvb9 |3 N& w4 o* A- h
  牛羊肉泡馍与一般食馔不同,烹饪技术要求很严格。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等工艺,环环必须技术精湛,一丝不苟。与肉合烹的“饦饦馍”酥脆干香,入汤不散。用餐之前,顾客须把“饦饦谟”掰成碎块。掰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现在,一些牛羊肉泡馍馆有的已使用碎馍机。把馍掰碎后,再由烹饪师烹制。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e4 ]0 K4 F) n( ^# p

/ X: s) D" h, W# B$ m- }. V: S% r5.39.217.77:8898  牛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刁: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一忌。“老陕”的吃法是,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能始终吃出鲜味。吃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糖蒜,或香莱、辣子酱、芝麻油之类佐料。吃后饮“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异香满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公仔箱論壇1 S, v2 ?- r/ ~2 G: C
公仔箱論壇* u; m# ?% V- q( {* c
  陕西牛羊肉泡馍已被选入国宴。尤其是位于西安东大街的黎明牛羊肉泡馍馆,于1987年在原有牛羊肉泡馍的基础上,用海参、对虾、鸡片、口蘑、羊肉等,做出了十多个品种的“泡馍宴”。风味各异,色调不同,香味有别,色、香、味、形俱佳,不仅好吃,也是艺术欣赏。不仅受到国内顾客的欢迎,就连英、美、法、日、德、俄等国的宾客也慕名)光顾。
% Q* a9 O" v" S/ [8 u: Ktvb now,tvbnow,bttvb- Y, |# ?3 y" d- z& q$ g2 u) x
羊肉泡馍的食用方法
6 w& g, S6 j3 s公仔箱論壇
% m4 B& E$ G" B* r- ~8 l公仔箱論壇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W1 {' [+ Y  a2 v7 c" g( @
5.39.217.77:88987 n( w' L- s' R, F
  食用方法有三种:
# Y" ^6 y- U4 W: N) l公仔箱論壇
& y$ r; h" U+ r  |( s1 V0 c) h& `5.39.217.77:8898  一:乾泡,要求煮成的馍,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
1 Z2 @" J* M1 k% i( W; u* x/ B$ N公仔箱論壇
' Z+ i9 z' R$ t0 }/ Q  二:口汤,要求煮成的馍,吃后碗内仅剩一口汤。
( P0 f% g% ]0 ]/ x/ e- z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1 U: |/ p0 I* N1 A3 O
  三:水围城,馍块在中间,汤汁在周围,汤、汁、馍全要吃光。* j- I( u, f6 u$ X6 e! M- N0 o, n& z

1 {: X8 e9 q  [8 ~0 a5.39.217.77:8898  这三种吃法,都得事先将馍掰成碎块。
+ l& ]- a, L& u( z公仔箱論壇
: L7 L% P' @- c, s1 C) u0 p陕西腊汁肉夹馍
: V; L6 l$ c8 ^2 Z0 B7 C   陕西有个白吉镇,这个地方的饼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这种馍叫白吉馍。白吉馍据称源自咸阳。是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焦黄即可。我一直以为烹制食物,外焦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 F. u, T, Q1 j( U  a, {5.39.217.77:8898  “腊汁肉夹馍”的“腊汁肉”要选上好的猪肉去骨用老汤也就是腊汁汤文火炖制。炖腊汁肉时汤锅里都放什么调料,那是人家的商业秘密,一般不传外人。有一次去吃腊汁肉时正至傍晚,见他们正在给汤锅里配料,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细观配料中有桂皮,草果,丁香,八角,小香等物,出呼我意料之外的竟然发现配料中有大块的冰糖。煮肉放冰糖?冰糖在煮肉时起什么作用?少加思索,恍然大悟,樊记腊汁肉出锅时那种透明的色泽,润亮的外表和饱含腊汁的那种柔软的质感可能与冰糖有关。我为了进一步弄清腊汁肉的制作方法有意和正在下料的师傅搭讪:“这么早就煮肉?”“哦。这肉要煮一夜呢。”“煮一夜?煮一夜不就把肉煮落锅了!”“哎不,前半夜煮,后半夜要闷。煮一夜?煮一夜就把肉煮日塌咧。”师傅一边说一边得意的用大汤勺扬起汤锅里的汤:“你看这汤浓不浓?煮肉的腊汁要浓,不浓就收不住肉。象你地用清水煮肉卧就把肉煮化咧。”听师傅这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
. E6 |/ [- W8 b/ d. L/ ^    腊汁肉在战国时称"寒肉"。"寒"是"韩"谬音,指韩国。当时韩国位于现在秦晋豫交界地带,所制腊汁肉闻名遐迩。秦灭韩后,"韩肉"制法传进长安。做腊汁肉要选用猪上等硬肋肉,加盐,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种调料煮成。陈汤煨制,较少加水。现在西安最有名的腊汁肉当属樊记腊汁肉,历史已近百年。选肉考究,调料齐全,火候独到,故色泽红润,酥软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美誉。
作為一個南方人;“凉皮”真的不合口味;公仔箱論壇# a! X4 k" v4 m$ v# m

% Z2 r6 J: J% p: j; V8 W4 n% P而且發覺陝西的食物有偷工減料的趨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