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學民思潮停止運作感言—無憾告別 重新啟航

學民思潮停止運作感言—無憾告別 重新啟航
7 x8 G9 L& t: x% K# ^# e  `1 [

4 S* ^% q& M3 v' t/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e  p2 J- o# K5 F
5.39.217.77:88987 I6 z& {3 l/ h# n  L9 y# D

' p, `0 t3 l0 Q* D/ E0 Z" j7 Rtvb now,tvbnow,bttvb
8 P, K- _, V- E* ]0 x& g3 `* m. ^2011年,是一個中學生參與遊行會被當作異類的年代,沒有人會覺得政治能與學生扯上關係。所謂的街頭行動,僅是社運青年才會參與的東西。但那一年的春夏之交,一群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透過社交媒體連結一起。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教育局撤回洗腦國民教育。於是,學民思潮在2011年5月29日成立。我們相信學生不只是「社會未來主人翁」,是有權關心當下的政治狀況。
. c: N/ U4 I& M5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3 U, J( \7 \6 ?5 i2 e! u8 i
起初,十多個中學生把省下零用錢來印刷文宣,用借來的大聲公擺設街站,並帶著青澀的面孔,在人來人往的街道派發單張。當時大家體會到途人的冷漠,對時政議題無動於衷。有時候,五、六個同學放學後便匆匆趕往街站,甚至在鬧市中擺過只得兩人的街站。我們明白要令公眾了解洗腦國民教育,是絕不容易。學民思潮在2011年8月21日發起的第一場遊行不足二百人參與,但我們知道我們不能放棄,只能抱著「立於街頭、走進人群」的理念,咬緊牙關繼續擺設街站和到教育局請願。5.39.217.77:8898- m7 ]7 Y1 J- ~5 X- x

3 S1 i  b% [) t5 d+ O3 k1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012年,隨著中國模式教材曝光,以至城市論壇拍抬事件帶來輿論高度關注,學民思潮會員人數由十多人急升至二百人。我們把整個暑假都投放在反國教運動。無論包圍中聯辦、狙擊建制派、截擊教育局局長,還是收集十萬市民的簽名,過程中公眾的支持,讓我們在默默耕耘中看見曙光。也許因為政府的不濟,或始於道德感召,九萬個香港人在7月29日與我們並肩而行。同學的絕食行動把運動推向高峰。於9月7日,十二萬人聚集於公民廣場。該次成為香港近年的大規模集會。從金鐘高處望下去的黑衣人潮,至今仍是歷歷在目。最後,香港人更迫使政府擱置國民教育科。那年暑假是一個奇蹟,亦引證著新時代的開始。7 m7 O' ~$ t8 N' }& d& o

4 u, f" U% ^: L' J% I$ K公仔箱論壇反國教運動告終後,學民思潮曾經考慮過解散。但作為少數組織中學生為主的學生團體,我們仍希望繼續打破社會舊有風氣,持之以恆推動學生加入抗爭行列。因此,經過半年的沉寂,我們選擇轉守為攻。在阻擋染紅赤化和支援各種社會運動期間,全力投入政制改革討論,推進民主運動。2013年開始,學民思潮提出「公民提名,必不可少」。那段時間,數百位同學付出自已與朋友相聚和讀書的時間,接連不斷地在每個週末,走到各區宣傳理念。
; m! _( e# X) A
" U2 W: u) b( A公仔箱論壇經歷長時間的宣傳活動,我們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終於在2014年電子公投所推動的學界方案取得三十萬票。這次公投引證政制改革不僅屬於代議士、學者和公職人士的事情,學生也能在政改運動佔一席位。後來,人大常委在8月31日公佈決定封殺真普選。我們決定組織中學生罷課,為更大規模的抗爭作好預備。原先預計只有二百人參與罷課,結果有超過一千名學生參與。在9月26日當晚罷課集會過後,我們決定以直接行動反擊政府,發起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及後,愈來愈多香港人與我們一起走上街頭。在9月28日87顆催淚彈的洗禮後,香港人展開了長達七十九日的雨傘運動。一場超越眾人想像、走進國際舞台的群眾運動,就此劃破歷史。公仔箱論壇0 m3 t/ h+ B9 t2 l+ j' f; o/ G: V

# v6 U3 ]4 I2 A! U- B5.39.217.77:8898誠然,雨傘運動最後以清場告終,政改方案亦在一場鬧劇中被否決。的確,在雨傘運動結束後,我們與許多市民一樣,曾經感到失落、迷茫。後來我們卻發現,香港政制依舊如此,但社會氣氛轉變不少。除了繼續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之外,我們不停思考組織未來的方向。
& P, r( _- E+ \9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 {9 G) P- s4 y& |" I
在接近一年的討論與反思,我們逐漸明白,學民思潮過往透過政治運動與學生運動相互支援的模式需要作出改變:高度政治化的學民思潮令我們難以進入校園進行中學生的教育與組織;作為學生組織的學民思潮也難以面對以十年為單位的自決運動。討論過程中,有同學希望在中學校園推行公民教育工作及聯繫,關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議題,繼續組織學生參與社會運動;亦有同學希望進入議會,推動民主自決,並組成政治力量,期望推動長期的政制改革。所以,在歷史的關節點,學民思潮決定停止運作,讓成員分別成立不同組織,於不同的崗位上繼續為香港的未來奮鬥。! H' o9 ?+ u' k" Q

' g/ ]$ s! G0 vtvb now,tvbnow,bttvb五年間,我們看到社會有所改變。這些年來,更多同學關心政治。越來越多年青人自發走上街頭、投入抗爭已是大勢所趨。今天,中學生參與政治不再是禁忌。在過去數年,學民思潮能夠與眾多熱愛香港的市民,投入兩場大型的佔領運動。這是我們的福氣。在此,我們感激過千位曾經加入學民思潮的同學,還有每一個支持我們、在街頭與我們並肩而行的香港人。儘管這刻我們不確實三十年後香港會變成怎樣,我們仍可以向自己的子女自豪地提起,年少時曾經是學民思潮的一員,在街頭吶喊。tvb now,tvbnow,bttvb' n+ G. C" r7 T$ |' V; B1 O

$ x+ ~! e" q2 Q" V. q4 \0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學民思潮打過美好的仗,也走過應走的路。今天,學民思潮要和大家告別了。我們非常感激香港人的支持。我們所有同學不會忘記在學民思潮的日子。以往在遊行或街站時,許多市民都會以「香港嘅未來靠曬你地」等說話來鼓勵我們。然而,香港的未來並不屬於任何單一的政治人物或者團體,而是屬於每一個人。即使學民思潮停止運作,「立於街頭,走進人群」仍然是我們每個人的信念。但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依舊能夠街頭上再見。
. o' q$ t. X, O& D& x6 w# p" x/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u1 `/ f$ r5.39.217.77:8898學民思潮
9 _! R& G8 N; L6 R! i! X1 s公仔箱論壇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
  
黃之鋒: 爭論何謂「本土」沒完沒了 以實質政治訴求區分更清晰5.39.217.77:8898. J4 s4 W0 ~0 E" |- `

5 ]7 r/ N5 t, p( H8 C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K8 ^+ Y1 h
6 m0 s/ W3 @# [  k: i,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3 _2 v4 Y* l# k' P* X
今早港台新聞的一篇關於未來成立新政團的報導,誤將我把政團定位為「民主派」寫成「泛民主派」,雖然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有著差天共地的解釋,難免造成公眾理解新政團路線的落差。
: N' c+ Q' p- P+ ?% X1 x# u5 @5 [6 X- p公仔箱論壇2004年開始,傳媒愛用「泛民主派」概括描述民主黨和各個民主派議員,從而顯示民主派如何廣泛多元云云,但時至今天相信此種標籤也是較為簡陋。畢竟,部分泛民只視民間力量為補足和輔助議會工作的分支,未有注意到公民社會內藏的潛力與矛盾,除了廣義的政制問題相對有著表面的共識以外,其實「泛民」在勞工、城規、經濟、社福等問題上或多或少也存有衝突,結果造成唯普選主義的論述。更甚的是,在民主回歸破產以後,連僅餘的政制層面共識也是此路不同,所謂「泛民」的定位更是出現失焦的狀態。
# x6 n, F4 f$ N% g& J2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 D4 h$ P$ m" g" F* Q5.39.217.77:8898固然,在親中建制派和民主派的二元區分之下,新政團必定屬於民主派一方,但我們無意走進「泛民主派」的模糊定位,就是因為我們希望突破舊有限制,而即將成立的新政團,就是能夠參考近年世界各地的社運型政黨掘起,諸如西班牙Podemos和台灣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的動員模式 —— 除了扮演著社運前鋒的角色,以及推動政治、經濟和社區自主,更能促進公民自發組織運動力量,改變「大是大非先行出黎」的習慣,將傘後累積的素人力量投放到公民運動的各種組織崗位。* @9 g( n& _  X. Y$ n
公仔箱論壇( T0 l, w# U2 w4 O0 F
至於為何我在電台節目表明,無意把新政團定性為本土派,按照即時新聞的說法,就是因為我認為本土派裡的本土兩字「好虛」。這的確是我的想法,近年越來越多議員和組織自已定位為本土派,其實「個個都話自已係本土派」的趨勢還不是太大問題,但結果卻經常出現「本土派人士覺得其他自稱本土派既組織唔夠本土」的狀態……- v8 Y/ p3 V% c% f. t# T+ `% m
tvb now,tvbnow,bttvb1 Z) v! v1 ~, C1 r+ x
說穿了,就是因為根本無人能夠具體定義何謂本土派,即使有本土派人士嘗試作出定義也好,現在所有自稱本土派的人士,也難以全盤符合那些定義,而本土本來就不是一種很具體的政治訴求。我還是覺得,在建制派和泛民大黨也主張本土的時代下,與其要爭持何謂本土然後爭吵得沒完沒了,倒不如用統派、獨派、建國派、城邦派和自決派等實質政治訴求作區分,反會更為清晰。1 g+ G4 N, ^$ i& }
我覺得簡化的標籤,都難以完整地說明得到新政團的路線,只想大家期待新政團未來公佈的理念和政策總綱,透過我們在政制、教育、規劃、人口、文化等各個範疇的實質倡議,從而判斷我們的政治路線吧。/ p' ]. D- P6 w7 T: z
5.39.217.77:88983 Y2 o* c- h/ h- T; K6 v' o; g
  
評港生自殺 人民日報批黃之鋒青年新政等抽水 伺機將矛頭指向官員 (不知所謂嘅地痞流氓報紙)+ K. A, E$ g* m

$ e2 v7 \8 c/ P  w2 Q公仔箱論壇
% V8 M2 d  B: n. x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p" v1 o" E( {  [! z
近日接連發生學童自殺事件,不少港人或政團再次聚焦香港的教育制度,指摘它令年輕人喘不過氣。內地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有報道批評,一些政治團體趁機利用事件撈取政治資本,把悲劇「政治化」,冷血行為引發社會反感。矛頭除了指向本土派,點名熱血公民和青年新政「抽水」,亦批評學民思潮前成員黃之鋒等人,「伺機將問題矛頭導向政府官員和香港的教育制度」。報道又稱,有人指學生壓力與教育制度「扭曲的結構性問題」有關,藉此為自己的激進行為找理由。
/ w; Y7 }3 H3 x1 H' s
. F5 t% f+ x, A7 v公仔箱論壇報道以〈把香港學生輕生「政治化」是冷血〉為題,以及以「半年24出自殺悲劇,反對派趁機撈取政治資本」為副題,當中引述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社會學系教授趙永佳指,因為缺乏系統研究,香港公共議題的每次爭議都會出現「羅生門」式的眾說紛紜,又以自殺事件為例,「一些政治組織利用事件大肆炒作,博取眼球」。
. l" f# l) r6 K5 t5.39.217.77:8898: C+ c) g4 F+ Z1 {8 y3 I# J
報道批評激進組織「熱血公民」趁機搞「事件營銷」,更藉此宣傳非法的「公投制憲」,而激進組織「青年新政」召集人也趁機「抽水」,稱學生輕生是「我們」做得不好,還煽情地表示「請給哥哥姐姐一點點時間,讓我們撥亂反正好嗎?」
; V9 j# X6 X8 K" N9 }  Dtvb now,tvbnow,bttvb
2 e6 T. O; q4 w1 Q公仔箱論壇對於學民思潮,報道亦指他們伺機將問題矛頭導向政府官員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文章又批「個別教育團體如教協等」,趁機批評教育局「後知後覺」、支援無力,將責任推到政府身上,把教育部門當靶心。報道稱,「借學生自殺悲劇進行政治炒作的冷血行為,已經激起社會公憤。一位市民悲憤地表示,真正的悲哀,莫過於這些家庭的悲劇,演化為持不同政見團體對付政府的『武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