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第一次吃到炒熟的干花生米,其味摄人心魄,第一次入口就觉得仿佛前世已经吃过,尚留有鲜明刻骨的记忆。是那种盐炒的带壳花生,金灿灿的壳儿,剥开了,发一声脆响,两指轻轻一捻,去掉了紫红的皮儿,露出白生生果仁,一嚼之下,百味失色。tvb now,tvbnow,bttvb9 ?7 G8 c( D+ B' J) @
几乎总是这样,如果每天吃不到那个味儿,就觉得没有吃饱,即使多吃两碗米饭也无济无事,心里想着那脆生生的干果仁儿,流连不已,如万箭簇心,几乎夜不成寐。公仔箱論壇6 S9 ~; n$ T4 p# V6 R
味道真是奇怪的东西。在云南或者贵州、湖南的一些边僻山地,有制蛊的传说,是采纳了成千上万种花,用露水浸泡制成一种特殊的汁液,其香味沉郁无比,放置在深山大泽的岩洞或者水边,引来右虫入内,合上瓶盖再浸泡到一定时辰,就可以用气味来控制恋人的意念。
, L! \0 G' @# A7 W4 a* n# p% B" p公仔箱論壇 金庸小说里那些练就了独门秘技或者炼制了毒门秘具的武林高手们,也无不是用此类方法,以奇异的香味,合以蜘蛛、蛇蝎、南方密林里才有的毒草香花,以及含混了刻毒的诅咒制成,让人一闻即倒,百骨皆散。
j8 ~4 {' J* y4 E! [4 i 法国的普罗斯旺或者我国的新疆,盛产熏衣草,季节到了,满山遍野盛开了淡紫的花朵,招蜂引蝶,也吸引着全世界爱好美景和香味的人们。在我的故乡原野,人们在耕种之余,总是以狩猎来获得娱乐,捕猎的方法与别处不同,不使用刀枪弓箭,而是投其所好,以食物做为诱引,将猎物诱到陷阱里去。还有一些高手,把两棵压弯的小树间,套上绳索机关,等那些经受不了食物香味诱惑的猎物莽撞投来,只一碰触,分张的两棵树便迅速弹起,将活蹦乱跳的四蹄活物高高的挂在树上,再也挣脱不开,人们只需要去树上需要拿下它来,打牙祭去了。
& s: J, m, Q. X3 Z公仔箱論壇 诱惑猎物的引子,是经过特殊制作的。每个猎户都有祖传的秘方,外人绝对不可知晓其中秘密。这正如中医世家都有绝不外传的秘方偏方,而老字号的饭庄掌柜,在出嫁女儿时,显赫的陪嫁品里最珍贵的,不是珠光宝气的妆奁,而是按父女情份,从一锅熬熬续续、历经百年的老汤里盛出一勺半勺。
# c* X- R( g G 猎户们捕来了野兔或者是狐子,甚至香麝、黄蛇,又要以野蘑菇等一系列山珍佐了来烹煮。其中一些传统的中草药高料,如茯苓,往往是作为野物的调料奇香无比但是有毒的,每年里都有因为食用后中毒死去的山民。但人们总是对美味的记性很好,对危险的警觉很差,照样争吃那刚刚出锅的鲜物,照样满山满岭去猎杀,乐此不疲。6 S+ m+ w) v* D# L, B" y
古书里所说的“逐肉”,大约就是这种境界了吧?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纯朴而又悠远的记述,在故乡辽远空阔的原野,如此重复不已。上帝总是以食欲来促使人们的劳作,而香味就是食欲基本的引力,也是人们吃饭和生活下去的原动力。: g7 h1 x! _- p- M
野史趣闻里记载,有一个皇帝在其起义谋反之初,大军过境当中,就以上好的蜂蜜将自己的名号涂于石壁,蜂蚁虫类争相抢食,聚焦成为黑字,以此传播“天意 ”,讨个民间有好口彩,这是味道在食欲之外获得的功用了。而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里,奇异的天才少年,匪夷所思地通过谋杀众多少女来提炼和收集气味,等到他要告诉人们的最后时刻,将香水播撒在巴黎广场,人们闻而不能自持,像古罗马时代一样群交于光天化日之下,其场面惊世骇俗,则又是形而上的艺术之于形而下的现实之治统的经典案例了。公仔箱論壇8 v3 c# _5 B) X2 p* f
鲜,鱼与羊也;但胃是不知足的,如同贪婪的女人。我在幼时的令人心酸的饥饿里立下誓言,长大后要去游历人间,尝遍天下美食。但后来知道,吃遍天下的宏愿,如同在上横扫千军的英雄,有一只海纳百川的大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胆识与气魄。比如吃蛇,吃虫,吃猴脑,吃河豚,又如吃豪宴、吃独食、吃霸王餐。tvb now,tvbnow,bttvb' \# e- @$ b/ i2 Y% X9 u
再后来听闻了“满汉全席”,这样极尽的奢侈与铺排,往往要和食者的社会地位和尊严相联系,方明白饭桌上的人生。还有一种吃文化的,有着花样繁复煞有介事的菜名而实际菜肴又简单可恼的菜谱。和“满汉全席”一样,那样的宴席,并不专为味和胃而设,如果真要尝尽美味,大快朵颐,做一日真正痛快的饕餮之徒,倒不如去乡野之气的云南吃“十里长席宴”。瑶族人家,在这一天户户都做出三二个菜肴,摆出来,便蔚为壮观,以至于堆满了整条街道,每个人都尽可以举着一双长箸,挨个吃去,好不快活,正如新中的举子,在拥塞着吃客的十里长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E$ r- W; ]# m' l9 n- g6 Q 等吃遍了天下,总还觉得口中味寡,就像梁山好汉一样,百无聊耐地走在促狭的巷陌,往往嘴里淡出个鸟来。如果偶然回乡,吃到故里的酿皮和浆水挂面,又如仙物了。原来胃是忆旧的,也是重情感的,这就是所谓“胃里的乡愁”了。
& I# y. B- V% Y' C3 ?* f) c 人食百味,生百病,此乃味之消解与平衡。从少年到壮年,再到中年老年,食欲一直激励着人的奋斗,去追逐繁复的刺激与体验,由小吃而大宴,从热衷新奇到讲求精细,人生也就从吃上获得了“品”。有的人吃饭是解饥,而饥不择食,有的人却是美食家。由品味而到达品位,这是吃出的境界。而人生老之将至,需要的却只不过一壶清茶而已,坐在竹椅上,就可以一边哼唱着老戏的曲牌,呷饮到红日西坠。百味尽尝,甘苦自知,原来无味乃是至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