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財經議題亦需政治判斷

 ,  描述: 【聯合晚報╱社論】
民進黨和台聯主辦民間國是會議,馬總統未參加,卻在這一兩天於總統府內召開財經首長會議,於是給了外界朝野「打對台」印象。7 [1 O4 i# _  C7 D! g  ~8 @
! ]- l, @/ X0 }
財經議題打對台,聽來不太對勁。政治涉及權力之爭,意識形態對立,打對台可以理解;不過,財經議題,事涉人民福祉,也成打對台之爭,實在不必要吧?公仔箱論壇+ [! y5 Z8 h; n$ e
* @+ v+ I1 ]4 t& W  Q
其實朝野都知道這道理,所以總統府傳遞了會參考民間國是會議結論的訊息,而多位政府首長也赴會討論。至於民進黨,於國是會議中,對一些具體財經建議亦以專業而非政治的語言表述。可見財經政策確實具有凝聚共識的條件。! K4 `3 f. |; y2 N
公仔箱論壇" _- ]( B7 I. l+ s8 D. X
不過,財經政策亦非全然能擺脫政治的考量。例如賦稅改革,民進黨執政時期做不到,卻何以現在反倒振振有詞地嚴厲批判?這之間,若民進黨沒有反省過去與建議未來的誠意,很容易讓執政者感覺,其批評全是出於對立角度。一旦如此,賦稅改革所面臨的嚴肅課題,馬上就被口水戰淹沒。既然國民黨和民進黨雙方都有在朝主政的經驗,對「何以做不到」這執政處境,理應感同身受,沒理由不能從「當家難為」的角度,做出務實的對話,也才可能找出朝野「共體時艱」的解決之道。
1 N& \5 e% n' r8 J: l# W8 n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H; s0 v4 ?. C+ ?4 j
還有一些關鍵性的財經大政策,由於關切到一個政黨的基本主張,也涉及執政者的治國方略,因此,必然是要從政治面切入的。比方說,三通直航、CECA(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基於藍營一向力主兩岸走經貿流通的大方向,綠營則相對保守謹慎,於是,每一進退,勢必牽動兩陣營的敏感神經,這就不是簡單幾句「擺脫意識形態泥淖」即能化解得了。換言之,此類議題就更需要嚴肅的政治對話了。公仔箱論壇( Q; D) `1 |1 \2 y1 `2 H

( d+ Z8 S+ P9 M% q1 _5.39.217.77:8898國民黨現在當然說要兌現選舉支票,畢竟,這是多數選民經過民進黨執政八年後轉投票給馬英九的主要原因。不過,從CECA,到賦稅改革,到當前振興景氣方案,馬政府不能只以「競選政見」一語帶過執行的必要性。面對外界質疑,包括國外媒體的誤解,馬總統有必要在第一時間,親上火線講清楚,儘量爭取朝野共識。財經議題也需政治判斷,馬政府當有如此警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