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望: 大憲章自由行 北京啟蒙之旅tvb now,tvbnow,bttvb; f u% Q' @8 Q% S' v3 J# j& W+ B2 v ^
公仔箱論壇- p9 o( H D; `* v5 N* e0 t
+ i+ \8 X' v0 H/ c英國的《大憲章》(英文Great Charter, 拉丁文Magna Carta,1215.6.15),走過800年的時光隧道,現在帶着歷史光環在全球「自由行」。tvb now,tvbnow,bttvb8 H7 ?3 G7 r+ K+ Y5 @) h$ o
, J8 p' z! b a3 I) U4 W
「自由行」的意涵,一是它的1217年拉丁文手抄本原件,在歐美等地自由展出;二是透過展覽弘揚自由、法治精神。
" N$ h! `0 B H公仔箱論壇繼美國、盧森堡之後,《大憲章》有10月中旬的北京啟蒙之旅;10月之後,是在新加坡、馬耳他、葡萄牙等地的「自由行」。
( c% B: V, C/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憲章》在歐美的「自由行」暢通無阻,在北京並不順暢,原定的中國人民大學展場突然被取消,英方只得改場地於大使官邸;原定10月24至27日在上海的展出亦有波折,場地由民營博物館改為英駐滬領事館。
, {* E Z5 p/ l# W# B# ~tvb now,tvbnow,bttvb8 U( A2 K k. d |4 O$ k& @* S
場地的大改小,關乎「亞文革」的政治生態。人大的極左派、極毛派最早清算憲政民主論(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30613.htm),而憲政民主論和普世價值,在新權要強化思想控制的「七不准講」之內。現在,《大憲章》被趕出校園不足為奇。
: a7 ?3 Q/ Q6 f. E" n/ \, H% Y6 L
英國之符號 自由和法治
6 E3 C$ z% R0 d p3 z& `6 g) e公仔箱論壇
# M& S( k% [8 I( O公仔箱論壇《大憲章》又稱《自由大憲章》,由英格蘭國王約翰(King John, 1166-1216)簽署。他是在社會精英階層貴族集團壓力下,接受對王權的限制,並在這份文件蓋王璽。
2 M, n% @7 B# f. Y4 ]) E4 V) k; I, K5 @* Q% ~
《大憲章》由序言和63個條款構成,其要點,一是限制王權,國王無凌駕法律的特權和地位,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二是保障「自由人」(1215年英國的 「自由人」不及總人口一半)的自由權,享有司法的公正,未經審判不受拘捕、監禁、沒收財產(自由權還包括第8條規定的寡婦自願孀居權等)。
m, l/ L; j( W1 G+ k P
9 m, s) D5 I; K& H5.39.217.77:8898《大憲章》頒布後,最初的「落實」有障礙;後來,經幾朝國王修改、社會精英階層對憲政民主的推動,對公權的規範、自由權的保障也逐步完善。
{* f& G6 G" T4 f公仔箱論壇
% T! o, t2 B2 {. ^( `( _; p公仔箱論壇英中協會主席、主導《大憲章》北京展的戴維遜(Martin Davidson),稱《大憲章》「是英國的一個符號」(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5-10-17/100863977.html)。
" N( C# O) ^1 q" K- F$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R9 i- w, V9 f5.39.217.77:8898「符號」的意涵,本欄的解讀是:《大憲章》及其後來的演化,構築了英國法治和自由民主制度的基礎,並逐漸完善以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司法獨立、程序公義為本的法治,彰顯自由、平等、民權、法治、民主的普世價值。它對全球社會文明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 G2 c2 L# {4 u0 F1 h) R( j4 X, R5 z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 Z5 ?. {# t4 t, N# d
1628年英國的《權利請願書》、1787年的《美國憲法》、1789年法國的《人民與公民權利宣言》(又稱《人權宣言》)、1791年的《美國人權法案》、1948年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聯合國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香港實施此法)等,或可視為源自母體《大憲章》。tvb now,tvbnow,bttvb3 r) I$ o& A; P5 b& k8 q
公仔箱論壇; I/ Y+ p2 ?( _0 M) E5 o5 r7 S! c+ f
限國王權力 最具啟蒙性5.39.217.77:8898! X4 a' A3 `- z2 V
, U% Z* S+ G0 ?% o& V, N% w2 ^
對於《大憲章》的北京展,英方沒有宣揚啟蒙之旅,但是展出的動機,無疑是讓更多人了解《大憲章》對憲政民主、自由制度、民權保障的影響。「一黨領導」體制下的許多民眾習慣了「做黨的馴服工具」之口號,《大憲章》展覽弘揚的自由和法治精神,對他們或有啟蒙性。3 u. ^ n/ l" u: G6 }
% h- \& @- e4 l( ~tvb now,tvbnow,bttvb戴維遜接受北京財新網訪問,說:「要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識,首先要明白人們為什麼須要懂法律……須要對相關法律程序有清晰的理解。」他說的培育,就有啟蒙的意涵。
! u5 F2 V3 r( Z( i7 |5.39.217.77:8898
3 c2 Q% T' K) \) W# Y! f5 x'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一黨領導」體制的社會,《大憲章》的啟蒙性不只在普世價值,更具啟蒙意義的是,對國王的權力限制。
6 R. o" m* \' T1 [/ Y( }: U4 H$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 w3 }, ]3 G/ z+ E( M* n! ]% w5.39.217.77:8898在「一黨領導」體制下,社會遠離真正的法治軌道,權力集中於執政黨,更高度集中於高層的家長,形成家長意志決定一切的「一言堂」。公仔箱論壇$ L1 r& c: q: R/ ~8 D4 j$ W3 X
b& G h8 i: m+ u7 T8 _
「一言堂」的弊端之一,是沒有真正的「黨內民主」,更無民眾的參與、有效的權力監察機制,只有愚民的造神。6 [" f% \9 L+ b$ ~3 O+ j
3 T+ s5 y2 P+ D% b* q弊端之二,是執政黨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和階級鬥爭(或稱對敵對勢力的鬥爭),並在強化「專政職能」之下編造罪名,整「黨內同志」或民眾。tvb now,tvbnow,bttvb. @+ G) V: K( k
$ [$ F0 Y8 K6 X1 ]3 g/ h- C
有封建殘餘 存人身依附
1 \ b- w" q C3 B. Q2 u' G3 w; l
- [, v+ h& C- U5 ^. ]3 t1 E$ W「一言堂」權力體制的弊端,還在於封建主義殘餘的頑固。改革家胡耀邦(1915-1989)、萬里(1916-2015)及弘揚「耀邦改革精神」的溫家寶,多次提到封建主義殘餘之禍。) j: A% h2 }2 [6 H9 _) C
; I& V# r' ~& V% O8 t. wtvb now,tvbnow,bttvb萬里說:「對封建主義殘餘影響估計不足。……根本問題就在於我們的劣根性。假大空也是封建主義遺毒。『至聖先師』,總要找出哪個人當皇帝、哪本書做聖經,缺乏的是民主、獨立思考、維護公共權利。」(《炎黃春秋》2015年第8期)tvb now,tvbnow,bttvb* ~ `3 E( h. M- A
9 t& X3 G+ N% z+ T( ttvb now,tvbnow,bttvb封建殘餘還在於人身依附和權力的終身制(職務終身制已取消,但仍存在太上皇式的權力終身制)。+ I& j* f+ ^2 C& R2 |*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M2 m3 B+ O! |# _# I8 q
改革派學者蔡霞的〈準則:重構黨內政治生態的重器〉,論述「主子和家臣的人身依附關係」:「一些人政治品質極為惡劣,政治心態相當畸形,……一些人 對領導阿諛奉承、欺上瞞下、說謊成性」;「黨內政治關係的江湖化、幫會化,還嚴重損害……人格尊嚴。」(《炎黃春秋》2015年第4期)5.39.217.77:8898" t: [, z! i3 ]
5.39.217.77:88984 X3 f& _# n. b6 X# q# p3 Y
英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家哈耶克(F. A. Hayek, 1899-1992),在《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of Liberty, 1960)論及極權主義的政權,可借「國家」之名剝奪個人自由。在亞洲,這也是封建殘餘禍害之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0 Q3 K+ @, K9 I
公仔箱論壇* @; m0 R; [& j2 r9 t7 }
800年前,英國從限制王權着手,邁出構建法治、憲政民主之路的重要一步;後來,提升了對自由權等民權的保障,使社會走向現代文明。公仔箱論壇3 t1 F/ R) B5 l" F F
( J6 y1 |- k, G5 @$ w; I. htvb now,tvbnow,bttvb對於「一黨領導」體制之下有思考力者來說,《大憲章》是「文明的啟示」,恰如三國學者劉劭《人物志》言:「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