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李寰瑋/綜合報導
伴隨著入冬首波寒流強勢來襲,台灣各地的氣溫持續下探,濕冷的天氣是否也讓您更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了呢?一般在這樣的天氣下,我們都希望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最好是一天能「冬眠」12小時,但台北市立動物園裡的緬甸星龜和七彩變色龍卻反其道而行,迎接新生命的方式居然需要長時間的低溫刺激。
▲「滯育」是確保子代存活的大絕招,很厲害吧!(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緬甸星龜原本棲息在季節變化較明顯的季風雨林氣候區,牠們為了避免於10月雨季末產下的卵,在氣候轉涼且食物稀少的乾冷季節孵化,而演化出受精卵「滯育」的生殖策略。動物園指出,緬甸星龜剛產下的卵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刺激,胚胎才會開始發育。
▲保育員模擬野外環境條件,將緬甸星龜的卵放入低溫環境進行刺激,就能提高緬甸星龜的孵化率(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北市動物園也進一步表示,「滯育」是以延遲發育的生理狀態,幫助生物度過不利生存的自然環境,像是出現極端溫度、乾旱或食物缺少等,以此來確保子代能有更多存活機會,至於他們園內所照養的緬甸星龜,則是保育員透過將卵放入低溫環境的簡單操作,模擬野外環境以提高孵化率。
▲七彩變色龍的卵在人工照養下,每顆卵孵化的時間並不固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刺激後,孵化時間就會趨於一致(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內除了緬甸星龜之外,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的野生七彩變色龍也有相同的生物機制,透過持續的低溫刺激讓每顆卵的孵化時機趨於一致,讓從土裡孵化的變色龍寶寶可以同時離巢,在減少體力消耗的同時也避免被掠食者各個擊殺的風險。對此,北市動物園坦言,原本人工飼養下的七彩變色龍孵化時間並不一致,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刺激改善後,就能夠縮短時間差改善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