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這為新時期我國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科普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一線科學家的積極參與。然而,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除少數熱心的科學家外,中國一線科學家從事科普的熱情並不高。那麼,科學家做科普“梗”在哪兒呢?/ H1 j: [: b. m$ O4 I" _
5.39.217.77:8898- J0 l0 C' ]# C0 ^5 A2 S
何以會出現“不願不屑不擅長不敢”現象, H5 g4 v7 O" | Y' r' f0 a# Z
公仔箱論壇& m5 g) b# k. C* |; P
不少科學家不願做科普。所謂的不願做,就是沒有內在動力去做科普。現有的評價體制,只認科研人員的專業學術研究成果,科普工作並未納入對科研人員的考核中。在這個指揮棒下,許多科研人員就是想做科普,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知道,在中國任何一個學術單位,一線科研人員的考核壓力都是巨大的,特別是中青年科研人員,他們面臨著生存和晉升的雙重壓力,“識時務”做好本職研究工作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做什麼科普,那是退休老頭老太的事兒。”這句話反映的就是很多科研人員的真實想法。現實情況也的確是,本該安享晚年、退休了的老科學家卻成了我國科普工作最積極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總之,“科普不能當飯吃”,沒有建立相應的鼓勵科學家做科普的體制機制,是導致一線科研工作者普遍遠離科普的根本原因。
5 _+ A7 K. C3 g# N公仔箱論壇
( @" J1 m# j0 R j: V$ S$ r/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一些科學家不屑做科普。在我國,有些科學家嘴上說科普很重要,但其內心深處仍然輕視甚至於鄙視做科普。一線科研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往往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不思進取;圈內人也普遍看不起搞科普的科研人員,認為科普是“小兒科”,只有水平不高的“科研做不下去了才去做科普”,高水平的研究者是不會去搞科普的。故此,在很多情況下,做科普不但不會給一線科研人員在學術圈內的形象加分,反而會被認為是“好出風頭”“名利思想重”“想出名”,對個人形象的塑造甚至是“負面”的。這也是導致科研人員主動遠離科普的重要原因。
" {* `& h, Z3 @5 S* t; w#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T; v1 m6 `2 R6 _/ c2 W$ G. ]
很多科學家不擅長做科普。術業有專攻,學問做得好的科學家不一定擅長做科普,因為科普工作有它自身的學問和規律,科普要取得好的傳播效果也並非易事。比如,它需要新穎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表達,公眾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等。而現實是,科學家雖然是某一科技領域的專家,但他們往往缺乏有關科學傳播的訓練,在從事科普工作的技巧、經驗和能力等方面儲備不足。對於不少科研人員來說,撰寫學術論文和科研報告他們是行家裡手,但搞科普他們在初期階段或許還是蹩腳的。5.39.217.77:88986 p; z5 q+ _7 F4 L1 t
4 t3 r" g/ }: T5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也有的科學家不敢做科普。當前,某些不良的輿論環境也對不少科學家從事科普工作產生消極影響。比如,科研人員在面對媒體對熱點科學問題進行解讀時,經過多次傳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誤讀或曲解的情況,繼而遭到各方面的非議甚至謾罵,這使得原本一腔熱血投入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員深受打擊,從此不願再“惹火上身”。本來,做科普可以提升科研人員研究工作的社會顯示度,是一樁兩全其美的大好事,但在目前一些媒介一味片面熱衷於“抓眼球”“標題黨”的境況下,造成科學家做科普要冒一定的風險,這的確非常令人尷尬。
- p( \3 M, |' [8 {2 |! n& {
' w1 y7 f) B9 k$ }6 K- l 為什麼迫切需要科學家參與到科普工作之中4 Z/ k' W: v$ p
1 v$ f* h% W0 t3 Y( ` 總之,囿於種種原因,導致一線科研工作者普遍遠離科普,這也是我國科普工作整體水平明顯偏低的重要原因。為什麼迫切需要科學家參與到科普工作之中呢?
! m8 ^( e( f2 [5 |9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w. ^6 K- B" N2 l+ I; T公仔箱論壇 這要從科學家群體的特點和其自身優勢說起。一線科學家處於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他們對科技熱點諳熟於心;此外,與普通人一樣過現實生活,又使他們能夠敏銳捕捉並能準確地了解公眾對哪些科學內容感興趣、希望了解哪些科學問題。也就是說,他們集“專業人士”與“普通公眾”於一身,而這恰恰是一般的科普作家和媒體從業者所不具備的。所以說,科學家做科普,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價值。我們有的科學家就在這方面做出了成績,做出了榜樣,做出了影響。8 ?2 k5 W0 c2 R8 z# y4 x9 i- ]5 L& }
4 I; T- f _$ y+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當前,要提升我國科普工作的實效性和整體水平,就必須提高廣大一線科研人員從事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消他們從事科普工作的顧慮和疑惑,提升他們從事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他們從事科普工作的動力和積極性。當務之急,就是“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盡快建立激勵一線科研人員從事科普工作的評價體系。只有建立起正向的評價體系,以此為導向,才能逐漸扭轉一線科學家做科普積極性不高的窘境,更多的“科普家”也才會不斷湧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