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電/17日7時33分,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零壹空間”)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媒體紛紛歡呼這次發射實現了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的首飛。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航天專家認為,中國民營運載火箭未來大有用武之地。但在中國航天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另一大問題逐漸顯現,即我國有限的航天發射工位,已難以滿足越發密集的航天發射需求。
; G; c N! ^9 }; B. R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k3 s2 l" O7 U( R
新火箭什麼樣? tvb now,tvbnow,bttvb7 V* {5 f/ X& P$ u/ B! p
* m; _! A6 L; Y, W- l0 l “重慶兩江之星”是零壹空間OS-X系列的首型火箭。該火箭採用固體發動機,長9米,總重7200公斤,這次飛行的最大高度約38.7公里,最大速度超過5.7倍音速,飛行距離為273公里。據稱,該火箭在國內首次採用“減阻杆”“低成本能源”“箭上無線通訊”等創新技術。以箭上無線通訊技術為例,它可讓火箭電氣系統的設備重量減少50%,成本節約30%,設計周期縮短60%。
2 P, A" O' G9 Z5 a5 e; c6 v(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W+ P0 A. T8 I7 X# c! I
據介紹,這次發射的OS-X火箭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運載火箭,而是為航空航天技術驗證打造的專用飛行試驗平台,主要用於高超聲速驗證試飛任務。相比昂貴的高超聲速風洞測試,OS-X火箭試飛價格低廉,國內許多科研機構可以用它進行高超聲速飛行試驗。該公司計劃推出的OS-M系列火箭才是針對500公斤以下的小型衛星發射市場,它是採用固體燃料的廉價小型運載火箭。
/ u; r8 u* ~+ K) @ J- ?. t
# I) I% d: D3 j5.39.217.77:8898 “重慶兩江之星”的首飛成功,贏得了媒體的集體歡呼。航天專家龐之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民營的商業火箭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降低成本。與傳統火箭企業相比,中國和美國的民營火箭公司都有一個特點,即敢於採用新技術,例如這些公司往往將火箭上的很多分系統進行集成,以減少體積和重量。同時在部分次要系統中不再全部採用昂貴的航天級元器件,而是選擇便宜的工業級元器件,並通過其他手段保證系統的可靠性。
% G% |: p, a4 n1 m6 x# @% c4 Q5 mtvb now,tvbnow,bttvb$ h7 _! X7 n4 c# k
為何從小型固體火箭做起
! L! h" ]6 e9 E公仔箱論壇
2 a* t! U0 J5 I: I: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藍色起源”等私營航天企業研製的火箭均屬於液體燃料火箭,而國內數家民營航天企業卻大多是從小型固體火箭做起。小火箭工作室與微信公眾號“小火箭”創始人邢強博士認為,這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美航天企業發展模式的不同,同時也有中美面臨不同航天發射需求的影響。他解釋說,從此前各國發展火箭的規律來說,往往首先進行單級固體小型火箭的試射,以驗證火箭的基本設計、鍛煉團隊和積累經驗,然後在此基礎上發展多級固體運載火箭,掌握將衛星等載荷送入太空軌道的能力。之後再逐步發展更大推力的液體火箭。 公仔箱論壇, V2 j9 B) s* u+ V
5.39.217.77:8898% M8 `- X/ I6 I ^1 @: V
美國私營航天企業能直接從液體火箭起步,除了得到美國航天局的全力技術支持外,也與當時的特殊背景有關。21世紀初,資金不足的美國政府被迫將近地軌道的載人和貨物運輸任務交由商業航天公司負責,由此催生出對大推力火箭的迫切需求。而如今中國商業航天發射的主要對象是小型和微型衛星,面對截然不同的市場需求,使用低成本的固體火箭不但經濟上更划算,而且還能積累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X6 g0 F0 ^. M* N# i' S' \. N& D
* u$ K' I0 y" r% i
中國航天發射工位數量不足 5.39.217.77:88988 M4 T: o1 `5 |1 O. l8 Y6 x
0 M& O1 g' t6 B% [! d \tvb now,tvbnow,bttvb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零壹空間這次發射並未使用中國現有的四大航天發射場,但該公司CEO舒暢此前曾表示,未來OS-M系列運載火箭將嚴格按照我國主管部門的報批流程,使用四大發射場的固定工位發射。然而該計劃正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因為未來幾年也是中國航天發射的“大年”,僅2018年的發射次數就可能高達40次。在這樣的背景下,現有四大航天發射場可能都將處於滿負荷運轉的模式,如何滿足越來越多的民營航天發射需要呢? 5.39.217.77:88982 H5 X6 ?' ^- ^8 a5 A
& q( |6 P5 R9 U; @$ Q; ?
邢強認為,各國都在發展動輒成百上千顆的小衛星星座,必然需要更多的發射次數,我國發射工位的確不足。從絕對數量上看,美國有更多積累,僅肯尼迪航天中心就有超過40個發射工位,SpaceX公司就長期租用其中數個,並有建設專屬商業航天發射場的規劃。相比之下,中國的發射工位少得多。儘管中國也準備利用海上浮動平台進行航天發射,但這種模式對火箭有特殊要求,並不能完全取代陸地航天發射場。邢強建議稱,未來除了應該在現有四大發射場增設商業航天的專用發射工位,還應布局謀劃新的商業航天發射場,甚至可以考慮在海外建設發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