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應先救企業還是先救個人

社會上有呼聲,要求財政司派錢,每人一萬元,以紓解新冠肺炎肆虐下的民困。這股聲音認為,財政預算應先照顧個人的需要,而不是企業的需要。這種說法甚得一般小市民的支持,但不代表正確。我並非政客,毋須擔心會失去選民支持,所以可以有話直說。


# W2 O( B  C! J$ v' o* L
2 g: G* B5 W, o' ~. z


& v) V2 Y& |- s8 g*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認為:派錢只宜在政府有盈餘的時候做。因為有盈餘代表政府的收入多過實際的需要,那當然應該還富於民。但現在政府的財政出現赤字,代表政府的收入連正常的開支也負擔不起,哪有條件派錢?在這種時候,應留更多的錢去應付勢將增加的社會福利開支。這才是社會為個人提供的最後安全網。政府有責任維持它的有效運作。

5.39.217.77:8898) t2 I$ g) l% Q( y# B8 _* x$ ^

1 z7 i6 R3 g* p- s* ^tvb now,tvbnow,bttvb

6 t8 o- M7 T8 k
派錢的最大好處是市民直接得益,不怕資源會給政府用錯,放在沒有回報的地方。然而,一人派一萬,其實連一個月的工資也沒有,對失去了工作的人來說,幫助有限。能真正令市民釋懷的,是看到經濟環境好轉,找工作不再困難。很可惜,派錢給個人,只能令大家一時高興一下,對經濟都沒有產生太多的影響。

公仔箱論壇( K" M" ]. y: a5 O: i9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j) d: N7 g( {5 A# G

5.39.217.77:8898$ M, Q5 V5 I# J0 j9 |
在前景樂觀的時候,市民多了一萬元收入,或許會把這筆「橫財」迅速消費掉,可以提升社會的內需。但現時經濟前景不明朗,市民會傾向留多一點近身錢,令這筆錢被花到市場上去的機會減少,經濟效果有限。

tvb now,tvbnow,bttvb- k% ^( K  Q6 h8 c# N- P. f/ ]3 n

  R6 V8 v& R2 y0 U' R( v8 r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J2 G, n, d# U5 {9 d
說到底,政府不可能把全港市民都養起來,以後靠派錢度日,派一萬元不夠,下次就派夠兩萬;一年派一次不夠,就一季派一次。這絕非香港的出路。

, e* U0 b+ \! G' C

  H+ o( ]8 v& gtvb now,tvbnow,bttvb

. E) i* o' K& e- y0 ?
要真正紓解香港目前的困境,必須從調校宏觀的經濟大環境著墨,以減少大量企業因疫情而倒閉,連累大量市民因而失業。市民有工做,他們的經濟才不至陷入困境。如果長期沒法找到工作,要靠財爺派錢,心裏怎能踏實?因此,財爺想透過協助企業去解決困難的方法去紓解市民的厄困,在思路的方向上是正確的,關鍵是具體的方法是否得當?

tvb now,tvbnow,bttvb5 l( k, d4 W0 O7 a/ F

. }4 z7 P" A+ v$ P4 L;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U; f& Z- S4 A
我不贊成把派錢給市民的方案,變成直接派錢給企業的方案。有些企業是注定要倒閉的,原因是他們的生態環境已經改變,今後再也支撐不住他們原有的規模,政府派錢給這類行業,等同丟錢落鹹水海。所以我不贊成按行業、按上手拿的牌照來派錢。派錯的機會很高。


& |; v( ^$ E. b& i/ H( f7 H: R5.39.217.77:8898
5 R& o! x, w* v- ?  T/ v( N; j. r6 W


  j, V. C9 Z- Vtvb now,tvbnow,bttvb根據經濟學家的說法,政府挽救經濟的措施若想有效益,離不開兩種套路;一是減輕企業的負擔,二是減少對企業的管束。要有效減輕企業的負擔,不外乎減稅、減費、減息。很多企業還想減租,但這方面政府的操控能力有限。至於要減少對企業的管制,理論上應該,但行起來困難。


. `' W; D" I2 o) D$ Vtvb now,tvbnow,bttvb
7 B$ V# c% I! ?7 S( {公仔箱論壇

要修訂現有的管制法例,在公民意見多多的社會,一時間難有共識。政府若是真的想做,可考慮透過減少執法部門的規模,以削弱他們的巡查能力,令遇困的企業可以有多一些回旋餘地。具體做法另文再談。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