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都市人對生活質素的提升,不少市民都更重視運動,尤以搏擊運動在近年大行其道,不少人下班後便會練習拳擊(Boxing)、踢拳(Kick Boxing)、泰拳(Muay Thai)、散打(Sanda)及綜合格鬥(MMA)等搏擊運動,刺激之餘,又集各種運動特色於一身,既有田徑的鬥快、射擊的鬥準,又有接觸性運動如足球、欖球等涉及碰撞的性質,令搏擊運動添上魅力。
! c/ [& s1 J2 G( ^tvb now,tvbnow,bttvb/ _9 Q* q2 w1 a
在外國,搏擊運動已廣受大眾追捧,據統計,在5個孩童之中就有一個學習搏擊運動,其受歡迎的程度,甚至連學校也把它納入學校課程。搏擊運動雖然刺激好玩,但隨之而來的創傷亦不少。
$ I! M! ^6 w l# P5.39.217.77:8898
8 v' M8 H% W' `8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受歡迎的拳擊運動為例,雖然參與者有戴上裝備,做足安全措施,但都難以避免受傷的情況。別以為拳擊參與者戴頭套就代表百分百安全,其實若疏忽活動時帶來的危險性,分分鐘會引致腦震盪。
1 T9 Y5 D2 P8 P# M' Z% _* [$ z公仔箱論壇
0 I1 X" _3 B( x3 V+ _$ a*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猛烈搖晃% O7 d1 _1 d- Y" {" @- d" q8 i
. }, p1 T5 ~% E* u+ Stvb now,tvbnow,bttvb根據2013年奧運的指引,大會已有明確指示選手不需要戴頭套,因為有研究發現,戴上頭套的選手在頭部受攻擊時,情況就如一磚豆腐放在盒裏經猛烈搖晃,不但難以保護腦,反而為腦部帶來創傷。有研究指,雖然頭套能阻止頭部的擦損,但選手戴上後,會令人減低避開攻擊的意識,而頭套亦有可能阻礙視線,令選手的反應減慢,因此現時選手比賽時,已不需戴上頭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 J* O- B1 A; a/ t
- U2 v( x% q1 b: c/ n$ G5.39.217.77:8898拳擊選手若受到腦震盪,常見的會昏倒、失憶或是失去知覺。若腦部受創傷,建議要用較長的時間好好休養,待完全復元後才繼續做運動或進行訓練,否則後果可以很嚴重,輕微的可能會經常出現頭痛、記性差及耳鳴,較嚴重的可能出現衝擊性癡呆。拳擊醉酒綜合症(punch drunk syndrome)就是衝擊性癡呆的一種,通常在拳擊選手身上出現,主要因為腦部經常受撞擊而導玫。但不必過於擔心,市民若是普通健身,而非上場搏鬥,並不容易引致如此大的傷害。tvb now,tvbnow,bttvb+ A# ]2 T. t# ]# Y3 u
公仔箱論壇8 O) F5 V. v- Y4 x7 b5 R1 U) C( B
另一個在拳擊運動上經常發生的意外就是流鼻血,傷者因為受衝擊而撞傷鼻內的微絲血管。我們經常看到患者揑住鼻樑止血,其實這方法並不正確,正確的方法是壓住鼻頭,姿勢要俯前而非向後靠倚。除此之外,傷者也可以在眉心用冰敷或是用紙巾塞鼻來輔助止血。不過若然受重擊令鼻樑變形便是骨折,必須立即求醫。
& }9 }# }1 A- \公仔箱論壇
+ b0 I* h9 T0 S* M V! k' A5 ^# z公仔箱論壇近年熱門的運動除了拳擊,還有散打, 散打講求手技、腳技、摔、打等手法,集多項武術特色於一身,屬於混合決鬥。而散打常出現的動作便是摔,把敵人摔倒地上,不過當摔的動作出現,同時也意味着參與者可能造成創傷,而頭、頸、膊等部位便首當其衝,其中一個名字為臂神經叢傷害(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burners and stingers)的創傷,患者會出現神經受損、雙腳麻痹及頸痛等徵狀。/ v* z" k8 f, L( q8 i%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L, {3 X, k+ B4 [
碰撞危險
' q# h f) d3 x! m% _, N9 X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w; g& D# u! U0 [$ _
倘若傷患在頸部,患者會出現劇痛,動彈不得,建議這時不應移動傷者,否則會令頸部神經撕裂,傷勢或會更加嚴重,遇到此情況,只需讓傷者繼續躺臥,協助傷者托起腮,讓他保持呼吸暢順,再請專業的醫護人員護理便可。tvb now,tvbnow,bttvb/ M# O) d- W$ W8 @( ~3 W/ J
0 s" ?5 A6 W$ T7 G& d
搏擊運動看似十分危險,但有統計指出,其他運動如美式足球、足球及籃球的受傷率比搏擊運動還高,因為運動員專注於場內競賽,往往忽略被旁人碰撞的危險;相反,人們參與搏擊運動時,必定看牢對手的拳腳,反而能避免受損。當然,在有充足措施的場地練習,並在經驗豐富教練指導,以搏擊運動來鍛煉身體,可以是十分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