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投資現階段仍是拉動經濟主力 消費非萬靈藥
近來,針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提出“放棄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是因噎廢食”的觀點,學界和媒體引發了“投資和消費誰應充當經濟增長的主力”的爭論。對此,有關專家指出,投資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中依然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投資不應為所有問題揹黑鍋。當務之急是解決盲目擴大投資的體制根源和負面效應,儘快走出合理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正確道路。
* e n4 A# h1 G6 }
8 P" X, h& E$ a. S) T/ { Y!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4 x4 |0 l& |* G/ J- h
1 投資成了燙手山芋
( j7 w& R! E* k# Utvb now,tvbnow,bttvb* {! d, Y3 {; f( t, F$ p; ]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以及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過去依靠投資驅動增長的模式日益受到質疑,提高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在此背景下,林毅夫卻逆勢而為,公開表示“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力是投資而不是消費”。他的觀點一經報道,立刻在社會上引起眾多非議。
8 {3 Y8 o& Q. {2 n$ ]6 R
4 s% J" L7 D; |公仔箱論壇“‘投資’成了一個不好的代名詞,甚至被有些網評家認為是我國經濟中一切問題的根源,而我則是少數還在強調投資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林毅夫說,把居民收入佔比下降、貨幣超發、創新能力不足、污染、腐敗等一系列問題都歸結為投資惹的禍,因而認為我國應該放棄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改為以消費來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顯然是一種頭痛醫腳、因噎廢食、“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張。公仔箱論壇' ]0 K0 m" U5 p' `' p9 x$ \
- m1 x, f" f. }6 I1 s* z3 x; e1 M# _+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投資”突然成了“燙手山芋”。吳敬璉認為,宏觀經濟每次出現問題,慣常的辦法是採用所謂“中國模式”,也就是強勢政府去動員海量資源投入去救市。他指出,實際上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粗放增長在宏觀經濟層面造成的問題,是貨幣超發、債務積累,最後導致宏觀經濟波動和增長減速。
, ^: A, b: @. J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E; ^: l- Y- c8 N
8 G C) S( b9 y) ?! w8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投資現階段仍是主力$ ?! [/ O' @* D4 L; y8 S/ k
+ \% M8 Y2 [; }+ x0 L/ z2 V公仔箱論壇爭論背後,有其深刻指向。專欄作家劉勝軍說,圍繞“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爭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指向了經濟改革的核心命題:是繼續維持高投資率還是降低投資率提升消費率,政府是繼續涉足基礎設施等經濟領域還是堅決退出經濟領域。
9 h" ]- m: Z# m9 k5 Dtvb now,tvbnow,bttvb6 p: [' B% B! t1 c% w+ E" V
“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力是投資而不是消費”,林毅夫認為,其原因在於消費的持續增加以收入增長為前提,而後者有賴於勞動生產率水準的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水準的提高來源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兩者都必須以投資為載體。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也要靠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來降低交易費用,消除增長的瓶頸。沒有投資,就不會有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勞動生產率不提高,增加消費就成了無源之水,繼續增加,就只能靠舉債,越積越多,到還本付息時,危機就來了。
( [: V' V* M* v. M
9 Z h( d7 F1 B4 E6 [5.39.217.77:8898的確,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會導致很多問題產生,但投資在當前中國經濟中依然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如今,中國的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現代化、資訊化等發展道路才走了一半,還有一大半路程沒走完,這都需要一定的投資。提升消費有賴於老百姓收入增加和投資的拉動,在投資和消費問題上,不能矯枉過正,消費地位上升和投資下降需要一個過程。tvb now,tvbnow,bttvb/ Y, A; L+ _3 U: m$ Q.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E* k% {( B" \/ b" G: _
公仔箱論壇& M/ [1 ]' k: h4 z5 O+ |8 }: m
3 改革投資方式提升效益
' C8 Y5 ~$ Q. l+ S) |5.39.217.77:8898/ _. ~- g/ N% H9 @- ]1 V* P
投資不應為所有問題揹黑鍋。專欄作家王琰琰認為,之所以讓林毅夫先生的釋放潛在需求的投資拉動論背了很多黑鍋,主要原因就是如何解決盲目擴大投資的體制根源和負面效應,如何走出合理投資拉動的正確道路。
% V8 y" y+ @1 |# p8 m: D6 }: F3 I5.39.217.77:8898/ p0 Z# n( x5 g8 ~" V4 G' v" Q* R
“合理適度的投資是需要的,關鍵是要改革投資方式,提升投資的品質和效益”,徐洪才說,投資應打破政府的壟斷,簡政放權,讓民間資本進入,發揮社會的潛力。投資方式要改變,進行多元化融資和投放,還要有市場化的運作,政府在其中可以充當正確引導和規範管理的角色。公仔箱論壇; N! O5 c( D4 v# u6 _
3 P% `8 _4 `* Y3 h1 k# Z
拋開“投資”與“消費”的嘴仗之爭,專家指出,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它們背後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應儘早跳出究竟是投資還是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藩籬。因為單純的內需拉動增長,討論的仍然是總需求的概念,而從長期可持續增長的角度看,核心問題是內部總需求從何處產生。”國家資訊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表示。! i, G- _1 ^% M1 `
6 N9 ?/ ]; ]' E2 Q
張茉楠指出,現在著重需要探討的是我國高投資率背後的結構性矛盾,迫切需要儘快調整供給結構和要素結構,從外部需求推動轉向內部供給推動,而不是內部消費推動。重新審視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發揮生產率對提升總供給的根本作用,才能打破供給約束,真正釋放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