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K7 j5 }- H0 H7 i公仔箱論壇政府的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出台,雖受家長及部分學校歡迎,但卻被一些教育界團體及教師批為失去原則,而中文中學聯會理事會更集體辭職,以示抗議。tvb now,tvbnow,bttvb M, `3 n* z- l& V# ?& y9 s) t
tvb now,tvbnow,bttvb$ N( R# P4 ]: P# |2 b- _
香港就教學語言問題可說折騰了幾十年。過去,教學語言的爭論,既涉及政治,也關乎經濟。港英殖民地年代,重英輕中,中文到上世紀70年代中才被官方承認為法定語文,而中文運動可算是本土最早的社會運動。儘管從學生學習術科的角度言,以母語學習較為有效,但是在政治和經濟上雙重的重英輕中下,多數中學傾向以英文為教學語言(雖然實質上是中英夾雜,這也可說成為香港的現實語境了),中文中學形同次等。
3 {- h: q9 Y1 A/ x, S5 M公仔箱論壇; ?, {" }5 V5 a* A- l- e0 P! |
回歸後,特區政府決定全面在初中推行母語教學,本屬扭轉重英輕中之舉,提升中文在學校的主體地位,符合回歸的民族主義論述,可是卻招來家長、學校與學生的強烈反彈,視此為一項但求「政治正確」、犧牲學生升學與就業利益、不符民情的政策。更甚者,是在實行母語教學的同時,卻容許少數有能力以英文作教與學語言的名校(最終為112所),保持英文中學地位,形成「中中」、「英中」分流,後者備受家長追捧,中中因而更受標籤之苦,造成「重英輕中」的現實不單延續,更似另類體制化。
* i. |8 O4 r& `1 k5 ~7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k2 U/ i, x6 m
% |4 j9 a, M/ l& Itvb now,tvbnow,bttvb將存在中英使用不同比例光譜
8 @0 C) Y! }. t1 B6 T2 G, r* h3 a- u雖然中中學生在學習上不見得落後於英中,可是按照一些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在升讀本地大學方面,跟英中畢業生比較,處於劣勢。在所謂英中「上落車機制」下,一些中中也希望轉軌英中。撇開部分家長寧取英語教育的偏向外,不少家長儘管認同母語教學,但也的確擔心其子女因接觸英文機會大減而將來失去經濟上的競爭力,這也就是市場的力量,不可能以政策上的意志去轉移。5.39.217.77:8898' S, V' E, v% T/ X% W# D
& f+ P6 Y- E. b; ~# R! O! `$ ?tvb now,tvbnow,bttvb愈是存在中英文對壘的零和格局,則愈難一方面建立中文為主體的母語教學體制,另方面又同時提供多些學習英文的機會,使不致形成「非英則中」或「非中則英」的二分觀,以令家長們放心。
$ u6 ?$ b$ x1 u" L6 @6 m2 Z
0 [( b. B+ R+ b( j本來,一個徹底的舉措可以是像當年一些論者提出,在回歸後規定所有公費資助的學校(包括官立及資助的英中名校)一律以母語教學,然後集中資源搞好英文作為第二語文,這樣就沒有歧視或標籤了。可是,這個一刀切做法在現實政治上應是難度最高的,在回歸初期時辦不到,今天更缺乏機會之窗去考慮如此激進的手段。目前只能採用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公仔箱論壇2 S# U: H" h: h' L
1 i# @0 c" M; _2 d4 z& M政府最新的微調方案從正面看,是取消中中、英中的二分制,並實行鬆綁,在一定的課時限制,及學生和教師具備學習與教授英文能力之下,容許初中多一些使用英文,但最終由學校在校本精神下專業自決。5.39.217.77:8898% {& \3 j& ]% Q3 I8 n
5 `+ `! `- @5 ?* u! X0 U理論上,現有的英中與中中,在校本管理下皆可維持其原有語文政策,政府也不會強制他們用多些或少些英文;不過,在上述龐大的市場力量及家長偏向的驅使下,可以想像,將來在兩極之間會存在中英文使用上不同比例的光譜,這也是微調政策的彈性精神所容許與鼓勵的。9 |5 J( c, k) D, O
" b: ]! a* D( c. {0 f2 o# o
6 n1 K6 _# i# B5 ntvb now,tvbnow,bttvb重視中文 也須維持英文優勢公仔箱論壇8 p$ h; r4 Z. k3 b1 W8 o
原則上,政策仍舊是母語教學為主,增潤英語(文)為輔,以求最終年輕一代學生均達至一定程度的中英兼擅,符合香港兩文三語的國際大都會目標。不過,教育界內擔心的,是儘管表面上如此,但實質上會否導致中文(母語)更不受重視?在中學就學人口下降,學校面臨收生不足、縮班殺校的威脅下,會否因經濟現實利益而放棄教學原則考慮,雖缺乏足夠的英文教與學條件,而但求多用英文,以利招生?若這樣的道德風險真的全面出現,則的確會構成課堂學習上的倒退。我們固不能動輒懷疑學校校長與教師們的專業堅持,不過也不應低估當今市場壓力對學校造成的衝擊。. }: U; y. O7 Q3 |9 W; V
/ v/ E( r" A7 X+ m: V3 d. r
究竟微調政策會造成怎樣的後續效果——是「母語為本、增加英語」?還是「中英兼備、英語為先」?——端視乎政府教育當局、學校與教育界的共同意志,及他們如何打破社會上中英對立的二分心態。在推廣增潤英文之同時,政府應不忘對中文教學的重視與支援。
3 D9 f ?7 m4 |( }& y( h% J5.39.217.77:8898
# G7 M& X, b' E3 X+ z& {; w; M! p4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香港作為中國特區的身分言,重視中國語文、歷史、文化,乃是正常不過之事,並非什麼「政治正確」的狹隘之舉,而是建立年輕一代作為中國公民身分認同的必然。但與此同時,香港也須維持其英文優勢;起碼,年輕一代應爭取做到功能應用上的雙語者(functionally bilingual)。21世紀下,英文固然繼續作為國際通用語文,但中文也在迅速躍升為國際通用語文,香港為何要逼自己只在兩者之中擇其一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A3 Z$ @( {5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