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也是中國傳統的婚禮「黃金周」。對於不少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長假裏婚禮請帖扎堆飛來,「紅色罰單」讓他們「不堪重負」。有網友調侃:「這是一個結婚討債、已婚還債、未婚負債的長假」。 本已經做好出遊計劃的周雲,卻因為收到了兩個朋友的婚禮請帖而不得不放棄出門計劃。「難得的一個假期,參加完兩場婚禮就支離破碎了,但都是好朋友,不去又顯得不禮貌。」碰到這樣的事情,周雲表示無奈。除了時間的開支,周雲給每個朋友隨了600元的份子錢。 被這個問題同樣困擾的還有在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趙傑。「現在份子錢水漲船高,關係好的隨1000元,關係一般的也得500元,國慶碰到3個朋友結婚的趙傑,至少得送出去2500元。」對剛入職不久的趙傑來說,這個月的工資幾乎見底。 在西北某高校工作的杜興彥,從中秋節到國慶,收到了6份婚禮請帖。杜興彥告訴記者,其中4個隨了600元,一個隨了7000元,還有一個差不多也得6000元。「加上一次去山西、一次去四川參加婚禮的花銷,3個月工資沒了」。 記者走訪發現,太原市大型酒店婚宴預訂情況幾近飽和。「國慶節假是結婚的『黃金期』,婚宴早就預訂完了,今年跟去年預定婚宴的數量差不多。」山西省太原市某酒店的訂餐部經理趙明義告訴記者,這家酒店在國慶期間每天都有三四場婚禮。 有專家表示國慶出現扎堆結婚的現象,有其必然性。「古時國人結婚有選『好日子』之說,雖然摒棄了封建迷信『算日子』的行為,但百姓依然有這種想法,而節日就是『好日子』」,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譚克儉說。 同時,國慶期間的假期比較長,便於籌備婚禮,親朋好友也都有時間參加。加之天氣也是不冷不熱,這個長假自然成為舉辦婚禮的首選。 「職場新人年紀都差不多,處於適婚年齡,加上結婚時間相對集中,造成送禮人階段性經濟和時間緊張並不為奇。」譚克儉說。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告訴記者,人情成「債」是最近這十來年才變得嚴重的。 「改革開放後大家日子過得好了,都想風風光光地辦婚事。慢慢地從『面子問題』發展成了『虧不虧』的問題。」常嗣新說,因為別人結婚時送出去的錢只有在自己辦喜事時才能「要」回來,如果場面小了,請的人少了,就「要」不回來了,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譚克儉認為,改變這種現象,必須首先轉變人們的心態,同時提倡一些新型的結婚形式。 【2013-10-02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