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民進黨別變成跑錯戰場的戰士

本帖最後由 katspi 於 2009-5-29 08:58 AM 編輯
. I- m1 q% s7 R9 a7 ptvb now,tvbnow,bttvb- `) Z, C: _8 ?9 G! G) V, B2 f3 `% N
% u% W+ {0 p0 Q

* |' e3 B. v* k+ L五一七遊行後,民進黨新一波的攻勢,是要「罷免」馬英九總統。以綠營目前在立法院的席次,恐怕連提案門檻都達不到,遑論在國會成案交付公民表決。但蔡英文堅持要做,理由是:這是不滿馬政府必要的態度表達。 ! _( A. M+ y! R0 {6 l  b) I

! i% p: Q9 J9 P" [" {9 z蔡英文的說法,近乎不知所云。五一七嗆馬遊行,其實已是明顯至極的「態度表達」;方隔數日,同樣的大戲有必要立即重演嗎?再說,全台民眾誰不知道民進黨一心一意反馬,人們也很希望它能適切扮演有效的制衡角色,可惜它卻停留在膚淺的「態度表達」為已足。若民進黨一直找不到準確的施力點,只能用一些虛張聲勢的假動作來遮掩自己的無能無力,它將愈發自外於人民。
+ w% i* f+ a/ ?. @8 r5.39.217.77:8898
  P) C" z4 e( R6 \. Dtvb now,tvbnow,bttvb民進黨近來的抗爭,雖然出招頻頻,卻已掩不住目標空茫的徒勞與虛無。五一七遊行加碼靜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滿足了綠營自己人一頓情緒發洩;但在馬英九聲望回升及陳菊登陸的反諷下,其實已顯得虎頭蛇尾。再往前看,民進黨立委反鎖會議室杯葛大陸學歷放寬案,結果只使法案審查改期,卻未聞民進黨提出什麼相對的卓見;抗爭半天形同做戲,只留下杯葛惡名。如今又要提案「罷馬」,除了徒惹故作姿態之譏,不會讓人民覺得它不務正業、玩弄政治嗎? 民進黨為何一再將有限的精力耗費在不成比例的鬥爭上,令人不解。仔細追索,或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
$ t; e* C8 p! u6 j # c% E% ]- i. f5 d' N- k
第一,早年從在野崛起的勝利美味,使它迷戀高規格抗爭,以為那是自己所向披靡的祕訣。殊不知,八年執政之後,人民心目中已留下民進黨「只會鬥爭、不會治國」的惡劣印象。亦即,抗爭動員手段之操作過度,已是民進黨的「負債」而非「資產」,它自己卻仍未意識到時勢變遷,或雖有所覺卻找不到其他出路。 0 g5 z3 N( c3 D
5.39.217.77:88988 J+ C# j  k  V! j+ T5 X1 C( f# M
第二,民進黨過去以「長於論述」取勝,但經過八年執政的檢驗,證明它的「行動」常常跟不上自己的「嘴巴」,眼高手低,甚至口是心非。包括在野大唱正義的高調,遇上扁家貪瀆問題卻又極力包庇,踐踏正義和法治;包括大貼國民黨賣台標籤,陳菊卻又悄悄登陸訪問。在今天台灣政治的棋盤上,民進黨早已失去了道德優勢,但它卻還企圖以不成比例的手法來妖魔化國民黨;這種作法,其實只凸顯自己缺乏民主素養,想用政治抗爭來壓倒民意、推翻選舉,高明何在? 公仔箱論壇7 H. _' A' M# K1 Z. \: A% `1 K( J
公仔箱論壇9 O+ A" d4 T) N" x: u! {
第三,民進黨不斷採取高規格的反制戰略,一方面是因自己在議會路線碰壁,無法贏得民眾認同;二方面是綠營側翼有深綠挺扁部隊掣肘,民進黨必須以特殊手段安撫他們。亦即,在民意的光譜上,民進黨已陷於進退兩難之境:它愈費心想要討好左翼深綠的一群,它就愈失去中間地帶的淺色選民。問題是,蔡英文找不到一個兩全之計,只能忽進忽退,結果當然無法兩面討好,反使整個黨的路線愈走愈偏,不知道整支大軍在朝什麼方向前進。 tvb now,tvbnow,bttvb; ?" D' j$ c* o
公仔箱論壇- ^- t  }  X* ?9 s& W# L
民進黨是鬥爭高手,至今也還以此沾沾自喜;若從年底縣市長選舉動員的角度看,蔡英文以「罷馬」作為中央的輔選戰略,配合地方選舉節奏一波波發動攻擊,也許仍有人會拍手叫好,稱之為「高招」。但民進黨的問題,也許就在招數太多了一點、心機太多了一些,繞來繞去走到最後,連敵軍在哪裡都弄不清楚,連自己身在何方也胡塗了。
. Z: [) [: v& b" g; X" r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7 t5 F& i, q( t2 d
蔡英文眼中,淨是對馬政府執政一年的不滿;但她忘了,這也是民進黨輸掉政權的一年,民眾對扁政府的憤懣也還耿耿於懷,但民進黨有過什麼反省?又做了什麼努力挽回民心?民進黨曾三次全力抵制罷免貪腐禍國的陳水扁,如今卻欲以莫須有的「賣台」罪名罷免馬英九;深陷在這個荒謬的戰場中,民進黨如何令主流社會對它表示認同?, l% m5 n: p, m

; p& ]8 j, K5 l"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