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7-10 10:22 AM 編輯
( F4 e5 W# x7 d. C'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6 c& Z5 \' H
盧子健: 佔領中間?中間在哪裏?
* `/ P+ O: B$ ^公仔箱論壇
/ R. z5 Z) [' |$ d公仔箱論壇1 Q$ M$ b! R& D' t* W
近日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多次發表關於政制改革的言論,內容比建制陣營的標準路線開放和進取。有人認為這是林煥光個人取態,刻意與建制陣營中的強硬派保持距離以保清譽,有人甚至認為他是為「跳船」做準備。' W/ o3 M, R2 R9 D
0 I ~9 l3 h' q, ]( [0 Jtvb now,tvbnow,bttvb不過,任何政治陣營不會是鐵板一塊,絕對不能排除建制陣營內對政制發展有不同意見的可能性。林煥光可能代表了建制陣營內的一股力量,希望打破目前有關政制改革討論的政治僵局。
2 m3 `, X8 x5 U' F/ Wtvb now,tvbnow,bttvb
( B. P. r1 y- ]$ Z# J. u$ H0 `/ U0 g3 J, N5 atvb now,tvbnow,bttvb最近林煥光談論政制,最多被引述的是他認為應該改變目前立法會選舉的比例代表制投票制度,否則立法會日後只會繼續分裂,激進勢力氾濫。8 U0 A% Y6 X% ^: r
2 a& z5 W7 d D" }# E$ F5.39.217.77:8898較少被報道的是,在提議改動比例代表制時,林煥光闡述了政治運作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佔領中間」。這個提法有點應景玩文字,突顯與「佔領中環」的分別。一般而言,在現代民主選舉制度內,從政者最有利的政治定位是「佔領中間」。因為除了在大革命、大動盪時期,大多數社會都是極端意見佔少數,溫和意見佔多數。政治光譜如果用曲線圖來表達多數是搖鈴形狀,即最多人集結在中間地帶,極左或者極右都是少數。公仔箱論壇6 }8 V( j" y7 v* t. o
5.39.217.77:8898) _, Z2 Z' K* l( v, B' I" w$ `/ L
全民投票的選舉,照道理計應該是溫和中間的政客佔優勢,因為他們能夠贏得最多選民的支持。但在現實政治裏,結果往往不是如此。例如在美國的眾議院選舉,由於長期政黨操控選區劃界,使大部分議席變成民主黨或者共和黨的囊中物。想當眾議員的從政者,首要考慮的反而不是大多數選民的意見,而是能否得到黨內活躍分子的支持,因為黨內初選由這些人主導。由於黨內活躍分子多數是意見較偏激人士,愈偏激的候選人愈易贏得初選,然後在本黨的「安全」選區當選。因此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議員的政見矛盾在過去30年愈拉愈大,政治僵局出現的次數愈來愈多。公仔箱論壇9 @0 k" i5 @2 s, S9 p# F$ x) r
7 d& Y3 g5 `7 F/ {1 F w至於香港的情,林煥光把偏激政治抬頭歸咎於比例代表制。香港立法會選區大,由5個至9個議席不等。在大選區中,候選人以單位數字百分比的得票便已當選,促成政黨分裂。在未計及35個並無主流政見的功能組別議席之前,35個地區直選議席會由10多股不同政治勢力瓜分,難以形成主流力量。
% r) t4 a% ]: Y# Y: A% x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J' u _; ^- T
上述分析在數字上正確,但是否據此我們可以斷言比例代表制會導致激進勢力抬頭?也不一定。歐洲是一個很好的反證例子。歐洲大多數國家採用比例代表制選舉,但主流政黨卻傾向溫和。比例代表制令偏激政黨較易進入議會,但由於中間地帶的選民既然是多數,按比例代表在議會內亦以溫和中間政客為多數。由於此,歐洲國家政府政策急變的情反而較少,或者是中間偏左,或者是中間偏右,有時甚至是中間偏左與偏右的大聯盟,反而英國和美國這些採用「勝者全取」選舉制度的國家,容易出現政黨輪替上台執政後政策急變的情。tvb now,tvbnow,bttvb. I, U# |/ R" z {
tvb now,tvbnow,bttvb! |6 {, ]! M* T( Y
因此,我們應該區分﹕究竟我們是希望令到較偏激的政客難以進入議會呢?還是希望選舉制度有利於政府「佔領中間」、多數議員「佔領中間」?倘若是後者,其實比例代表制不一定是妨礙因素。) c+ N( x4 f+ X) g) ]2 E3 F# _
6 I5 _: r: t ]4 ?8 c
香港政客不去「佔領中間」,核心原因不是比例代表制這個選舉制度,而是因為特區政府自己不去「佔領中間」,甚至我會說從政者在香港根本找不到政治光譜的「中間」地帶在哪裏。
# j7 ~& v, m* H1 I: H( y4 E5 M C! n. d* f3 v2 q, ]1 Z% K
歐洲國家多數採取議會主導制度。在比例代表制下,議會內的多數黨未必能擁有控制性的絕對多數議席,聯合政府是常見形態,而聯合政府盡量不會偏離中間地帶太多,否則執政地位不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8 j( m9 p" f; |; D
& ^) |) w. H0 a% @$ c
香港的特首和立法會通過不同選舉產生,與美國有點相似。美國總統有全民普選充分授權,但倘若無法與國會多數黨合作,執政定必困難重重。這種互相制衡的局面,也有一點作用,就是強迫總統與國會的多數黨合作,多少有點強迫他們向中間靠攏的作用,可惜由於美國眾議院選區劃界的黨派分贓和兩黨的初選制度,使這種作用在過去10多年難以發揮。
+ S% ~) u1 K4 t7 Y. O; H
9 H$ e5 H' u( B公仔箱論壇在香港,特區政府表面上在議會內的政治盟友握有多數票,但這是虛假的多數,是依賴代表性有限的功能組別議員形成的多數。特首本身缺乏普選授權,他的政治盟友在議會內其實只代表四成多一點(即少數)的民意。特區政府不是聯合政府,代表接近六成民意的政治力量被排拒在政府之外。可以說政府自己選擇了「一邊倒」,自己放棄了中間地帶。1 t8 W3 } X8 K0 l
) k% u. R2 |- ?6 s5 Rtvb now,tvbnow,bttvb佔領政治的「中間」有利於得到最多市民的支持,為何政府會如此愚蠢不去佔領呢?這就涉及香港的獨特政治生態,涉及到我較早提及的香港究竟有沒有所謂政治中間地帶的問題。
% j2 P! B( T8 ptvb now,tvbnow,bttvb
. J+ T: H' p; W" u5 [1 _, Q% c5 ctvb now,tvbnow,bttvb香港政治不單是本地政治。所謂「中間地帶」的說法是以本地政治作為政治的全部、政治的宇宙。這是謬誤。香港政治的主要駕馭力量是北京、是中國共產黨。
" t% n+ P+ ~# Y! `7 Ztvb now,tvbnow,bttvb
S, H8 Y& P* ?, w- C6 Z公仔箱論壇如果香港政治純粹由本地市民構築而成,大家有平等的政治權利,那麼在政治光譜中會有「中間地帶」,而大多數市民確實聚集在這個地帶。
5 [! d8 S! V6 x5.39.217.77:8898
, y/ @, c( }. O/ ]+ Z7 F; {但現實上,香港政治沒有直線的光譜,而是有如太陽系,北京或者中共佔據在中心地帶,愈接近中心的人愈有權力。在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並不存在所謂九大行星中的「中間地帶」,而是以太陽為核心,有一層層的同心圓涵蓋不同行星。這有如香港的政治圖譜,在中共的核心以外,有一層層的同心圓涵蓋不同政治力量。遠距離的政治力量固然大受打擊;中距離的政治力量也沒有什麼得,頂多是成為統戰對象;有政治野心的人都會努力躋身到近距離的同心圓範圍內。5.39.217.77:8898$ L. w Q6 S* T+ C4 l5 z, @" P& I
5 Y I. O3 U& J% m/ Ctvb now,tvbnow,bttvb如果在這個類似太陽系的圖譜內,中距離的同心圓就是所謂「中間地帶」的話,「佔領中間」根本沒有什麼政治意義。嚴格來說,根本就沒有政治的「中間地帶」可言。這就是香港的政治格局,這也是香港的政治困局!& z2 b1 E: {- A( S8 k
5.39.217.77:8898' d# L& _, G* G
& R7 w, m! X9 J$ K( p$ D6 \( R
( P r' E+ C: M) @5.39.217.77:8898盧子健公共事務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