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描述: By 精神科專科 林震醫生 /震瞰人心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早前讚揚拉布議員「專業和認真」,遭建制派議員群起斥責,指他對敵人太仁慈,對自己殘忍,是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罪案中的受害者對犯罪者出現依賴,從而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tvb now,tvbnow,bttvb% D+ D# [4 d: S! z$ V1 s) `
5.39.217.77:8898* q$ d+ c/ y2 L2 W) `' X) a- q
曾鈺成突然對激進派心生好感,的確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象有部份相似,但卻並非全部,因為出現這現象必須符合幾個特定條件。首先,受害者必須遭遇巨大危機,好像被俘虜或囚禁。其次,在挾持或囚禁的過程中,加害者對受害者略施小惠。第三,受害人必須在封閉的環境,不能與外界接觸;最後,受害者感到絕望而屈服,繼而對加害者產生依賴。
. Z$ P7 p. A# H9 \5.39.217.77:8898
" c" y5 z e1 P公仔箱論壇早前,一名上海女子在沙巴旅遊時遭菲律賓武裝分子綁架一段日子,獲釋後該女子靜悄悄的回國,未有透露任何關於綁匪的資料,她更有可能是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從心理學解釋,當生命受到威嚇,潛意識就會啓動防禦機制,保護當時脆弱的自我,這種症候群是角色認同防禦機制的範例,透過討好綁匪以確保自己安全的一種策略。
% M" ]4 H. R4 ~! P5.39.217.77:8898+ s+ Y2 F0 @; Y6 A) g1 B
在立法會拉布事件中,激進派未有要脅到曾鈺成的存活,曾也不是在絕望及封閉的環境下作出以上表現,所以他並非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突顯出他在拉布立場上表現更加專業和認真,做到平衡取捨,或許我們應該說曾將自己專業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投射」到拉布議員更為恰當。
! Z0 |) n5 @3 U: T( Q' u, F
3 r/ ^) U- }0 L$ i dLink:
: z8 J! O3 ]- L9 v; hhttps://www.drlamchun.com.hk/a/kn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