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新界東北收地在即
4,000動物前路茫茫
聖誕本該普天同慶,但對於居住在新界東北的動物來說,這個聖誕,也許是牠們最後一個在此度過的聖誕了。牠們有些住在屋內被人照料,有些在村子內自由走動生活,過着平凡靜好的日子。為了發展,甚麼都要讓路,甚麼都能被犧牲,對人尚且無情,何來餘裕關顧動物?2,000戶居民、4,000隻動物,即將面臨搬遷,如何搬?搬到哪?前路,茫然若失。
撰文:梁嘉麗 攝影︰王子俊 張志華
明哥在古洞已住了差不多50年,幾歲已隨家人由九龍區搬到這兒,家裏現在有兩隻狗和兩隻貓,本來安穩的生活,卻迎來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至今,他還未有決定,到底可以搬到哪裏去,因為他並不符合上公屋資格,而他最擔心的,就是即使搬到其他社區去,也未必適合養動物。
未踏進園子的門口,明哥的狗狗已在吠,看見陌生人顯得緊張。稍為安頓後,明哥把狗狗從籠子中放出來玩耍,牠們看見主人非常高興,不斷在他腳邊來回跑。年紀較大的是Coco,已13歲了,「很多年前,在西貢看見有人在垃圾站拾了幾隻狗,我看見便收養了牠。另一隻叫BB,現時四歲,是從附近狗場收養回來的」。
「公屋沒有這麼大的地方,若要跟牠們生活,或要另租地方。」
除了狗,還有小貓花花,牠從客廳的窗跳出街外,另一隻貓貓則很怕人,未有露面,明哥說牠們有時會跑出村去玩,但總是懂得回家。牠們都是動物義工拾回來的貓,明哥指花花兒時因被其他街貓欺負,所以領養回來時,懼怕外面的世界,但漸漸長大,便開始克服,會往外跑。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如箭在弦,計劃最快明年就第一期收地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於下半年正式收地。明哥的住所在第一期收地範圍,問他將如何處置小動物,他搖頭輕嘆,相當無奈,「貓貓或能帶走,但Coco和BB都不知怎算,想安排其他農場收養,也不容易,因為始終已是成犬,牠們亦未必接受新主人和地方,牠們不是寵物,需要空間,實在很難找出路」。
面對發展,明哥百般感慨,因為這已不是第一次。上世紀70年代搬入古洞時,父母初時養雞,後來養豬,但政府於90年代實行「禽畜廢物管制計劃」,為增設處理廢物設備,明哥花了大筆積蓄。但好景不常,2002年發展落馬洲支線,政府要收回豬場所在地段,「唉!所有工夫都白費了,真是命運弄人」。
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明哥感慨儼如被政府「追殺」,日後如何走下去,實在看不見曙光。
離開明哥的家,走到村的另一端,未見其影先聞其聲,經過每戶家門,都聽見狗吠聲,拐個彎,在大樹下,有黑狗在打瞌睡。Angel就住在附近,她每天都會餵「小黑」,「五年前有四隻狗的,有年冬天天氣冷,凍死了兩隻,現在只剩兩隻。」Angel說。
我們站在路上聊天,「小白」一直蹲在路邊,靜靜地看着,牠跟另外七隻貓貓,從出生就住在這兒,「隔鄰的獨居伯伯因為中風,他養的廿多隻貓貓沒人理,漸漸跑來我家偷食,我便開始餵牠們,現在大概只剩七隻,小白是其中一隻」。眼前白白胖胖的小白,很難想像曾經遍體鱗傷,「毛都脫光了,我幫牠治理傷口,後來餵得久了,牠便漸漸變得很黏人」。
這個地段預料兩年內收地,即使獲派公屋,七隻貓貓也未能跟隨Angel上樓,「家裏還有其他成員,公屋亦沒有這麼大的地方,若要跟牠們一起生活,或者就要跟家人分開,另租地方」。
在村內,Angel不只餵養貓狗,還義務帶牠們去絕育,「整個發展完全罔顧動物生死,已被絕育的動物可以計算生命長短,是否可以讓動物百年歸老先?早在十年前已開始說發展,為何甚麼都冇做過?絕育全靠民間自發,這樣對動物公平嗎?」
「帶不到上樓又找不到人領養,難道要殺死牠們?很陰功。」
未合資格上公屋的村民,沒法帶走動物。合資格的,住屋空間卻未必夠大容納動物,習慣自由的動物亦未必適應被困在幾百呎的室內,村民或要被迫另租地方。這條村,不少村民不願上公屋,希望可以另覓村屋居住,經營士多30多年的喜伯,就想獲原區安置,「當年太太從大陸出來,不習慣城市生活,於是我便陪她到了古洞生活,初時耕田,後來開了古洞第一間士多」。年屆八旬的喜伯,不只是愛妻號,他同樣愛動物。打從搬入古洞以來,喜伯已養狗,一歲的狗狗朱古力已是第五代,名字由孫女改,啡啡是媽媽,由細養到大,與一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唐狗這種大型犬當然沒法上公屋,喜伯狠批:「帶不到上樓又找不到人領養,難道要殺死牠們?很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