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裕周記:左毒5.39.217.77:88989 i4 y( i6 p( Y$ J! M
7 Z. q; ?7 d+ I N- J i! S& etvb now,tvbnow,bttvb
3 W' m4 A) c0 G2 W) U聽到「何芝君」三字時心裏揪了一下。同名同姓的香港七百萬人裏不會少,但這三個字確實在喧雜的辦公室清晰可聞,那是她絕食送院的當天。讀了江瓊珠代筆的〈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後,二十三年前華盛頓中國大使館外的風餐雨宿湧上心頭。一九八九年五月,北京民主運動如火如荼,香港巿民天天到新華社遊行示威,美國東岸的一批香港學生也組織了行動,儘管和香港動輒幾萬十幾萬以至幾十萬相比,人數上完全不成比例,可這短短幾天在大使館外的示威,把從未參加遊行的學生從學校——宿舍兩點一線的刻板生活拉出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Q5 u9 \9 }4 D! q8 g9 n
$ P! Q! o6 d$ N7 U' }
我是在紐約《星島日報》讀到北京和香港的波瀾壯闊大示威,聽說華盛頓中國大使館外有香港學生行動,本來是央求哥大法學院的W和康奈爾醫學院的L開那部七九年破Buick南下華府。碰巧兩人功課忙得不可開交,我只得獨個坐三小時火車過去。華盛頓很小,Union Station出來後,拐個彎就到著名的Dupont Circle,這裏是使館區,中國大使館是四層高的褐色石磚房子,門外豎了一根很高很高的旗桿。外邊停了幾部警車,警察都倚在車邊閒聊,斜對著大門的馬路另一邊有幾十個學生拿著標語牌,大多是從附近馬里蘭州或弗吉尼亞州過來,何芝君那時在馬里蘭大學念博士。這次示威的組織者是誰已經忘了,清楚記得的是何芝君走過馬路去大使館遞信。她一過馬路,幾個警察轉過頭朝她走來;中國大使館拒絕收信,她前後去了幾次遞信。0 l! l, q2 @5 s( Q%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O' p' ~; q6 r5 `' ?
揪心是二十三年來中共對異議聲音一直不聞不問,這種處事手法近年傳到香港。國民教育爭議七月中爆發以來,特區政府不聞不問,「以我為主」,對學民思潮和家長關注組甚至社會的反對呼聲音視若無睹。這不僅是梁振英政權的意識形態折射,更多的是左傾路線抬頭的結果。可以想像,國民教育科這一回戰之後,左傾路線若然不改,類似的硬推還會陸續有來。公仔箱論壇7 Y- Y' F: ~% u8 ?, {0 |$ H1 j. n
& @0 }7 o( C# D; [' a' M+ F4 t a3 x+ O
七月中那本《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把中共形容為「無私,進步,團結」政黨的時候,香港社會肯定沒有誰會料到,兩個月之後事態會發展成為香港巿民重新認識自己的政治啟蒙運動。一向慵懶的香港人很多事都是逼上梁山,戰後幾十年來,香港定位是搵錢至上,求個安飽,政治扔在冰箱冷凍。今天我們投票選立法會議員,不妨等待官方公布的投票率,我猜,不可能像其他高度發展國家或地區那樣的超逾七成,原因很簡單,香港巿民本質政治冷感。從管治角度而言,民眾政治冷感或被冷感是政令通行的絕佳主觀條件,新加坡便是如此: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政治則是另一個層次的事,不必老百姓來煩。當然,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新加坡民眾搞政治的代價高昂,種種因素造成被動的政治冷感,客觀上為施政掃除障礙。tvb now,tvbnow,bttvb2 b" @* i. j6 Q! `9 R( t4 n
7 ]$ O: k& Y. _1 g' atvb now,tvbnow,bttvb人民政治冷感掃施政障礙
! A* U/ ]- \' Y& Q+ j$ O' w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U. u1 R! E! t0 w, f$ g$ ]: u$ ~這種想法毫無疑問與世界發展違悖,不少國家及地區卻甘之如飴,我相信中共對香港的長期政策也是如此。只是董建華上台後未及暖蓆即爆發金融風暴,曾蔭權接棒之後政治休兵只搞經濟民生,梁振英到來後,香港新加坡化的趨勢很明顯,政綱內的民生經濟議題盈千纍萬,民主事務一帶而過。這種意識形態在梁振英上台後的幾次大示威及其後的餘波都能看出端倪,四十萬人的七一大示威,九萬人的反國教科示威,梁班子完全不當揮汗如雨的幾十萬人是一回事。這也許有反應緩慢的原因,我總有一種感覺,這更多是左傾路線抬頭之故。這種無視香港實際情況的思考模式,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香港政治主流。
& G' y% x0 Q5 B% p/ K8 i. Q8 `9 M9 Q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q7 l/ X0 L4 q' } V8 K, w9 M
香港問題不簡單,一手擘劃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做過黨總書記曾是總參謀長,看問題有其恢宏格局。從文革結束後的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二年退出政治前台,鄧小平至少公開三次警告左傾思想。一九九二年南巡期間,鄧說「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鄧小平這番話到今天都應該被中共主政者奉為圭臬,文化大革命就是極左路線的悲劇。文革結束後,大陸對左傾路線心生警戒,左傾表面看來很激進、很革命,但實踐起來很容易脫離實際,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損失。中共黨史上三次影響最深遠的左傾路線主義帶來的衝擊於今猶在,其中兩次是死人六千萬的大躍進,以及整整一代人受害禍延深遠的文化大革命。然而論到根本影響,應是幾乎要中共亡黨的王明左傾主義路線。
) ?( Y3 B% p7 H, I; }"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N' g, q* k; ~- a
說到三十年代的王明,有人會認為老舊了一些,但王明當年的情況與今天的香港在某些方面上有著二而一的相同,前車足堪可鑑。王明的左傾路線主要犯錯在於否認中間力量的存在,認為國民黨各派及中間派都是最危險的敵人,要一切鬥爭、全部反對。類似這些言語最近在香港重現,這是值得注意的發展。說實話,回歸之後左傾思想長期存在,不過當全國都在談落實「一國兩制」,這邊的左傾路線就沒有多大空間。到了近期國民教育科爭議,類似王明路線的文字及話語終於來到。當然,從言論自由層次來說,說這些話並無不可,但是只要明白香港政治真像的都不可能一笑置之,因為這種幾乎要搞人人過關、打倒「舊社會渣滓」的言論,反映的不僅是少數左派人士的看法,而是一大批人的根本態度。
* ?8 d/ |0 _/ P( M9 o: i; z
j6 j& y4 r" _6 C當這些言語實踐時就成為冒進主義,有些把幻想看做真理,有些把只能在未來實現的理想放在當下來做。講這段話的人是毛澤東,老毛說這些話時還未沖昏頭腦,這是他在三十年代末《實踐論》的內容。當時中共羽翼未豐,看事做事比較客觀,強來胡來只會帶來更大傷害,用中共的術語來說是「做不了工作」。鄧小平追隨中共多年,對左傾路線了然於胸,過了半世紀還記得,尋且要向來訪的外國政要說出來,為的就是防左。香港的國民教育科爭論到執筆這刻還未收科,除了政府硬闖,更多的是左傾思想冒起成為主要論述的根據,這就是老毛批評的「只能在未來實現的理想放在當下來做」。國民教育可能於某些人來說是理想,卻不是今天香港的集體目標,興許過了三五十年才會是也說不定,主其事者要在今天強攻香港社會,無視客觀上香港根本不可能接受如斯洗腦的廉價愛國教育。這和所謂港英餘孽沒有關係,和英美政府也無大干連;至於說學民思潮有背景,這種帽子其實不可能在香港行得通——這些走出來的人早是玻璃般透明,倘真是和英美勾結或背有靠山,還能逃得過監視?
2 Z# p6 q" W! ~) g' g
4 G! G0 x: D/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苦大仇深左毒未清
. W' O# Q- y1 P1 U& S
9 A' A; U3 Q7 n6 ptvb now,tvbnow,bttvb國民教育科的爭議,香港社會出現不同聲音以至上街示威很稀鬆平常,用中共的話語來說,這些不同看法的爭論連人民內部矛盾也談不上,但到了左派口中就變成敵我矛盾。讀報看電視看到聽到一些文革味道濃烈的言語,不明就裏的還以為是譴責日本侵佔釣魚台的公報,香港用得這種遣詞用句麼?香港一些左派人士仍有「苦大仇深」思想,任何事物都用二分法來看,非黑即白,非敵即友,那股與世相遺的味道揮之不去。熟悉香港歷史的會明白一九六七年暴動的前因後果,那是左毒未清的結果;然而之後的總結如何,是把原因都推在中央文革小組的身上,有沒有在具體執行時「寧左勿右」作怪,這都必須認真對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w5 ^8 x& l
) N- o2 C2 _8 D; w0 _0 M$ ~ m0 A也許一些事當事人難以宣諸於口,這或涉及如何放下虛幻身段重新找回自己。這是一段過程,卻不一定漫長艱辛,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以「絲韋」為筆名寫過一篇〈感慨萬千〉,很值得今天滿腦子發熱的人參考:
4 `# u; y3 d/ Y. s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1 e2 ?5 |& E# g1 |
「……四十多年來,寫了不少假話、錯話,鐵案如山,無地自容。最要命的是,當寫下這些假話、錯話時,自己卻是很為嚴肅的,認為那是真話和正言,真實無疑,正確無誤,很有些『替天傳道』的味道。現在大夢醒來,才明白不是那麼一回事,於是而感到很大的失落:真實和正確到哪裏去了?」
; b4 [; x" ]6 ]+ u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d; ?/ ^, _ W1 Z* O9 i
絲韋,原名羅承勛,又名羅孚,曾是中共黨員。一九四八年春來港,繼續編報,直到一九八二年。一九六七年暴動期間,是反英抗暴鬥爭委員會執行委員。) g7 e- i/ h( ~* i
公仔箱論壇- `4 Y6 T' p. S
|