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中國時報:台股真正危機 好公司海外掛牌

11月9日電/台股成交量迭創新低,單日曾創500億不到低點,10月成交量1.32兆,周轉率4.37%,均創歷史新低,較之過去幾次金融風暴期間更低,輿論出現調降證交稅呼聲,“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0日將邀請“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專案報告。
3 O2 ]: Q5 ?, k8 I'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T$ i& O! M5 i$ s# W' @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台股急凍,其實企業界看得更深遠,並不認為是景氣或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等短期因素造成,企業看到漫漫冬日降臨前的第一片落葉,好公司悄然赴海外掛牌,這才是“立法院”及政府該重視的真正警訊。
  t, W0 l8 ^2 j: a8 O! Y  s
. j# L+ Y9 D& f' W6 t9 i* c! K5 Ytvb now,tvbnow,bttvb  金融主管機關卻認為,亞洲其他國家股市成交量都陷入萎縮困境,“台股尚屬正常”,但對股市有了解者都知道:經濟結構性因素才是股市收縮主要原因。換言之,台股不是傷風,而是體質衰弱、抵抗力衰退因而反覆感冒。股市與實體經濟及產業發展互為表裡、相互影響,產業與經濟衰退會造成股市萎縮,股市長期萎縮,又將加深經濟與產業的衰退,形成螺旋衰退現象。 ( F5 {$ h) W$ P4 H
6 U8 ^" F9 K8 E+ n# j
  另一方面,股市是企業直接融資管道,與產業及經濟可以彼此拉拔;一個參與者多、交易熱絡的市場,掛牌企業享有高本益比高、股票流動性無虞,可以讓企業降低籌資成本,而且更有意願持續透過市場籌資用於投資拓展,對產業發展與經濟有拉抬效果;反過來看則是經濟表現佳、產業不斷有新機會與新創企業掛牌,則又可推動股市上揚,兩者交互影響成為良性循環,這是螺旋上升現象。20年前台灣科技產業興旺,不斷有新產業機會與新企業上市,既帶動經濟又讓台股成為亞洲最熱絡的市場之一,即為明證。   D) k  j) p' j  K: d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1 b- A8 I! x) B; f
  今日台股逐漸沉寂,與大環境的變化有關,大陸經濟實力上揚、產業快速進步、陸股熱絡吸引眾多資金,雖然也有泡沫、運轉率過高等問題,卻是紛亂中見充沛活力,情況有如20多年前的台股與台灣經濟。不過,除了大陸磁吸效應外,台灣經濟與產業內部問題叢生,從經濟前景的疑慮到產業競爭力下滑,甚至企業與社會的信心危機,都是台股低迷的因素。 ! `$ q: k4 S( J2 n. j& v: @: ~

/ ~7 t/ P7 v4 i$ Y在此同時,出現企業赴海外上市之風。對企業而言,選擇高本益比、成交熱絡市場掛牌,是理性選擇。高本益比,代表釋出同樣股權可取得更多資金、股價更高、獲利更多。近日最受市場矚目的案例,就是島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在中國轉投資子公司匯頂科技,9月17日在上海證交所掛牌,至11月4日為止,累積拉出15根漲停板,股價漲幅達到446%。這代表持有匯頂科技21%股權的聯發科,擁有超過500億元的潛在獲利。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Y2 c# R+ K$ n- r+ b8 ~8 S

' ?2 [& y7 ~& ], b* a! r: |, D  馬政府時期曾經歡迎大陸台商企業回台掛牌,但太陽花學運後,在社會反中氛圍下已經緊縮;如果匯頂是一家有潛力的公司,聯發科讓其回台掛牌,以其得到投資人爭捧的情況看,對台股當有助益。遺憾的是台股的弱勢、島內種種不確定的行政管制措施,不僅讓企業不會讓海外子公司回台上市,連島內公司都要赴海外上市,市場已傳出鴻海、網路家庭等企業旗下企業,捨島內掛牌而選擇到香港、大陸上市。 tvb now,tvbnow,bttvb; M! _# u5 V. e+ F0 L/ X5 @6 v

# N' ^3 G( ^. q* [/ \5.39.217.77:8898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訪問時,對股市成交量低的問題,認為原因很多,其中包含經濟體質不好的事實。因而他反對用降證交稅來提振,認為不從根本解決經濟問題、不把投資環境弄好,光有強心針,就算把證交稅拿掉也沒用,只會曇花一現。 0 H/ [- _* k; a, f& t0 ?) p. B
tvb now,tvbnow,bttvb+ n% g! _, Q% R+ _* K1 h, Z9 G& ?7 {
  林全看到問題癥結了,也了解降低或取消證交稅不是解方;其實,去年取消證所稅後台股仍無起色,可知把台股問題歸因稅制是簡化問題又拿錯藥方。台股的根本問題其實是在經濟、產業(包括投資環境)。林全或許該捫心自問: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為,到底對經濟有益亦或有害?激化勞資對立、兩岸關係低迷、環保抗爭加烈、限電風險提高,哪一樣有助經濟與產業發展?如果政府的政策與作為讓企業、大戶害怕而退場,散戶失去信心不再進場,台股要再起雄風也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X- s$ c9 G5 P$ G: v

6 |8 f/ ?8 i2 K) d# e# P公仔箱論壇  該到“立法院”報告台股量能流失因應對策者,應該是林全而非“金管會”。“金管會”只能談技術性細節與政策,但台股的問題已不僅於此矣。台股根源問題還是在經濟、產業、甚至在全盤的財經政策。但蔡英文、林院長給得出答案嗎?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