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電/中國官方媒體最近兩天大規模報道中國戰略核潛艇部隊的情況,這被普遍評論為中國對戰略“撒手鐧”的一次展示。由於中國是第一次這樣做,它的效果一定非常豐富。
5 m2 N. d# s9 n1 \& E8 a$ u, c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P' @3 O; j4 V4 \! h4 Q) T
軍事透明的首要條件是對力量的自信。美國的核潛艇是遊客可以參觀的,美國五角大樓也有遊客可以參觀的部分。美國更樂於展示力量,讓民眾了解國家的安全程度,同時也向對手發出威懾的信息。美國顯然認為核心軍事力量與輿論接觸的正面效果更多,這些好處甚至壓過了美國人對“洩密”的擔心。 tvb now,tvbnow,bttvb9 q1 `: ]& h! A+ r
& F+ {# O6 W. N 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我們對“國家機密”的認識也會逐漸變化。一方面保密的任務越來越重,因為外界對中國的總體情報興趣將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中國通過主動釋放一些信息達到戰略效果的空間越來越大,中國將從單純的“保密”轉為與外部世界的信息博弈。 tvb now,tvbnow,bttvb5 v* Y, R4 Z5 b" ~+ R: w0 a
' S; T. s2 D/ q& O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中國是安全的嗎?會不會有外部力量敢向中國做戰略攤牌,或者在中國的核心利益上對我們做尖銳挑釁?這樣的疑問在中國社會裡一直存在。公眾對國家安全擁有牢固信心,這是中國長期政治穩定的基石之一。
5 T& Q/ t, N6 L, P( v% |公仔箱論壇
N+ H/ S& D( N, R O7 k公仔箱論壇 社評稱,中國是有第二次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強大國家,而不僅僅是經濟大國,這應是世界對中國的普遍認識,而且這種認識需要成為大國構建對華政策的重要元素。現實情況是,一些國家社會層面對中國的這一認識不夠深刻,輿論對中國的態度比較輕佻,這會一定程度上導致那些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性尊重打折扣。
' w3 }5 X. h1 U3 x# e r- E5.39.217.77:8898
1 I( c4 \& m s5 Rtvb now,tvbnow,bttvb社評認為,因此對核潛艇部隊的情況做部分解密符合中國的利益,這樣做既能鞏固中國社會的凝聚力,也能對增強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全面了解起些作用。抱有僥幸心理的邪惡勢力亦能從中得到警告。對現代大國來說,核心軍事力量投入實戰的機會並不多,它們所承擔的戰略威懾角色就變得越來越突出。建設好軍隊除了要確保它的真實戰鬥力,還要讓這種戰鬥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出戰略威懾力。由於中國崛起已經前進到非常敏感的位置,中國今後會對戰略威懾力產生越來越大的需求。中國崛起能夠最終成為“和平的”,將有賴於戰略威懾力的強大和有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S8 w% V2 f$ P) m$ q7 o
! y2 d; [9 a: h2 G- n5 T5 Y
客觀而言,中國目前的核力量水平和世界對中國核力量的了解程度,都不足以確保我們的戰略威懾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撼動。中國核潛艇的數量還太少,還不夠壓制一些敵對勢力用極端方式損害中國利益的狂想,也不夠讓一些西方精英的對華政策思考保持穩定、持久的冷靜。在西方民間,一個小孩子能在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裡脫口說出“殺光中國人”,說明在那裡很多人以為對中國可以選擇友善,但不是必須那麼做。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0 P9 F$ g, a: T
# w8 F4 e0 O/ V# ^tvb now,tvbnow,bttvb 要讓全世界都很清楚,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是所有國家的唯一選擇,根本就不存在其他選項。對於培育這種全球性的對華思維共識,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繼續發展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尤其是發展海基核反擊力量,是中國這項龐大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首要之舉。 公仔箱論壇& c9 q* [/ k$ v9 V3 j# N* C
1 d8 T& |) N6 ~0 K. J$ y/ [5.39.217.77:8898 這或許會一時讓外界找到一些“中國威脅論”的噱頭,但這些工作帶給中國的戰略收益將遠遠大於外部輿論鼓噪給我們製造的麻煩。 6 H6 o' W N# z4 U) r
8 C6 ?: `( X1 c$ F
社評最後指出,在國內,戰略性軍事設施進一步向國民開放也是件有意義的事。應讓公眾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中國的航母、戰略導彈基地,觀摩重大軍事演習等等。軍方有必要在這方面不斷解放思想,開創加強軍民關係的新途徑。國防離不開民眾的支持,而且這種支持在現代社會裡越來越重要。保密和讓國防更加“親近”民眾,這兩者的結合與平衡值得在摸索中不斷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