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用久了會磨損,關節用多了、用久了一樣會磨損老化。所謂退化性關節炎,即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老化而造成疼痛、發炎、關節變形的疾病。若發生在膝關節,剛開始關節附近會痠痛與肌肉變緊,活動或輕壓關節時會痛,接著,剛起床時會覺得關節活動很不靈敏,膝蓋愈來愈疼痛與腫脹,活動時甚至會感到無力可施,蹲不下去站不起來。時間愈久,膝關節變得極度僵硬無法活動,患者會無法行走,需要以手術矯正。
+ c! l9 l8 x" [; j6 g# {: _$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5 {) k x* r# j( A
骨科常見退化性關節炎承重關節易發生5.39.217.77:88986 {, L7 a6 D2 z, y' S
3 p; p; v6 Q$ b' u0 Gtvb now,tvbnow,bttvb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老年人在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有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軟骨細胞剝離來不及增生,造成軟骨層變薄,關節間隙變小,甚至磨損到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出來或壞死形成骨囊腫。不過現代人由於運動、過度的負重、肥胖或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使得罹患關節炎的病患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tvb now,tvbnow,bttvb+ \/ |2 H0 n" R: i' q% E
; |( _: M' B/ _7 M" d
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軟骨退化或者結締組織發炎產生,不僅會發生在膝關節全身活動量大或需承擔重量的關節都可能發生,例如:指間關節、肩、肘、腕、脊椎、髖、足踝等,另外創傷、骨折或關節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及化膿性感染等後遺症,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如體重過重、骨骼、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性疾病,也較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為退化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過度使用、運動、身體重量過重或是喜好爬山、慢跑的民眾。
- [: s6 r: q c5.39.217.77:88980 Q7 q8 b/ U4 r" S
抬腿+復健運動強化下肢肌力
9 K7 o. e) O0 b' K# E+ t: H1 N$ i: B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2 L( L5 Y6 S. S8 q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常因疼痛、肌肉功能受損及本體感覺變差而產生下肢功能障礙。最常衛教病人的運動為抬腿運動,即所謂的等張訓練。病人平躺,一腳彎曲另一腳伸直,伸直的腳抬起懸空維持5秒鐘再放下,一回做15至20下;另外,可於趴姿及側躺做同樣的訓練。大約2至4週後甚至可在腳踝上綁上沙包以加強訓練強度。
; ?# D' u; y% s# U# ^* ? A& v+ ^9 M/ i. w! x+ b4 e
此外,過去總認為膝關節退化透過訓練大腿肌肉即可,然而一旦發現膝關節退化,也說明著腰椎、髖骨可能也有退化的情況,因此復健運動應該腰、臀、腿肌都要訓練到。為了避免民眾在家做錯運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退化性關節炎的復健多半是較溫和的運動,如:水中走路、騎腳踏車、原地抬腳,有助強化下肢整體肌肉群的耐力;但假使想學強度更大的運動,就建議民眾要諮詢專家做進一步的評估。
0 }& {) R/ w% p*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6 [3 w ?2 B* ^/ V0 u" E* \* e
葡萄糖胺助舒緩關節炎認明藥品級葡萄糖胺9 L& S* d. Q. L+ G
tvb now,tvbnow,bttvb' x I# @! a+ I
在眾多舒緩關節炎的方式中,以葡萄糖胺最廣為人知,但多數民眾仍無法正確辨別與選擇。葡萄糖胺目前可以分為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以及保健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但僅以藥品級的葡萄糖胺具有治療的作用,建議民眾使用前先諮詢骨科醫師或藥師較為妥當。不過若身體出現關節不適等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的骨科醫師,做仔細的臨床評估。醫師會依據個人身體及臨床情況的不同,給予合適的醫療建議。5.39.217.77:8898# S$ i0 F5 G: H: r p/ \$ C
5.39.217.77:88980 U- V" R2 j$ }
m$ N% p; t8 H! Q8 J: Y- r5.39.217.77:8898
) p2 Q0 c2 v* [5 w( Rtvb now,tvbnow,bttvb' y, q3 |9 d7 \0 l! w6 |2 y9 v' T3 v
' {+ s+ g+ l-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W3 k5 w8 F o)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J. l5 k5 Z) `1 p3 a, d
健康 新聞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