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慷慨扶貧易討好 量入為出考功夫

慷慨扶貧易討好 量入為出考功夫; k8 Z! c! x5 N$ r+ Y0 ^9 o1 f

: n9 ]8 z5 L8 W) _

% e! D- {2 e" s3 ?. M: N3 Z4 y6 C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指港府每年將新增約兩百億港元經常開支,絕大部分用作扶貧、安老和教育,有助紓緩香港的基層困境,縮窄貧富差距。由於梁振英不打算在任內加稅,增加福利所涉及的龐大開支,益顯發展經濟為港府開源的重要性。# M3 w5 i1 B) W8 o) G) O+ w* s
tvb now,tvbnow,bttvb" N: G5 E9 z8 C* ~* Y
梁振英視貧窮、房屋、老年社會和環境為香港四大長期積存的問題,以化解這些問題為施政重點。當中房屋和環境政策,正沿著上一份《施政報告》已經定好的路向推進。扶貧和安老方面,去年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已經涉及每年數十億港元的額外開支,其他涉及長期承擔的構思,要待進一步掌握長遠財政推算才確定。
; L% S' G! g* a$ e( P; a% O# Q/ w2 b) I7 h! z- {
現在梁振英有信心增加香港的長期福利,而不致令港府入不敷支,因而推出較為進取的福利政策。當中最引人注意的舉措,是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估計年花三十億港元,惠及二十萬家庭七十一萬人。/ r; o" m& x- q% m) F: F. J
tvb now,tvbnow,bttvb. c" h' A8 z/ Q8 O! J
香港低收入家庭面對的生活問題,部分比領受綜援的無業人士更加困難。港府打算推出的新補貼,可以起到類似經濟學上「負入息稅」的作用。今年有了按家庭入息中位數五成為基準的官方貧窮線作為扶貧依據,加上工作時數條件,可以紓解基層困境,同時鼓勵自力更生。
$ v; q' G1 r4 }2 F! _
: p6 Q* X$ c1 [+ b' o1 J5 a7 }3 ^tvb now,tvbnow,bttvb
此外,部分關愛基金的試驗項目改成恆常資助,以及其他「加碼」恆常措施,都顯示梁振英不甘於「一次性紓困」,對社會上最需要照顧的弱勢群體提供長期援助。這有助改善社會氣氛。踏入政制發展爭議的關鍵之年,香港社會尤其需要避免重蹈二○○三年的覆轍,令政治爭議遇上各式經濟民生怨憤大爆發。
" Y) J! u  r/ k5 `! B7 w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8 h: @8 W! X4 W+ p
梁振英的《施政報告》,慷慨扶助基層,對中產階層著墨不多,梁振英表示要發展經濟來避免中產「向下流」。《施政報告》提出增加銜接副學士的大學高年級課程學額,增加幼稚園學券資助等措施,中產亦可受惠。但中產更加期望減稅,這要待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下月發表預算案時交代。
' |9 m! i, n  H  y" u6 {5.39.217.77:8898
) V: x5 X$ D$ u3 D
另外,今次的《施政報告》除了大增經常開支外,還有大量一次性的開支,單是注資「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以鼓勵社會福利機構原址擴建或重建來增加服務,已經會花一百億港元。
8 _/ ^2 ~$ n2 }/ `: H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E4 `. M+ G5 \7 d- s
香港中產最擔心的,是承受港府大派福利的稅務負擔。梁振英自認今次《施政報告》比較「大手筆」,但是對香港經濟發展前景信心滿滿,認為經濟發展帶來的政府收入增長,足以應付額外開支,其任內不計劃加稅,都可以做到《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要求。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0 Q9 Z( T' {* A/ p  [. N4 ^: N8 B) ^

" L3 Z3 j' D  G- N: ~公仔箱論壇
香港回歸十六年,港府每年經常開支已經倍增。面對人口老化,如何不加稅又增福利,非常考功夫。如何設法做到長期量入為出,例如須否為每年福利預算封頂,例如不能超過香港生產總值的某一百分比,或者趁現時儲備豐厚設立「未來基金」,港府下月公布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主要結論,宜有所交代。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