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早上,臧学峰下了夜班正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主任在医院的工作群里发了一篇支援武汉的“动员令”。他迅速回复给主任消息,里面只写了两个字:我去。
+ X0 U! H/ R+ S" b+ X 臧学峰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他自认是有“英雄情结”的,学了这么久的医,害怕和担心是真的,想冲一次也是真的。下午,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名单出来了,臧学峰的名字在上面。
: G( p$ m- l: n* ?
( _& O7 L2 c% e6 A! D7 j- a' o 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后,臧学峰收治的第一个病人是62岁的闫阿姨。刚到医院时闫阿姨病情比较严重,储氧面罩极限情况下(12L/min)才能达到90%的脉搏氧饱和度。只要稍微动一点,就会憋气,需要歇半天,臧学峰建议她不要顾及面子,特殊时期就抛掉不必要的尊严,直接在床上解决大小便,同时他也会及时帮闫阿姨收拾好。闫阿姨吃不下饭,也不愿意吃,因为吃一点就会吐,臧学峰鼓励她:“你吃三口,哪怕就是吐了两口,那咱们还赚了一口呢。”; ~7 l2 V* L0 E; N
好在闫阿姨的情况慢慢在好转,但人生病时总是格外脆弱,闫阿姨会不停地问臧学峰:“我为什么还不好?为什么现在连摘下来面罩吃口饭都会喘得很厉害?”说着甚至还会哭起来。臧学峰知道病人需要情绪发泄,就在床边陪着,等闫阿姨平静下来,他试着把闫阿姨的储氧面罩换成了鼻导管,还给她拍了一张照片,闫阿姨不哭了。
# k3 J i' G8 J# z+ E; B# E$ w公仔箱論壇 臧学峰收治的病人里,像闫阿姨这样病情较重的病人还有很多。
: p+ U: a" P, m! e) u / |; ~; h" E4 i* g
这几天又一位患者从ICU转回了臧学峰负责的普通病房,因为病情过重,臧学峰曾经给这位患者的丈夫打电话告知病危,患者的丈夫和臧学峰年龄相仿,三四十岁的样子,得知情况后在电话里嚎啕大哭。现在,他终于能向这位家属报告好消息了。这两天,臧学峰评估了这位患者的状态,发现她恢复得很快。
" V3 r0 S4 `: @- G3 s+ a. `/ ]公仔箱論壇 患者在好转,城市也在“好转”。
5 t$ E9 i% r, [公仔箱論壇 3 J/ m9 ^: x* b- W8 \5 A r6 h0 `
臧学峰之前没来过武汉,到武汉的第一个晚上,他没坐班车,骑了辆自行车想看看这个城市。整个武汉灯火通明,景观灯都开着,只是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臧学峰拍了些视频留住了这个夜晚,那一天,武汉带给臧学峰的,更多的还是恐惧。但到了今天,臧学峰说:“路上多了很多车,不光是救护车。感觉这个城市又活跃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