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際特譯」天安門:值得記住的日子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E: W# S+ [( g; I5 r
編按:20年前的6月4日,不少外國傳媒記者在天安門廣場採訪,本文作者當時正於北京採訪。
) b5 p- }5 Z, K" A+ t/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k" y  V, ~/ `tvb now,tvbnow,bttvb

: q1 `1 D. N8 {6 ^5.39.217.77:8898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2日評論版文章
2 a" Q! z9 |% _4 _&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兩年前我碰上一名到美國念研究院的中國學生。我說「六四」時我身處北京,她反問:「你在說什麼?」這下我才察覺到「六四」對她毫無意義。這也難怪,20年前解放軍鎮壓後,所有教科書和官方媒體對六四慘案隻字不提,但我是沒可能忘記的。我是當年《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的主管,帶着一班說會中文的美國年輕記者,自89年4月中開始一直緊貼學生示威,嘗試為中國政府高層的權力鬥爭理出個頭緒來。印象最深是北京市民受到學生對政治改革、言論自由和反官倒的訴求激勵,言論突然變得大膽。我眼中的共產黨支持者說出了心底話,過去一直沉默的群眾在街頭上辯論政治。5月初,中國記者聯署要求自由報道天安門示威,各大官方報的記者,包括《人民日報》的,也有參加。他們的口號是:「不要強迫我說謊。」
/ Y5 P4 P# R: }" ^# W8 V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6 ~8 m6 E/ [: b1 n3 `+ Q! w

; L% g0 [9 W( k* A那段歷史永不能忘
7 f1 v' Z' k& r. n) wtvb now,tvbnow,bttvb在那短暫的日子裏,中國記者可以持平地報道學生示威,但到5月20日實施戒嚴、解放軍入城後,新聞自由戛然而止。北京市民自發設路障擋住解放軍,但到6月3日晚,裝甲運兵車和坦克強行開進天安門廣場,士兵開機關槍壓鎮示威。當晚的死傷人數是中國傳媒的禁忌。站在學生一方、曾經准許記者到手術室拍攝傷員的醫生護士,及後因政治壓力不敢再多談。在離天安門廣場不遠的一間醫院,一名醫生帶我去看一個臨時停屍間,那裏放着約20具屍體。該名醫生之後因此事被處分。
( {" A* z/ k. }8 G
& K" U  ~3 \! T& |3 ?. k+ A. n一名我曾視為朋友的中國記者說,官方少於300人死亡的說法是對的,死者中還有大量的解放軍和公安,後來我才從其同事口中知道他是替國安工作的。綜合不同新聞工作者的筆記,我估計實際的死亡人數至少700,絕大部分死的是普通北京市民。中國政府能把這件大慘案隱瞞這麼多年,實在不可思議,但對長期監察中國政府如何箝制公民自由的人,這並不稀奇。中國政府一直持續地恐嚇記者、封鎖網站、干擾外國新聞機構廣播;中國是最多記者和網上異見人士被囚的地方。儘管中國的年輕人很熱中上網,但所有中國搜尋網、聊天室和博客網站,以至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都有安裝過濾軟件,把不斷更新的政治敏感詞彙過濾掉。中國的審查是多重的,有時嚴厲有時精微,有些事容許討論,天安門事件則不容討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網吧負責人要為用戶在網上的留言負責,那條不能踰越的界線不斷改變,無所適從的公民便傾向於自我審查。* i; V0 Z# K. |% C; W, `2 K

( R2 y6 b! X$ }公仔箱論壇好消息是,封鎖並非滴水不漏。在自由亞洲電台的節目上,也有對事件有點了解的中國青年來電希望知道更多。我有幾位同事是89年的學生,他們比我知道得多。他們的存在不斷提醒我那段永不能忘的歷史。
) f: `  f* V9 u
& r9 X  E2 T, ]0 [6 G* T& g; D: q5.39.217.77:8898
tvb now,tvbnow,bttvb+ P5 Q$ G4 [0 _5 y+ e
Dan Southerland
% L6 S" N0 O0 N& {1 b: u自由亞洲電台執行總編輯,1985至1990年曾任《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主管
( ?- o; r* b9 v# ]5 ^$ W6 P5.39.217.77:889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