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胃酸逆流,可配合從「調脾胃」與「補虛」方向著手。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高嘉鴻表示,中醫辨證常見症候,包括有肝胃不和;胃氣上逆;脾胃陽虛;胃中虛熱;以及氣虛血瘀。除了針對病兆位置改善,也應配合不同體質,加以改善虛證症候。公仔箱論壇' N M1 }2 p7 w; I) @
中醫師高嘉鴻表示,中醫辨證用藥上,針對「肝胃不和」者,常見這類病患多有易緊張、精神壓力大、自我要求高等問題。出現胃脘脹滿、兩脅疼痛、胸悶噯氣、食少納差或腹脹滿悶等症狀,部分患者出現腹痛、大便不暢或腹瀉等狀況。中藥治療以疏肝理氣和胃為主,藥方可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和小半夏湯加減。tvb now,tvbnow,bttvb! }/ Q8 g; I) D$ H
若屬「胃氣上逆」者,這類病患常見腹壓偏高,如體型肥胖或長期便祕者,常有心下痞硬、腸胃悶脹,易作噁心反胃,呃逆頻繁。治療以降逆平胃為主,藥方可用旋覆代赭湯。公仔箱論壇9 B b3 `. p/ _2 e# A! x
而「脾胃陽虛」者,可見食少易脹,消化較慢,心下灼熱感不明顯,胸口隱隱作痛,泛吐酸水,進食時胸膈噎塞、吞嚥不利感,長期處於一個吐酸、噁心反胃的狀態,食慾不振,精神狀態比較疲乏無力,畏寒或排便稀軟不成形。治療應配合健脾溫中理氣,可用理中湯加味,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 V- y5 ~2 c' e. O4 E/ A高醫師表示,還有「胃中虛熱」者,這類患者吃東西較快,又未仔細咀嚼,常口氣比較重,或排便較硬,右上腹悶痛。治療應清熱益胃,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以及「氣虛血瘀」者,患者屬於久病遷延多時,常見面色萎黃缺乏光澤,易倦怠疲憊,形體消瘦,氣短懶言,口乾咽燥,吞嚥困難並呈現持續性胸骨後疼痛,舌色淡暗,舌邊有瘀點。治療以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為主。可用四君子湯合丹參飲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