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全球青年就業困境5.39.217.77:8898% K5 E2 _% a$ v! v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6 h+ R! D9 Q0 a
上周全美寒冬來襲,不過美國一百多個城市的速食業打工者仍不懼低溫走上街頭為最低薪資請命,環繞這些抗議人士裏的大多數是低薪或半職的青年。其實這並非唯一爭議的場景,在此前的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搶購中,許多青年也為了溫飽而奔波,犧牲一年中最重要的親人團聚時刻,青年就業環境就跟全美天氣一樣的嚴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e! T9 }2 I6 N" }
公仔箱論壇8 K c8 A$ e- F7 ^
青年就業問題不只發生在美國。數字會說話,加拿大廿到廿四歲未求學的大多數青年,僅能找到一份半職工作,這是該國的歷史新高;英國卅歲以下的年輕人一般會有二年多左右的時間處於失業狀態;澳洲青年今年失業率到達十一年新高,當地民眾呼籲重新檢討外來青年的「度假打工」政策,即使外來青年有助於刺激當地的消費。
& L! y! F0 U9 s- E: Z Y S/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S$ B1 ?8 D) P( P3 o% ]5 f
青年人是經濟環境不景氣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就業的大門往往率先對這些沒有經驗的群體關閉。不管在紐澳、在歐洲、在美加,甚至在中國,「無業世代」、「崩世代」、「迷失的一代」、「蟻窩族」成為這個世代的流行代名詞。而年輕人難以順利融入社會,又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隱患,這幾年北非中東爆發的政治經濟動盪,很多就是因為諸多青年失業引發。這些嚴重的社會現象引發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及各國領袖的憂心。然而要解決青年高企的失業問題,還需要了解到幾點迷思。tvb now,tvbnow,bttvb' g$ b7 }3 N) F8 ?5 W6 i3 Y
+ h4 q: w/ F7 {: _7 Q
第一、在各國多有預算赤字問題的現代,就業率並非擴大公共投資和砸大錢搞硬體建設就可以振興。在關注青年就業的同時,也必須相對聆聽企業發展環境的建言。在美國這幾年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的多是類似營建業的低薪勞工,轉業不易。奧巴馬競選連任時仍宣稱要創造所謂大量優質或綠能好工作,如同鏡花水月一場空,朝野對有效的振興計劃仍未有具體共識。
5 A- p8 c% x/ o0 H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a9 e1 B" S7 d+ k+ T% _$ K
第二、最低薪資有如一劍雙刃。在全球化、自動化、網路化的浪潮下,各地傳統中小企業已在苦撐待變,並非僅以詛咒企業或單方面提高最低時薪即可解決結構性問題。一旦薪資全面喊漲,社會除了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企業人事成本如果無法提高,反而迫使企業降低僱用的人數;相反地,如果增加人事成本,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促使消費者勒緊荷包,也不利企業生存。公仔箱論壇* }9 S$ b9 `3 P q+ u5 Z3 G
; ?& D" V( j' n5 U. x7 B" l5.39.217.77:8898第三、薪資並非衡量勞資雙方關係是否穩定的唯一標準,其它工作福利也會跟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而變相縮減。比方美國在實施(奧記)健改法後,許多中小企業反映不只增加營運上的財務負擔,也增加人事及時間成本,進而考慮縮減公司原本提供的福利,等於換湯不換藥,無助於青年安心就業。
7 N) l5 w& j s0 p2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3 |0 p* _ J0 b7 r9 S+ b在各國面臨青年高失業率中,德國是一個獨特的例外,十年前即大力改革失業保險及救濟制度,加強培訓與就業媒合,強迫失業者必須以願意接受任何工作為前提,才能領到失業津貼,且金額遠低於法國及比利時等鄰國;在經濟困境中,德國政府優先安置大企業員工而非一味去迎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業。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改革當然會有陣痛,端看社會是否能化解歧見,達成共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o8 a _+ Z, ^) F
2 q8 \- A, \, n8 x' v: X& Q3 o7 P5.39.217.77:8898在上一個世紀,歐美等西方國家政府實施社會安全體系,勞工得以享有健保的全職工作,令人稱羨。現在因為全球經濟環境的解構,許多中小企業已經陸續縮短福利,甚至不提供健保,許多青年為掙得一份全職工作而奮戰,能有半職工作是常態。在未來長期僱傭關係是否還會存在?僱主及政府是否還是提供退休計劃?合約工是否會取代全職員工、半職員工?希望我們下一代能夠及早認清這些問題,健全的發展出應對之策,不必再上街頭抗議工作權益的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