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際] 社論:邁向減少用車社會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邁向少用車的社會,陸路交通管理局擬建銜接全島各住宅區的中央區腳踏車網絡,方便公眾騎腳踏車到市區。而明古連街新設立的腳踏車專用道,未來將從現有的濱海灣區延伸至女皇道、碧山、中央商業區及南北交通廊道。展望未來,騎著腳踏車往來全島各地的圖景確實有可能實現。tvb now,tvbnow,bttvb  l. Q1 Z/ c. U& o+ {/ D
當局將會在未來幾個月,為中央區腳踏車網絡的設計和建設工程招標,目前全島多處也在增建腳踏車專用道。與此同時,從下個月1日起,乘客將能繼續在全天任何時段,把折疊式腳踏車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帶上地鐵和巴士,這是為乘客的起點終點交通連接提供多一個選擇。這兩項宣布,是我國政府多年來鼓勵綠色出行,及落實加強環境保護邁出的另一步。& E  U( x' ^0 g. q& |9 P$ @
為了鼓勵人們以公交出行,減少或放棄使用私人汽車,政府近年來不斷強化公共交通的連通、可靠及便利性,同時也在全島各處改善和建造腳踏車專用車道,讓腳踏車騎士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能更便利、安全地穿行各處,長遠目的是要推動綠色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 s2 l% C1 g* m. Ztvb now,tvbnow,bttvb由於我國可用來建造道路的土地有限,而且多數的路面和人行道設施早已存在,難以大幅度擴充和改變,廣建腳踏車專用道顯示政府鼓勵國人減少用車的決心,並在日後腳踏車數目越來越多時,避免腳踏車與人爭道、與車爭路的現象更加惡化。要達到一個減少用車的社區和社會,陸交局和市區重建局將繼續擴建腳踏車專用道,重新設計住宅區和市區的公路,甚至讓出部分路面作為腳踏車專用道,及為公眾提供更寬敞的人行道。
9 {' }3 u- L; p6 n' g原本有四條車道的明古連街,其中兩條改建為人行道和腳踏車專用道,還增設120多個腳踏車停放位,同時建設有蓋走道連接巴士站和地鐵站。全長450公尺的明古連街的重新設計、改建、延伸及連接,將成為未來其他公路改建的參考範本。
5 P9 r) T' U  x  L" M7 q# q目前腳踏車騎士不敢跑遠路,是因為擔心公路上的安全問題,今後興建更多腳踏車專用道,或能鼓勵更多人騎得更遠;炎熱和潮濕的氣候也阻擋了人們騎腳踏車上班的意願,雖然氣候的條件無法改變,但在騎腳踏車更為方便及更為普及化後,未來相信其他必要的設施也會出現,包括讓騎士洗澡和更換衣物的設施,甚至為腳踏車打氣或進行簡單維修的小站。
0 P3 d. O9 r4 k' `8 g+ F5.39.217.77:8898將公路改為腳踏車專用道和人行道的計劃,其實是一種已出現的國際趨勢,全球不少大城市已倡議“綠色出行”或“低碳出行”,即採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巴士、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共同乘車、步行或騎腳踏車等,以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又有益於健康的目的。
, ]8 Q4 k5 w* u我國無法興建更多公路來容納更多的車輛,現在必須在思維上做出改變,避免繼續依賴汽車和私人交通工具。在更多人要以腳踏車去工作場所或上學,而不只是作為休閒或運動的工具時,就必須確保全島能形成腳踏車網絡。政府擬建的新網絡,正是逐步朝此目標前進。
% t) h3 m! @1 f) i7 }: B) U公仔箱論壇不過,在腳踏車網絡落成之前,腳踏車騎士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必須在腳踏車專用道上體現出包容和寬厚的行為。近日腳踏車騎士撞傷行人或發生交通意外的事故不少,顯示使用者的文明行為必須跟上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如果有必要的話,未來或可規定騎士和使用者必須上相關的交通規則,或安全駕駛的課程。出行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也彰顯出國民素質處在哪個水平。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