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一
: a7 d+ M' k2 Y) o, r l5.39.217.77:8898
" D" [9 G# p1 _9 p' x0 a) L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李偉才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批判值得有心人細閱。在香港,許多人迷信自由市場。李偉才指出,他絕不反對市場,他只是反對迷信市場,因為「市場主導一切的社會是一個泯滅人性的社會。
) v$ e0 @ y2 T( q6 }* d李偉才 - 荒野中的呼喚
* P0 ~$ x M! O' [*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信報 2012年9月3日5.39.217.77:8898$ t: G8 Z' N' Y7 x v
7 O: L3 E. _* s3 x! u
本年初,《信報財經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致未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及全港市民的一項呼籲〉。文章指出,過去三分一世紀的「市場至上論」,已把世界推向災難的邊緣。要力挽狂瀾,我們必須改弦更張,盡快扭轉現代文明的發展趨勢。
/ c( q/ w& P1 M" q5.39.217.77:8898
4 `% c6 m, l6 v9 v) y5 q上 述文章雖由我執筆,但署名的卻有數十人之多,名義是「繁榮反思小組」。這是我借此文章所成立的一個臨時組織。雖說臨時,但大半年來這小組已多次聚會。其中一次是「七一」大遊行。我們以四支長桿以「方陣」形式撐起四幅大橫額。向前的一幅寫着「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向後的寫着「落實二〇一七真普選」,而左右兩幅則寫了我作的兩首打油詩:「資本主義競增長,環境生態慘遭殃;既倒狂瀾須力挽,群策改弦復更張」,以及「水漲船高欺人語,貧窮懸殊見假真;投機泡沫皆巨賈,共富方能享太平」。
; R) T% M- K9 m8 G r3 l* G( p3 \
0 o6 X( Z" F7 o) r筆者當然知道,「自由經濟」已經成了現代文明的「聖牛」,因此上述呼籲可算是「荒野中的呼喚」。不錯,「扶貧」已被高調地提上議事日程,但大多數人都不敢反過銅板的另一面看看,因為那兒寫着的是「限富」。我們懂得說「深層次矛盾」,卻不敢進一步說明它是什麼。我們被共產黨的反面教材洗了腦,以為任何向資本主義的挑戰都會招致毛澤東極權黑暗時代的重臨。
4 W: {! c4 _. c3 p+ d2 N3 ]) g/ L9 I6 C6 {0 x
在此必須指出,資本主義興起數百年,而對它的系統性批判亦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但三分一個世紀前,資本主義衍生了「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這個最新形態,影響之深遠至今未息。轉捩點是一 九七九年戴卓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以及一九八〇年列根出任美國總統。兩人都是「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的忠實信徒,都高舉「大市場、小政府」的旗幟。前者的名句是「在此之外別無他選!」(There is no alternative!)而後者的名句是「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它是問題的根源」。tvb now,tvbnow,bttvb; Q( Y! _5 c4 r+ }4 b
/ f* E; s* K" h: y結果是,西方在二戰後逐步建立起來的「福利主義」被狠狠批判,「沒有免費午餐」和「把蛋糕做大是唯一途徑」成為了不容置疑的「教義」。任何敢於挑戰這些教義的人,一是被嘲笑為不懂世務(特別是不懂經濟)、幼稚無知;一是被扣上左傾、激進和搞事的帽子。5.39.217.77:8898 c" G$ X; g" D) I0 i# l- X; D
5.39.217.77:88982 }( C2 Z' J( K8 @% \" u' [& J, n
筆者並不反對市場經濟。筆者反對的是,已然成為教條的「市場至上論」。在往後的文章,我將會逐步揭示這套教條所帶來的災害。
Y; |4 B! w" b, p8 x/ ~3 h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T- ~4 i+ c- R6 |* t% L
h5 v! s& u0 X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